金刚经福音网

“老子化胡”引发佛道大讨论,屡战屡败的道家,从极盛走向衰败

发布时间:2023-09-08 01:24:46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老子化胡”引发佛道大讨论,屡战屡败的道家,从极盛走向衰败

道教早期为了更好传播教义,着力宣扬了老子授尹喜《道德经》之后,远去西域成佛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却因为佛教的“插足”,演变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大辩论。最终导致道教从极盛走向衰落。

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传入中国之初,佛教为顺利传教,默认了道教“老子化胡”的说法,意思是佛教也具有中国渊源,所以大家不要有抵触情绪。这原本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道教却将这件事情放大,专门編了《化胡经》宣扬,说佛教不过是道教的“变形”,论起来道教还是佛教的起源,彻底惹怒了佛教。

随着佛教势力逐渐壮大,反对“老子化胡”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同样编出了经书,说佛祖派儒童孔子、光净菩萨颜渊、摩诃迦叶老子到中国传教的故事。把儒家孔子、颜渊以及道家的老子都说成是佛的弟子。双方剑拔弩张,将这场原本私下的讨论彻底放在了桌面上。

道教攻击佛教剃度出家,不结婚,不要后代,说老子看到胡人野蛮,想让他们绝种,才叫他们男不娶,女不嫁,要是都信佛教,外族自然就灭亡了。

佛教见对方这样粗暴无礼,也恶言相对,极力贬斥道教的方术和做法事都是装神弄鬼。但说到底,目的都是为了压倒对方,扩大自已的势力。

北魏初年笃信道教,代表汉族官僚势力的崔浩鼓动太武帝下诏灭佛,说佛教是危害儒家礼教和封建王法的“胡神鬼道”。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当时佛教徒十不存一,大量寺庙被毁,佛教元气大伤。

到了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齐文宣帝高洋让佛道二教公开辩论,道教自然辩不过精于辩论的佛教。于是这次轮到道教倒霉。所有的道士都剃光头发改当和尚,不听从的一律杀头,道教栽了一个大跟头。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周武帝召集时儒道佛三家的头面人物,还有文武百官2000余人举行公开辩论,要“亲三教优劣废立”,据说绪果不了了之。第二年,又再次展开大辩论,结果儒道二教还是没有争出输赢。结果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令还俗”,全国共有200余万人还俗,佛道教落了个两败俱伤

到了元朝之后,由于统治者的喜好,佛教从此兴盛,道教便一天不如一天。与佛教论争失败后,信徒逐渐减少,社会地位日趋衰微。只有精通符文的正一道还混得可以,而专注于个人修行炼丹的全真教则逐渐式微。

之所以这样,在于道教在元朝之后在教理教义方面没有发展,宗教实践活动上也是缺乏创新。加上能排上号的领军人物少之又少,从而被世俗遗忘,除了“捉鬼降妖”以外,基本被无视。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刚上位,就让之前皇宫里为雍正炼丹的道士滚蛋,他认为这些道士都是市井无赖,养着他们和养戏子差不多,就是个消遣的玩艺儿。(《清高宗实录》卷一)。之后更是取消了龙虎山“天师”进京朝见皇帝的资格,连官品也再次从正三品降到正五品。

道教的衰落有着多种原因,但综述不过是在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够与时俱进,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与世无争”的修道心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