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1:“高僧大德念一句佛能顶我们一万句……”
“在家人杂缘很多,出家师父环境好,所以出家人念佛比在家人念佛管用些,念佛一句能顶我们十句;高僧大德念一句佛能顶我们一万句……”
很多人有这样的概念,这是怀疑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本来是不增不减,凡夫念它,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人念它,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百元的人民币,不识字的小孩拿着它,是一百块人民币,科学家拿着它还是一百块,不能因为科学家拿着它,就变成一百零一块。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凡夫称念,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高僧大德称念,还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可能功德增加,我们凡夫去念,也不可能功德减少,故而叫做“不增不减”,它已经圆满了,不能再增加了,尽虚空遍法界都圆满了,还往哪里去增加呢?圆满了也不能减少了,如果减少,也就不圆满了。大家要知道,不论凡夫,不论圣人,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平等。 ——净宗法师《商丘讲座》
在我们的概念里面,总觉得:念佛,有的念得好,有的念得不好,祖师大德应该念得好哇,我们念得大概就不成了,功德会小一点。
曾经有人问法然上人(大势至菩萨化身): “师父,你老人家念佛,功德肯定是无量无边;像我这样的人,罪过这么重,那我的念佛是不是没有功德?”(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家会觉得这个概念很对,“对呀,我们凡夫跟祖师大德比,念佛功德当然是祖师大,我们很小了。”)
法然上人告诉他说:“没有那回事!我的念佛和你的念佛是平等的。”
“那怎么能平等呢?你是大师,又有智慧,念佛又清净,我罪过这么重,脑子妄想这么多,怎么能平等呢?”
法然上人跟他做了这么一个比喻:“比如说有一块黄金,用绫罗绸缎包起来,它是一块黄金,用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包起来,它仍然是一块黄金。虽然绸缎和裹脚布的价值不一样,可是黄金的价值是相等的。我法然的念佛,不过是绫罗绸缎包起来的,我也不过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啊,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好比是黄金,不因为我念了,就增加了它的价值,也不因为你念,就减少它的价值啊。你的心不清净,像裹脚布一样,可是,你念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啊,你和我的念佛是平等的。”这么一讲,那个人恍然大悟,从此回去,就欢喜踊跃念佛了。
各位,念佛叫“佛佛相念”,在《无量寿经》里说,念佛是“佛佛相念”的境界,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的境界,只要能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是阿弥陀佛决定救度的对象!
各位,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这个“人中芬陀利花”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是佛所赐,为什么是人中芬陀利花?这样的人,是决定成佛之人。
——(净宗法师《烟台讲话》1998)
误解-2:“我只求下辈子投胎做人,往生太难……”
很多人都认为“往生很困难”,一百个人一百个这么讲,你怎么去归命阿弥陀佛?“算了算了,咱高攀不起。”难道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碍光是假的吗?“无碍光”就是没有障碍,你偏偏说往生不了,偏偏说阿弥陀佛有障碍,这样的话实在是谤佛谤法。(净宗法师《聚龙寺佛七开示》)
我们吃这个苹果,跟阿弥陀佛的救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说:“大家吃苹果,一人一份,不要白不要。”阿弥陀佛的救度就这么简单,一人一份,不要白不要。如果有人今天来了,“我跟主人的关系好不好,他让不让我吃苹果?”推推搡搡,想要又不敢要。那就是你自己有问题了。主人削好苹果,就是每人一份的。
阿弥陀佛成佛,就是给我们每人一份往生,名号里面就包含了我们的往生,每人一份,你不相信,不要,不要白不要──不要不是白不要啊,不要就会受苦啊!你不要,就六道轮回去了;你要了,就得了无上大宝。
