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5)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五、透视“心”与“物”
下面的经文:“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这里讲的就是对心和物本质上的一种透视。你看到一个杯子,你会怎么想?你会想它是一个银灰色的、圆筒形状的,然后它里面可以装水,装水可以喝,它是哪个厂家产的,它多少钱,它是谁的……动了这么多念头。你要去买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拼命转,想买个便宜点的,还得好用。事实上,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不肯给你,你会不高兴。或者别人把它抢走了,你会心里不高兴。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就是不明白这个杯子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杯子其实自性如幻,它是无自性的,它是空的。为什么?“空”不是说它没有,是指我们对它的执著很愚痴。这个杯子十年前它在哪里啊?还没存在。你喜欢的这个杯子一百年后在哪里啊?如果不是名人的话,不会成为古董了,一般可能就会烂掉了,没了,或者重新炼铁了。你看一百年前它没有,一百年后它又没有了,或者现在我们把这个杯子放入炼铁厂,把它丢进去,瞬间变成了铁水,那这个杯子又到哪里去了?没了。我们认为有的这么一个东西,事实上是不可能永远不变的,它是种种的因缘所导致的。十年前它可能是铁矿石,工人把它提炼,钢铁厂先把它变成钢铁的原料,然后再铸造成型,最后成了这么一个东西。然后经过市场的流通,最后你花钱买到这儿来了。这里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到这里来,所以它是因缘和合的。既然是因缘所和合而成的,将来因缘没了,杯子就没了。所以说它是无自性的,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性。
众生所造的业的差别就导致了世界的差别,这个世界就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由于我们对于心所构成的世界不能正确认识,所以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行为、执著,也就是颠倒。看不见它的本相,看不见它的本体。就好比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有时候会哭,有时候会不会被里面的情形所吸引?但电视它只是放映一个影像而已啊,真有这个东西吗?为什么你会对着它哭对着它笑?要是古人肯定会觉得很奇怪,对着一个铁盒子又哭又笑的。那一瞬间你看不到它的本质,它只是一些元器件,通过电的信号变成了光学的信号而已。就像我们看那个杯子一样,你看不见它的本质是铁。你看这个桌子的本质是什么?树,或者木。事实上还不是它真正的本质。这就叫颠倒妄想。因为不能看到它真正的本质,所以就会被伤害。因为你不能认识到杯子的本质是空的,所以它要是没了,你就会很烦恼。你一旦明白它本身就是无常的,你就不会烦恼。我们一定要学习佛法,生起一种正确的认识,去掉这种执著,一旦认识到它不是实有的,是无自性的,你就不会再执著它了。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这个世界是由心造作的,由心念决定的。那么这个“心”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心是什么成分组成的?心无色啊。色指的是物质。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颜色、形状。通过眼根认识的这个东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特征,在佛教里头叫显色。物质称为色,心就不是色,心是无色,既没有颜色也没有体积,所以“心”不可见取。你能看得见吗?你能抓得住吗?“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这是佛教对“心”的一种特有的认识。
其他宗教或者哲学所讲的“灵魂”或者叫“神我”,跟佛法中所讲的“心”是不是一样的呢?佛法里为什么不讲“灵魂”?因为我们一般所讲的“灵魂”是把它当成真实的,佛法里讲“诸法皆空”,这个所谓的“灵魂”并不实有。所以诸法是缘起,是虚妄,是因缘而成的,所以是虚妄的。这个杯子为什么说是虚妄的,而不是说它没有?它是种种的因缘所导致而形成的,是说你对这个杯子的执著是虚妄的。你认为这个杯子是圆柱形的、灰色的,我拿个大锤子一锤子砸扁,你看它圆不圆?不成扁的了吗?那你怎么说它是圆柱形的呢?前一刻是圆柱形,后一刻就成扁的了。
