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庆大足,盛世妆金的千手观音是涌入脑海里的第一幅画面。大足石刻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与国内的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齐名,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卧佛从去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修复阶段。那么,修复的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能重新开放?
近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和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做客《华龙会客厅》就卧佛及正在进行的小佛湾摩崖造像修复工程向网友们介绍了相关情况。
卧佛的重要价值
“如果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那么,大足石刻中的卧佛则可以称为‘珍品中的珍品’。从造像艺术的特色和成就而言,两者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嘉宾刘贤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半身卧佛像,而在此之前,“涅槃图”多是全身像,宝顶山卧佛则采用半身嵌入式构图,不仅让卧佛的上半截身躯更加宏大突显,更是达到了一种意到笔伏的艺术效果,让人无法揣度卧佛的体量究竟有多大。
嘉宾刘贤高在谈到卧佛时不由自主地严肃了起来,说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佛典的记载,释迦涅槃后,众弟子显得极为恐慌和痛苦,有的弟子甚至不能自持,有的捶胸顿足,有的掏心剖腹,场景混乱。宝顶山的卧佛也摒弃了这个仪轨,众弟子肃穆静立、表情安详,这样的处理,恰恰才是与涅槃最高境界的融合与统一。所以,卧佛在造型艺术上可以说是别具匠心的。”
卧佛所处的大佛湾是一个背东面西的山湾谷口,卧佛处于这个山湾凹侧的顶端,是整个大佛湾造像布局的核心部位,它有总领大佛湾其它各部造像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嘉宾刘贤高也在访谈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卧佛又名“释迦涅槃图”,“涅槃图”是佛教艺术中的一种常见题材。它的图像内容,就是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最后圆寂时的情景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顶山大佛湾,卧佛右侧刻的是“九龙浴太子”,表现的是释迦牟尼诞生时候的情景,卧佛的左侧刻的是释迦作太子时出游四门和逾城出家的故事,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一幅比较完整的释迦生平事迹图,但是突出表现的是释迦的最后涅槃。
特殊的小佛湾
“小佛湾虽然没有大佛湾规模大,但它的价值却很特别。”嘉宾刘贤高说到,他也谈到,因为很多人都熟悉宝顶山大佛湾,但对小佛湾知之甚少。实际上,小佛湾与大佛湾是宝顶山石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宝顶山石窟是以大、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宝顶山周边地区的共十多处结界造像,组成了一个造像群。
而在宝顶山石窟造像群中,小佛湾是宝顶山石窟主建者赵智凤最早营建的一处寺院,当初营建的时候叫“圣寿本尊殿”,也就是今天宝顶山圣寿寺的前身。到了南宋末期端平年间,蒙古军队大举进犯四川,大足在蒙军凌冽攻势下也未能幸免,宝顶山石窟大致在这个时候被迫停工,小佛湾是否在这个时候营建完工,现在不得而知。
但小佛湾作为寺院遗址却保存了当时的一座殿宇建筑、一座大藏经目塔及众多石刻造像,这些遗存对研究宝顶山石窟造像的总体布局和赵智凤佛学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它与大佛湾造像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小佛湾在宝顶山石窟中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小佛湾现存的金刚护法像、柳本尊行化图像、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千佛壁圆龛佛像等,在题材上和大佛湾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同的题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向,就是小佛湾和大佛湾在寺院功能布局上,存在一种什么联系?或者存在一种什么差异?这是我们分析和了解宋代寺院功能构成的一条重要线索。”嘉宾刘贤高谈到。
尤其要提出的是小佛湾的大藏经目塔,因为塔身刻满了各种经目名号,其价值备受学者推崇,一方面它反映了大藏信仰在古代四川地区的流布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为探索赵智凤佛学思想和宋代佛教的内涵提供了一个重要标本。
“石头御医”谈文物保护
文物之所以珍贵,在于其承载的是先人的智慧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身的民族文化,因此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
谈到文物保护,尤其是大足石刻的保护,素有“石头御医”之称的嘉宾陈卉丽就“两眼放光”。在访谈中,她提到:“除了卧佛及小佛湾摩崖造像本身重要的价值外,大足石刻大多处于露天环境,受自然因素影响作用突出。经过前期调查统计卧佛及小佛湾摩崖造像区共有病害50余种,已严重危及石刻造像的安全保存,使造像艺术价值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据了解,岩体失稳、崖壁渗水、石质风化、生物侵蚀等是大足石刻的主要病害,大足石刻历经八百多年现已进入高速风化期。卧佛和小佛湾石刻造像区发育了多种病害,主要存在渗水、风化以及其它病害对文物本体和表面金箔、彩绘的影响
。陈卉丽在访谈中介绍了病害对造像的影响,其中水害是引起大足石刻风化等损坏的最主要因素,多种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参与而产生或加剧。此外,石质风化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风化形式。
目前,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修复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川渝石窟保护重点示范项目。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推广应用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千手观音保护的丰硕科技成果,并且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复工程能给其他同类型的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借鉴和示范的作用。
为了使川渝石窟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示范项目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该工程同样借鉴大足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工程的成功经验,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进行统筹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秉承开放合作与联合攻关的项目管理模式,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导,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环境、微生物、材料学、岩土工程、考古研究等科研院校组建科研团队,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对各种病害治理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共同攻关。
同时,邀请文物保护、岩土工程、环境、微生物、材料学等领域资深专家组建成立固定的专家咨询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方案进行把关和给予建议。
嘉宾陈卉丽在访谈中谈到,对于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这类大型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首先是要搭设脚手架,修复人员才能完成各项修复工作,但脚手架的搭设对文物就会出现局部遮挡,对公众的参观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是否所有大型文物修复都要封闭修复呢?