……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平等就是没有差别,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大家个个有份,这不是我所判断,而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这个事实决定的。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的,既然已经成佛了,救度十方众生的一切功德都已圆满了,从这个角度讲,个个有份,不仅包括信佛的人,也包括大街上那些不信佛的人,不信佛的人也有份,他们是还没有信佛,不是说他们就是不信佛。我们原来也不信佛啊,逐渐逐渐就信佛了,我们对阿弥陀佛名号的一念归命,就被救度了,可是,并不是在这个时刻阿弥陀佛才对我们完成救度的,在我们过去茫然无知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已经在那里了,不过我们的眼并没有打开,我们的思想并没有觉悟,我们没有感受到。可是佛在召唤我们哪,佛的救度就在那里呀。同样的道理,大街上那些人,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在,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正是众生可悲叹的地方。
——(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我曾经问莲友:“如果自己今生不能到西方去,会到哪里去呢?”有人讲:“我可能做人差不多。”我说:“那是你妄想哦,往生西方比作人容易啊,如果不能往生西方,做人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呢?往生西方靠佛力,做人是靠自力,持守五戒才能做人,我们下生投胎做人的机会很少很少,佛经里有很多比喻。佛曾经有这么一个比喻:有一片茫茫的大海,一只瞎眼乌龟在东海岸,一片木头在西海岸,木头上面刚好有一个孔,乌龟在大海里飘,一百年探头出来一次,木头也随着海浪到处飘,想想看,乌龟哪一年能碰到木头,而且从孔中探出头来?我们要下一世再做人,可能性只有这么大。大家想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啊。所以,不要妄想下一世再来修行,今生不了道,就没有机会了,就要无量劫去流转。今生今世一定要往生西方。
——(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误解-3:“我修行很差,差得太远……”
想一想,往生西方确实没有什么把握,哪一个人敢讲自己有把握?你修行好了吗?你业障不重啊?即使你修得好,也还是担心:临终很难把握,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怎么临终呢?也可能得脑溢血,糊里糊涂的,平时念得再好,那时候也念不出来;现在车祸那么多,被车一撞,大概也不会喊阿弥陀佛了。我们之所以觉得很没有把握,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很差,要修行到西方去,总是很渺茫。
有必要说明一下,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怎么是多余的呢?我们一定要懂得:念佛为什么能到西方?是靠佛的愿力。佛的愿力你能不能靠得上是最关键的,如果靠上了,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如果没靠上,就是百分之零。这个不能含含糊糊。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有没有靠上佛的愿力,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如果靠上了,就不会觉得没有把握了。比如我们过海,就要搭船,不是靠自己游泳去,靠自己就没有把握了。但如果靠上了船,你会担心自己过不了海吗?
…… “我不行,往生大概没份”,这个讲法最让佛伤心了。你又不识字,你又不能修,你才信佛,师父讲了半天你还听不懂,你最有资格去往生。怎么这么讲呢?因为佛是来救度我们众生的。佛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搞比赛的,如果让大家来参加运动会,哪个最有本事,第一名,拿金牌奖励他。救人是哪个最没有本事最先救,对不对?楼房着火了,来救人,妇女儿童先救,没有腿的人先救,他没有腿,跑都跑不出来,是不是先救他?如果不救,马上就要烧死了。如果搞比赛,没有腿的人那是最后一名。来救人,你没有腿,就第一名,先把你抱出来。就这个道理。
咱们在这个世界是最差的,听经听得也少,修行也差,念佛念得也不清净,最差最差的,最差的,阿弥陀佛最先要救你。这是显然的事实嘛,不然怎么叫慈悲呢?比如说一座房子着火了,里面一个残疾人,一个健康的人,你说先救哪一个?你说“先救那个健康的人”,这个叫慈悲吗?你不是欺负人家吗?这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比如说一个人有残障,双腿不灵便,人家送来飞机票,“你到北京去吧,很方便的。”这个人却说:“某某人哪,我不是怀疑飞机,我也不是怀疑你的好心,我也不是怀疑飞机票,我知道坐飞机能到北京,我就是怀疑我不行啊!我一个残疾人,怎么到北京去呢?”大家想想看,他讲这话,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正是因为他有残疾,才送飞机票给他。
很多人说:“我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可是我不行。”这样的话经不起推敲。既然相信阿弥陀佛,怎么说自己不行呢?阿弥陀佛说:“你不行,我行!”
