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喝茶,解禅

发布时间:2024-08-07 01:22:04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喝茶,解禅.jpg

喝茶,解禅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历来为清修的山僧道流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情,他们从茶中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品茶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口舌而是用心神去品味的。喝茶的要义是身无晦浊之气,心无鄙俗之念,清虚恬淡,和寂泰然,在“白瓷瓯甚洁”,“竹炉火初红”的精心烹泡中,自然升华出一种幽清的氛围,一种恬静和通达的心境。可以说,品茶就是在随缘任化、反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清爽、一份平静。品茶,品的是自然,这种心无尘染的境界十分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这是禅学的境界,也是品茶的意境。自唐代法海禅师始有“茶禅一味”之语,喝茶也就成了佛门解禅的一种形式。喝茶喝出滋味来,不仅是感官得到的物质性的味,更是一种精神体验,人们称之为“禅味”。禅宗更是将茶美好的特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日常饮茶养生、提神,作为精进坐禅修道的良方,到最後将心与茶完全相融相会,将茶汇入禅宗修证体系,以禅来展现茶的极致,展现最圆满的生命境界。

茶去

赵州“吃茶去”的公案

有二位水僧参访赵州,请教佛道。赵州禅师问他们,你们以前曾来过吗?一僧答,不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另一僧答,曾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立在一旁的院主满腹狐疑地问道,怎么来过的跟没来过的都要去吃茶呢?赵州禅师叫院主的名字,院主随即应诺,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个禅林称为赵州茶的公案,千载以来,让无数禅人彻底开悟。

一句“吃茶去”,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所谓的禅心,就是平常心,千言万语,不外乎“吃茶去”,这一句“吃茶去”,也就是从日常的吃茶吃饭中,寻求自觉。所以不管是已经来过的、不曾来过的,或是发问的,都该自己从吃茶中找答案。吃茶去,是平等心,现现成成,一切圆满。超越一切悟与未悟等差别相,大家欢欢喜喜,自自在在,喝一杯好茶。

禅宗有颂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南泉普愿也曾就赵州所问的“如何是道?”答曰:“平常心是道。”道,在自然嚥中;道,亦在生活中。道,无所不在茶道是禅生活化的表现,也就是“茶”、道”合一,以茶人道,从生活中去体会禅;以道道人茶,将禅落实在生活中。

近世佛界名人赵朴初为了这桩禅门公案,特待别题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干偈,不如吃茶茶去。”这首诗脍炙人口,也从另一种角度阐释了“吃茶去”的公案。

梦幻泡影

在佛经中,经常以各种譬喻来比喻万事万物无常变化,自性为空,无法执著。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中将宇宙万象以“梦”、“幻”、“泡”、“影”、“晨露”、“闪电”来譬喻其无常。

以“梦”譬喻,以梦中事实无所有,在梦中却很真实;以“幻”譬喻,是指像魔法师能做种种幻术变化,声色明白可见,宛若真实。“泡”是指水泡,转眼即逝;“影”是指像影子一样,有光的时候才会显现,是因缘聚合所成,不可捉摸;“露”是指朝露,存在短暂,太阳出来就消失了;“电”是指闪电的电光,刹那即消逝。

而《维摩诘经》则是以梦、幻、泡、影等十个譬喻,采比喻人身的空幻无常,是智者所不应执著。

南唐诸主喜欢参访清凉寺,经常避暑其中,他们不只景仰法眼文益禅师的道风,也常亲近参谒

。有一日,文益与南唐元宗李璟论道之后,共同观赏牡丹花,李璟请禅师作偈。文益就赋了一首诗: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花。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毳是鸟兽的细毛,在古代只有贵族穿得起这样的锦衣。身着豪裘,对着牡丹芳丛吟诗,看来是繁华的六朝金粉了。但是法眼文益禅在此不只点出了生命不同的旨趣,也为李璟指出华丽之后的空幻无常。时光如矢,发从今日开始白了,而花却跟去年一样红。艳冶的浓情,随如朝露而逝,馥郁的馨香也逐晚风而飘空,善知者彻见了法界中,无常的实相,何须再等待宛如生命的花艳零落之后,才知道一切皆空呢?李璟顿悟了这个意旨,但事实又能如何?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也只能空唱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了,原来一切还是如梦,何时能醒呢

茶知识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经过数千年的淬炼,形成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独特文化。唐朝茶神陆羽的《茶经》,是人类懂得喝茶以来,第一本茶的专书。《茶经一之源》里记载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其实早在《诗经,谷风》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这个“荼”字,就是茶的古字,不过学者多半认为这里的“荼”指的是苦菜,而不是茶;“荼”在古代是个多义词,并不专指茶。苏恭的《唐本草》里首见茶字出现。陆羽的《茶经》面市之后,才把具有茶含意的“茶”字去掉一横,成为茶字。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山茶科,茶属,拉丁的种名为Camellia sinensis,常绿灌木,叶光滑,末端尖锐,边缘锯齿,富含单宁;花单生,白色。据记载,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二十三属,三百八十余种,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有十五属,两百六十多种,大都集中在黄海以南地区。台湾南投埔里海拔700米到1400米的眉原山中,也有野生茶树存在。中国可以说是茶的原乡。

自古以来,茶叶就依不同的形状、色泽、制法和产期而有不同的分类。最早的分类是晋朝郭璞在《尔雅注》里所写的:“早取为茶,晚取为茗。”历经唐、宋、元等时代的推移,茶又分成了砖茶、团茶、饼茶、片茶、散茶、末茶等等。到了明朝,乃至清朝,各类制茶技术均已甚为发达,分类系统更明确。到了近代,又有依发酵程度、茶形、季节和烘焙程度来分别茶。