“是否封闭修复取决于修复工作的开展情况。”陈卉丽说到,一般情况下,文物修复部门在对文物实施关键部位的研究和修复时,为了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一段时间会采取封闭式修复。在封闭修复期间,也会用图片和文字来展示给公众,以及在实施修复的过程中,也会定期的让部分公众走进文物修复现场了解文物修复工作。
陈卉丽说道:“关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我们正在进行探索,比如:用公众号,APP等形式让大家了解体验文物修复以及欣赏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卧佛、小佛湾预计修复8年以上
“文物修复最大的原则就是是要按照文物本身的属性来进行修复。”陈卉丽说。以千手观音和卧佛来说,千手观音具有很强的宗教属性,盛世妆金;而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的宗教属性相对就比较弱,所以二者在修复原则、理念以及修复技术路线及措施上就会有所差别。
千手观音修复遵循文物真实性的原则,在保证文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了其宗教价值的体现,对千手观音缺失的金箔和彩绘进行了补贴和补绘,从而满足千手观音作为宗教文化遗产的恢弘、庄重性以及宗教信众对千手观音造像金碧辉煌艺术效果的需求;而卧佛修复所遵循的则是现状修复,在完成水害治理的基础上,主要解决造像本体及表面金箔、彩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保留造像所承载的各种历史信息,确保文物的健康长久保存。
大足石刻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的保护修复分为:前期勘察研究、修复方案设计、本体保护修复三个阶段。目前正在开展第一阶段前期勘察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卧佛的水害治理、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病害调查、修复材料研究及修复试验等。
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预计整个修复完成时间不低于8年。卧佛、小佛湾摩崖造像的保护修复将汲取多方面经验和教训,不以时间来决定修复工作,而是以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开展各项修复工作。在前期勘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经专家评审国家文物局批复后,逐步开展各种病害的治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影响造像健康保存的各种病害,使文物延年益寿。
“如果过于赶时间的话,就会出现对文物的病害、病因以及修复措施的研究和试验不够深入,影响后期修复质量,对文物产生新的损伤等问题。其实文物修复就好比病人去医院看病,首先医生要知道你是什么病,还要通过验血和一些仪器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检,以了解其病情和病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开出科学合理的药方,这样才能治好病,这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积淀才能完成的工作。”陈卉丽语重心长地说到。
同时,嘉宾陈卉丽在访谈中明确提到,小佛湾摩崖造像修复后会对游客开放,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求文物管理部门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经济,对文物合理利用。
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合理利用是对小佛湾以及大足石刻文物的最好保护;小佛湾以及大足石刻的合理利用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保护与利用是不可分割地问题的两方面。
文物保护需持之以恒
在访谈的最后,陈卉丽特别说道:“大足石刻开凿之后,历代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文物保护修复不是一劳永逸,文物保护工作应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除了卧佛和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工程,大足石刻目前还在开展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三维测绘与数字化工程,大足石刻监测预警,大足石刻日常保养维护,中意合作大足石刻舒成岩摩崖造像保护工程以及大足石刻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等,涉及内容包括:水害治理、岩体加固、石刻数字化、造像保养维护、本体修复、景区设施建设等方面。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