这样的人,表面上怀疑自己,内心折射出来他对阿弥陀佛的怀疑。
…… 当初法藏菩萨五劫思惟,细细想来,竟然为我一人!怎么是为我一人呢?不是为大家吗?打一个比方,工程师设计桥梁,载重量设计成10吨,10吨的卡车就可以通过,那5吨8吨的卡车也可以通过,可是这座桥是专门为10吨卡车设计的,附带地,10吨以下的卡车通通可以通过了,对不对?可以讲专门为10吨卡车设计的,如果设计成9吨,10吨的车就过不了了。所以,10吨的卡车一看到这座桥,“哎呀,这是为我设计的。”5吨的卡车不一定这样想,“不一定非要设计成 10吨哪,设计成5吨我就能过得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要救度一切善恶凡夫,圣人也都可以救度,可是他们业障都比我们低啊,我们是最重的大卡车,我们也能到西方的话,可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为我设计的。法藏菩萨五劫思惟,思惟什么?就是要救度最恶劣、最卑下的凡夫。如果我们体会到“哎呀,我就是最差的”,就知道是专为我一人,如果为了好一点的人,不需要五劫思惟。(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像我们这些人,是阿弥陀佛优先救度的对象,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为我们这些没有力量出离生死的人而发。比如说工厂生产轮椅,本来就是为残疾人生产的,所以就考虑到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残疾人最有资格享受轮椅,他不会说“我身体很差,那些身体好的人坐轮椅应该更好”,这就是不懂得轮椅的设计意图了。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设计了名号,就是要救度我们罪恶众生的,最相应的就是我们这些人,因为是以我们为设计目标的,要弥补凡夫众生各个方面的缺陷。而凡夫众生的缺陷就是不能解脱、烦恼无量等等,所以,阿弥陀佛说:“不靠你来修行,靠我的名号!”残疾人自己不能走路,因此要靠轮椅。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就是一个残疾人,三学六度都修不了,而这样的众生,正是阿弥陀佛慈悲的对象。所以,“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净宗法师《念佛问答》)
“我修行太差,罪过太大,我不能往生。”听起来这句话很谦虚,其实简直是颠倒。为什么呢?就像一个人对着太平洋说:“我游泳技术太差了,太平洋太宽了,我游不过去啊。”你怎么会讲出这种话?难道太平洋窄一点你就游得过去吗?你怎么会有靠自己游过去的想法呢?说明你还自认为有点本事。有这样讲话的吗?如果是小池塘,这样讲讲还差不多,“本来我能游500米,这个池塘600米,我游不过去。”也还接近。太平洋那么宽,你会讲这种不着边际的话吗?往生如果靠自己,根本是没份儿的事,你有什么资格讲你能不能?你讲能不能,就是傲慢。就像没有腿的人说“我不能走远路?”你没有腿怎么说这样的话呢?现在不是知道你没有腿,人家来接你吗,不是让你坐车吗?
你虽不能修行,靠上阿弥陀佛,决定去往生。如果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罪过大,那就全部放下了。你说“我业障重”,重到什么程度?重到你还能挑得动,那就不叫业障重了,“我业障太重了,我要慢慢修,慢慢消。”那你还有本事,还能消。如果真的太重了,那“哗啦” 一下就扔到地上了,对不对?扔到地上就轻松了。那么重的业障,你为什么不扔给阿弥陀佛呢?你扔到阿弥陀佛的愿船上,说明你知道自己业重了,你还要自己挑着,说明你自己还有本事,那就不叫业重了,你的业只有那么一点点重啊?你的业太重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罪业,你自己怎么消?所以,完全投托于阿弥陀佛,一切不管。“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行住坐卧,这种念佛完全是没有自我的。(净宗法师《蚌埠座谈》)
我又想起现在的科学发明,现代科学正是为弥陀的救度作种种的证明。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设计一个产品,比如说,为什么设计这个麦克风?为什么设计这个扩音器?我们是考虑到什么呢?考虑到人的嗓音有限,在比较大的房间里边讲话传不到后面,为了弥补这一缺点,科学家就设计了麦克风、扩音器,让很小的声音能够传遍整个大厅。我们选购了这样的产品,就可以用它来讲话、做报告。就是说,刚好的,为的就是弥补我们的缺陷。
弥陀的大愿也是这样子的:“正是由于你们有妄念、恶业、烦恼,所以,我选择我的名号来救度你,弥补你的妄念、弥补你的恶业、弥补你的烦恼,我通通把它们弥补掉。这个名号就是来对治你的,所以,你就放心大胆。”