这是讲了事物的本质,它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我们失去了,就不会受伤害啊。打个比方,家里存了一万块钱,有一天晚上被盗了,着急呀,后悔啊,懊恼啊,烦恼。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这个钱是我的呀,我的没了,不就烦恼了吗?你通过学习佛法会认识到,这个钱真的是你的吗?我们每天是不是要花钱去买东西啊?如果说这个纸币是你的话,你买了这个东西,纸币不就成别人的了?那为什么你说这个钱是你的呢?这个纸币到底是属于谁的?它没有固定的主人,因缘所成,哪一天这个因缘变了,它就会到不同人手上。但是不管这个钱到了谁手上,他都认为这是我的。这是一种虚妄的执著,所以这一万块钱现在换了手了,换了一种因缘了,被别人偷走了,其实它本来也不真正属于你,这都是因为业力因缘所导致的。现在这个钱被人偷走了,你就不会受伤害,因为业力现前,种种的业力所导致的钱被人偷走了,所以你就不会再受到伤害。“文革”时有些人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有些人就上吊了,有些人就跳楼了,可是有些人却坚强地活下来了,有些人甚至是很快乐地活下来了。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他头上,他就跳楼了,发生在这个人身上他没有事情?我们佛教界现在有几位高僧,比如本焕老和尚,现在是一百零三岁,是中国佛教界的泰斗了,他在“文革”期间被关了好像二十几年。五台山有位梦参老和尚,非常有名气,非常了不起啊,他今年也是快一百岁了。“文革”期间被关了三十三年,黄金年华全在监狱里头。他解放前就出家了,先是学禅宗,然后到西藏游学了十年。解放后被关起来了,这时他学了一身的本事,可以讲经说法,可以度化很多众生啊,却被关起来了!关在牢里劳动改造,打石头啊,缝衣服啊。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狱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分配到中国佛学院开始教书。因为他是很了不起的高僧,别人就邀请他到美国去弘扬佛法。大概是在十年前吧,那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他要回到祖国大陆来弘扬佛法,到了五台山。他就支持建设普寿寺,普寿寺现在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尼众律学院,还讲经说法不断。现在九十多岁了,声若洪钟。我见过他几次,非常了不起的法师。你看他这个精神面貌,能想到他每天都要洗肠吗?他被关牢里排泄系统受到了破坏,每天都要洗肠,洗了几十年。有人说,好可怜啊!你说他可怜,我看我们比他可怜得多。他说,我非常感谢“文革”,不是关在牢里我早就死掉了,因为关在牢里我就有时间思考佛法啊,有时间消我的业啊,这几十年把我的业全消了。你看,没有一丝抱怨,到哪都是感恩啊。
还有贡唐昌活佛,已经去世了,也是在牢里关了大概有三十年左右,确实很有智慧啊。在牢里缝衣服练成了高手,出牢以后弘扬佛法,没有一丝的抱怨。
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你丢点钱算什么?以上这些大德人生最宝贵、最年轻、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全在牢里度过了,没有一丝抱怨。同样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同人对待就不一样呢?同样是一道菜,有人就老说不好吃,另外一个人觉得老好吃了。同样是这个季节,下雨,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为什么同样一个东西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呢?事实上都是我们的心念不同而导致的。我们说佛了不起啊,但是佛“老可怜”了,佛出家以后六年苦行啊,在树底下静坐,每天就吃一粒米,鸟都在他头上搭窝,生了鸟蛋又孵小鸟,他一动不动,你看这么辛苦最后他降魔成佛了,成佛之后是不是该享福了?还没享福,《金刚经》里“托钵讨饭”,当然在印度来讲,乞食是一种很高贵的行为,结果他的堂弟提婆达多一天到晚想害死他,一会儿下药,一会儿从山顶上用大石头滚下来要砸他,然后又放出醉象想要把他踩死……你看佛“老可怜”了吧?我们是不是觉得很多事情看不惯、想不通?你是不是想成佛?你说成佛就好了,如果让你去当佛啊,早撞墙死了。你亲兄弟要害死你,你走到哪儿别人都想诬陷你。有一次佛在讲经说法,有个外道嫉妒佛,就派了个妓女在拿着一个盆子放在肚子里头,装着大了肚子,佛正在这里讲经说法,她就过来了,她说,你把我肚子搞大了——佛受到这样的对待,当然这个时候目连尊者使个神通,使那个盆子一下子掉下来,阴谋就败露了。
达摩祖师了不起啊!我说达摩祖师“老可怜”了,他在少林寺闭关,在洞里一坐坐了九年,别人几次下药害他,最后一次示现被人下了药给毒死了,当然不是真毒死,下葬以后,有人发现他是走了,最后打开棺材一看里面只有一双鞋子。达摩祖师了不起了吧?老是被人下药,你越有成就越有人盯着你,你说你委不委屈?有人给你碗里下毒药没?你稍微哪个菜少了、咸了、淡了,嘴巴就撅起来了,你还想不想成佛做祖啊?