制茶一般需要经过采摘、萎凋、作青、杀青、揉捻、干燥、烘焙等过程。其中作青的作用就在于让鲜叶互相摩擦,破坏部分叶缘细胞,让空气进入茶肉组织,加速发酵作用的进行,产生一定的颜色与香味,并且借由控制发酵的程度,呈现不同的色香味。

依发酵程度

茶依据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成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不发酵的茶叫做绿茶,如碧螺春、龙井、珠茶、眉茶、煎茶等。半发酵茶叫做青茶,如包种、乌龙茶、铁观音等。全发酵的茶则包括了各种红茶。至于普洱茶则是所谓的后发酵茶。有人说绿茶香气清扬,犹如含苞待放的少女;青茶风华绝代,犹如妩媚的窈窕淑女;不温不火的红茶则像笑看人生百态的熟女。

依烘焙程度

依烘焙程度来分的话,茶有生茶与熟茶。熟茶又依火候之轻重,分为轻火茶、中火茶与重火茶。如果你想喝清香的口味,就挑轻火,口味重就要挑中火或是重火。烘焙可以降低茶叶内的水分,去除杂质,改变茶的品质,增加茶的甜味。通常在茶山制好、经过初次烘焙的粗制茶,到了茶商手中,会经过二度烘焙,来管控茶叶的品质与口味。许多人喜欢向特定的茶行买茶,就是因为暍愤茶行的独特口味。师傅焙茶的技术是每家茶行的独门秘笈,也是维持茶叶品质稳定度的要素。茶会因为每一季气候和温度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风味,这时就要靠师傅的焙茶技术来微调。至于存放不当的陈茶,也可以靠焙茶而起死回生。

依茶类形状

各种茶类因为制造揉捻及采摘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观,常见的有条形、半球形、球形、扁茶、碎形茶等。

依采摘季节

若以季节来分,一棵茶树有特定的采摘期。一般茶氏园依四季来分的话,一年可采四至五次茶叶。台湾因为气候适宜种茶,少部分地区如台湾中南部中低海拔地区的名间、竹山、鹿野等茶区一年可采收六次。这些地方因为气候够温暖,采收完冬茶后,茶树上还是不断冒出新芽,因此在冬至到立春之间,还可以再采一次茶,这时采收的茶就叫做“冬片”。冬片茶芽叶较小,一般萌芽到二三叶就停止生长,芽叶肥厚,累积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甘甜耐泡,被茶人视为极品。由于产量少,价钱当然也高。台湾以春茶和冬茶两季的茶最优,而夏、秋两季次之。以前在中国大陆买茶,常会看到茶庄里的招牌写着“三前摘翠”,这“三前”就是指的春分前、清明前和谷雨前,大概是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之间,这时采的茶都是茶树的嫩芽。茶农有句挂在嘴边的话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指的就是采嫩叶的重要性。

中国六大茶系

除了依上述四种分类法,中国大陆有所谓的“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茶醉

综合茶人的经验和中医的研究可知,身强体健的年轻人,饮茶有益无害;气虚脾胃恶的老弱,不可过度饮茶。老年人宜饮红茶、普洱茶或老茶。绿茶是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刺激性较强;红茶和普洱是全发酵茶,经过熟化的过程,茶多酚较少,刺激性较弱。

高血压和体重过重者可以借乌龙茶和普洱茶降血压、胆固醇和血脂。糖尿病患者可多饮乌龙茶和紧压茶。空腹喝茶易伤胃,影响胃液的分泌,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茶醉现象也容易发生在平常很少喝茶的人身上,如果喝茶后有心悸、头昏、血糖降低、四肢无力之感时,立刻吃点甜食就可以消醉,所以这个时候配茶的茶点就很重要了。如果是喝茶晚上会睡不着觉的人,可以选全发酵或重焙火的茶。

心跳太快的人,不宜喝浓茶;神经衰弱的人夜间不宜多喝茶。红茶里加点奶,有暖胃的作用。只要记住这几个大前提,并且了解茶,知道如何泡茶,慢慢培养出自己对茶的鉴赏力,就可以享受喝茶的乐趣了。

放松喝茶,用心生活

茶是生命惊喜的邀请,而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茶宴。

茶既古代又未来,有灵性也有个性。它最绝妙之处就是能跟人、水、周遭,还有茶器之间产生微妙互动。只要有些微的元素改变,就会改变一泡茶的滋味,甚至连气压改变,也会影响一泡茶的风味。

茶与人类心灵更有深刻交会,茶品与人品相应,而发展出“人品即茶品,茶品即人品”的特殊文化。

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脱俗。对于芸芸众生而言,今天的人越来越忙,但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暂时抛开烦恼,体味闲适之乐,享受片刻的宁静和一时的纯真,以此得到一个好心境。正所谓“好香用以熏德,好茶用以涤烦”。洪启嵩在《喝茶解禅》一书中,以茶喻禅,以茶悟禅,同时,也以禅解茶,从一杯茶,体味平淡而幸福的美好,享受当下的生活。书中的文字,以及与茶相关的题字和画作,仿佛轻轻地呼唤着人们:放松喝茶,用心生活。这本书不是一本宣教佛教禅学的书,也并非是一本单纯的茶学书,而是从茶禅一味的角度,阐述了茶与禅对于人的内心、对于人的生活品质的影响。对于许多压力甚大的都市人而言,是一杯清新的茶,一种心灵的慰藉。

心生活,从喝一杯心茶开始

茶者,心之水,

朋友来访,大家一起欢喜喝茶。

有人来了,心情不好,吃茶去;

有人来了,心情好,吃茶去;

有人来了,没事,吃茶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