就像我现在拿着麦克风,我就放心大胆呐,不会害怕我的嗓音小,不会害怕我的声音传不到大厅的后面。正因为我嗓音小,所以才有麦克风啊。
你不要说:“我修行这么差,怎么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正是因为你修行差,所以弥陀才成就六字名号啊,靠你自己能往生吗?这个不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吗?太自然了!这样的往生就太自然了。(净宗法师《烟台讲话》1998)
误解-4:“我有把握去往生,因为我修行得很好。”
有人说:“我有把握去往生,因为我修行得很好。”这都不是真正的有把握。
我们之所以往生有把握,完全是佛慈悲的摄受。如果我们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的修行上,那是可进可退的:今天身体很好,念佛念得不错,觉得把握很大;明天身体差了,生病了,念佛念不出来了,就着急了。到了最后的时刻,眼看就要死了,“佛怎么还没来?”焦急万分,这时候,你平时的信心就完全垮了。因为你完全靠你自己,“哎呀,是不是我的修行还不够啊?是不是还没感动佛啊?”这种疑惑心使你的前途一片茫然。
因为众生自己的心可进可退,总是有浮有沉,总是有明有暗,是极其不确定的。人在颠簸的车里容易晕车,因为车子在不断晃动,如果下车来到地上,大地如如不动,他就安定了。就是说,把自己放在绝对不变化的东西上面,才会感到安定。我们把自己交给自己的心,我们的心是这样浮沉,不断晃动,我们怎么安住呢?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心放到阿弥陀佛的誓愿上面,放到阿弥陀佛的救度上面,放到阿弥陀佛的彻底慈悲上面,如如不动,法尔如是,那我们才可以如如不动。就像把自己放到大地上,才有安定的感觉一样。如果放到自己的心上面,那是极其危险的。对这样的众生来讲,他的往生是不可靠的。(净宗法师《北京座谈》)
“我心诚,做功德,念佛用功夫,所以能往生。”这就不符合善导大师的机之深信,因为你认为有种种修行,了不起,没有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我今天打坐打得不错,念佛念得挺好……”这个不是在修行路上真正用过功的感受。善导大师有四句话:“一人一日中,八万四千念,念念之所为,无非三途业。”没有哪一念不是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业因。善导大师讲两种决定深信,他自己当然也是这么深信的了。像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师,自己说是罪恶生死凡夫,我们就要从祖师大德的体验来反照我们的内心,以祖师的自觉作为镜子,看我们自己。昙鸾大师讲:“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三途堕六道。”一念之间所造的恶业,足以让我们系缚在三界之内、六道当中,无法出离,何况我们一天多少念?昙鸾大师在世的时候,梁武帝称他为“昙鸾菩萨”,那是不可思议的人物,他都作这样的反省,我们想想自己,怎么样呢?道绰大师说:“若论造业,何异暴风驶雨?”这些都是祖师大德的亲身体验,教育我们众生要有这样的自觉。
很多人说:“祖师大德他们很厉害,修行很好。”可是祖师们把自己的内心翻给我们看,“我也是不能修行的人,我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去往生。”昙鸾大师这样讲,道绰禅师这样讲,善导大师也这样讲。
印光大师称自己是“常惭愧僧”,“常惭愧”就是自己修行不行,这是对佛恩深有体会的。
有很多初学佛的人,对佛道的长远不了解,认为这样做一做就可以了。实在来讲,修学佛道是太遥远、太困难的事情,必须经过不可思议长久的难行苦行。如果看的经典多,了解的多了,大家可能都寒毛发怵了,傲慢心再也起不来了。龙树菩萨讲:重如举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修学菩萨道是要一个人独自承担一切众生的苦恼、罪过。(净宗法师《泉阳讲座》)
修净土法门的障碍和忌讳
最大的障碍是疑惑不信。最大的忌讳就是杂修不专
。除此之外,没有障碍。所以,善导大师就讲:「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除了你不信佛、诽谤佛,你不愿意念佛,除此之外,通通往生。
所以,印光大师说:「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没有不往生的。故名万修万人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26c600100mksz.html
本文由逍遥游师兄推荐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