释迦牟尼佛和达摩祖师他们可不可怜啊?我们才是真可怜!因为这一切诸法如幻,我们能认识这一点就知道,一切东西都不能伤害他,可怜的是我们不是他们。他们已经圆满了,可怜的是我们,可怜的人你给他再多的享受他也苦不堪言。有些人非常有钱,是不是特别快乐?每一个当官的都非常快乐?不是的啊。诸法如幻,你明白这个道理什么也不能伤害你,你不要说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不是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是你自己的修行非常有限,所以不能够去面对,你没有力量面对而已,是你的修行的功夫不够而已。所以我们认识不到这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我们就很容易被伤害啊!你一旦认识到万法无自性,什么也不能伤害你。小孩子过家家的时候,他用泥巴做了个东西,然后别人把它一下子给抹掉了,他会哭吧?小孩子看见一朵花掉了,他可能就会哭,那大人为什么不会哭?因为他知道这是正常的,因为花开花落嘛。有时候小孩子一看到妈妈进到那个电梯里去,电梯门一关,妈妈进去之后没了,他会哭。大人看了不会哭,他知道,这个电梯就是因缘嘛,电梯到其他地方去了,你不会哭。
因为认识不到真相所以就会烦恼。我们学习了佛法之后,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我们现在很容易烦恼,一会儿掉眼泪,一会儿又委屈,一会儿又抱怨……因为我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观念,我们的观念是颠倒的,我们的认识是颠倒的,是颠倒妄想。你一旦把这种颠倒的妄想改正了,你的烦恼也就解决了、消除了
。所以心态的这种无常变化,说明心是无常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叫“无主”,或者叫“无我”“无我我所”“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我所”就是这个,一个是能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对物质世界应该怎么去看待呢?佛陀告诉我们,宇宙的一切现象虽然随着不同的业力而表现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宇宙没有作者,没有一个创始者,也没有一个能主宰生命的固定不变的主体。就像这个杯子,十年前没有,现在有了,过了一百年又没了,谁在这里头搞的鬼啊?有作者吗?“实于中无有作者”。如果有作者那就是真实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所以“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就像做梦一样,做梦的时候,你看见有老虎会跑,你要看见有美好的东西会高兴,你醒了之后会觉得好笑。但还有人做梦都受不了,好多人老是来问我:师父啊,我昨天做了一个梦啊,梦见一个什么什么啊,哎呀,这个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我要有血光之灾了?是不是……这反映了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其实也是在梦中,梦里的东西你要不要把它当真啊?
“黄粱美梦”听说过这吧?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可不简单,他长年修道,已经掌握了各种神仙幻变的法术。途中,道士遇到了姓卢的书生,二人攀谈起来,谈话中,那位姓卢的书生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贵,厌倦贫困生活的想法。吕翁拿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你枕着我这个枕头睡,它可以使你荣华富贵,适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样。”卢生接过枕头,发现这是一个青色瓷枕。枕头两端,各有一孔。便将头枕在上面,睡了起来。
刚刚睡下,就朦朦胧胧地发现枕头上的洞孔慢慢地大了起来,里面也逐渐明朗起来,卢生于是把整个身子都钻了进去,这一下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了几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姑娘家里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卢生高兴极了,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第二年,他参加进士考试,一举得中,担任专管代皇帝撰拟制诏诰令的知制语。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陕州知州。没过多长时间,他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也就是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
不久,爆发了边境战争,皇帝便派卢生去镇守边防。卢生到任后,放军开拓疆土九百里,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满朝文武官员深为折服。
卢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官僚们的妒忌。于是,各种各样的谣言都向他飞来,指责他沽名钓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很快,皇帝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与他同时被诬的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因为有皇帝宠幸的太监作保,才被减免死罪,流放到偏远蛮荒的地方。
又过了好几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所以,又重新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隆重。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卢家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此时的卢生地位崇高,声势盛大显赫,一时无双。
后来他年龄逐渐衰老,屡次上疏请求辞职,皇上不予批准。将要死的时候,他挣扎着病体,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对皇帝的恩宠表示感激。奏疏递上去不久卢生就死了。
就在这时,睡在旅店里的卢生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醒了。他揉揉眼睛,摇晃几下头,发现自己的身子正仰卧在旅店的塌上,吕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触目所见,都和睡前一模一样。他一下子坐了起来,诧异地说:“我难道是在做梦吗?”吕翁在一旁,对卢生不动声色地说:“人生的适意愉快,也不过这样罢了。”卢生怅然失意了好一会儿,才对吕翁谢道:“我现在对荣辱的由来,穷达的运数,得和失的道理,生和死的情形,都彻底领悟了。这个梦,就是先生用来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
你看,就这一梦之间,他经历了这么多。我们现在也是在梦中,可是我们都把梦当真了。昨晚做梦你中奖,中了五百万,你醒了之后要不要找人要啊?要是知道你现在所受的这一切苦其实就像梦一样,你还会不会当真啊?所以叫“自性如幻”,所以《心经》中讲“五蕴皆空”啊,这就是要破除人们对万法实有的这种执著。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