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是一家,宗教团结最重要
1、这些年来,我们劝大家一起来学《弟子规》、学《感应篇》。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们要学外道的东西?这个心不善,这个言语不善,为什么?你没有把它搞清楚,你就称它作外道,所以这些学佛的人对於佛法懂得不多,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外道。佛经上讲的外道,这个意思我们要知道,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还是心外求法,我们自己就是外道,你错了!怎样才不是外道?大乘教里面,你要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那就没有外,跟我是一体,儒释道跟我是一家。我很具体的跟他说,《弟子规》、《感应篇》都是佛经,他感到很讶异。我说为什么,你看看净业三福第一句不是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做法?《弟子规》就是做法,佛经上这两句话是纲,纲领,《弟子规》是细目,它是一还是二?没有《弟子规》,这两句话就落空了,所以儒释道是一家。慈心不杀我们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感应篇》,慈心不杀是讲因果,五逆里头特别是重视因果。(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2、现在人不要《弟子规》,换句话说,不要孝顺父母,不要尊敬师长,不要了。我们对这个事情,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去观察。你不要这个东西,你学佛就学不成,为什么?十善业你决定做不到。十善业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因果的基础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就是《弟子规》的基础上。我学佛六十年,教学五十三年,深深体会,我们许许多多同学学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没有根。这个根,补,很难补得出来,今天大家学习儒释道三个根是从文字上学习的。古时候这三个根是在童年时候学习的,尤其是《弟子规》的根,是婴孩时候学的。你刚刚出生,你张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你会听,你已经在学习了。而《弟子规》是你的父母把它做出来,做给你看,你的父母还很年轻,他的父母也还在,你看他怎样孝顺他的父母,他怎样尊敬他的长辈。这个婴儿天天在看,看了三年,一千天,这个印象深刻,根深蒂固。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朋友念的、背的,不是,是父母、大人在他面前做出来给他看,他是这么学会的。到六、七岁上学了,父母对老师那种尊敬让他看到,他就学会尊师重道。稍长,八、九岁慢慢懂事了,老师教这个学生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把道理讲给他听,他已经做到了,道理讲给他听。父母教育儿女要尊师重道,把尊师重道的道理讲给儿女听。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把这个人教出来,叫根深蒂固。我们现在这个根都没有了。(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我们在这个世界时间短促,在这个世界里面只要把德行扎好,这个根扎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儒释道三个根,只要把这个搞好就行了,然后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力;没这三个根,这一句阿弥陀佛有口无心,不得力。所以念佛念了不少年,为什么烦恼习气还这么多?不得力!这一句佛号依旧降伏不了烦恼习气。可是如果有儒释道三个根,加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有能力降伏住烦恼习气。(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3、我们中国五千年来古圣先贤,他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他们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行、真实的教诲。(恭录自《大乘无量寿经解》)
学佛要靠老祖宗东西做基础,没有这个东西,佛法就没有了。老祖宗东西核心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师道也没有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今天讲我们要把它复兴起来,从哪里复兴?没有孝道的复兴就是没有根,没有根决定复兴不起来,现在问题在这里。(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古圣先贤教我们什么?无非是教我们伦理道德、五伦十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随顺道,这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德,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的教诲不离这个总纲。落实在行的方面就是《弟子规》,在大圣大贤,弟子规是果行。(恭录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中国创造文字到今天是四千五百年,中国文化可不止,至少也有一万多年。老祖宗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东西跟现代科学研究所发现的完全相同。这是什么?性德,这是人的本性,中国人所谓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善。你能够守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开这些,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满,你幸福快乐;你居住这个地方,社会安定,社会祥和,风调雨顺,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你随顺性德,性德是最美好的。性德,我们一般也称为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不会有灾害。(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4、所以我们极力提倡《弟子规》,小时候没学过,现在赶快来补习。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要从《感应篇》里面扎根,然后《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很容易你就做到,那叫根之根。第一个根是《弟子规》,第二个根《感应篇》,第三个根《十善业道》,儒释道的三个根,它有先后次第的。前面两个没有,十善业就做不到,十善业做不到,沙弥律仪就做不到。现在我们补习,补比不补好,你如果真正发心、真正忏悔,断恶修善,还是来得及,还是有救。如果不知道忏悔,一切还随顺烦恼习气,那就完了,虽然一生搞佛学,讲得天花乱坠,得不到真正的受用。所以戒律比什么都重要。佛法里面讲信解行证,经教的学习是信、解,理解了、明白了,明白之后要做、要行,不行怎么行!依照这个理论、依照方法去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圣贤人给我们这个标准,摆在我面前,这标准不是他制定的,这你一定要知道,这标准是法性,是自性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换句话说,它是大自然的规律,古圣先贤发现了,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你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美满,你不能违背大自然。可是今天大自然也乱了,整个乱了套,这个灾难可大了。(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这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三种方法,被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接纳了,儒家接受,道家也接受了。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全部接受了。对于中国这个修学有大幅度的提升,儒释道三家逐渐逐渐圆融,它都贯通。所以在中国,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它是圆融的。哪个道长不读四书五经、不读佛经?都读。佛教里头,这些出家的僧众念四书五经,都有这个底子,念《老子》、念《庄子》,对于道家的东西也下功夫去学习,他都通了。道也学佛、也学儒,所以圆融贯通。(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5、今天社会问题出来了,地球问题也出来了,灾难这么频繁,你要问什么原因?给诸位说,我们把教学疏忽了,古圣先贤的教学没有了,把中国传统,这个文化传统,曲解了、误会了,认为那是古代的,跟不上时代了,应当要淘汰掉,不要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是迷信,也应该把它取消,不要了。而不知道佛法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都是诸法平等,究竟如如,人家都到这个境界,人家心地清净平等,大彻大悟,所建立的这些法,与性德完全相应。你看中国老祖宗讲的五伦,五伦是什么?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讲这个。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君臣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讲得多好!现在这五种关系都没有了,都破裂了,所以社会乱了,家不家、国不国,人民可苦了,可可怜了。中国从上古到满清,社会都能够维持和谐、安稳、安定。现在乱世,整个社会混乱,传统的教育丢掉了,佛法的教育丢掉了。我们很有幸看到近代二十年,这世界上有许多量子物理学家,他们最近发现,意念有非常大的能量,能够改变物质。这个信息我们听到很欢喜,为什么?跟佛经上讲的一样,跟中国传统儒释道讲的一样,他们能用科学来证明。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儒释道它不是宗教,它是什么?肯定会被这些人认定,肯定儒释道三家是高等哲学、是高等科学,它会从宗教里脱胎换骨,摇身一变变成全世界最高的科学与哲学。能够帮助社会恢复安定和平,能够化解地球上这些灾难。用什么方法?还是教学为先。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没有人能赶上,我们对老祖宗要有坚定的信心。老祖宗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有坚定的信仰,肯定他们的教诲是至善,是大圆满。
浅而言之,我一般初学从哪里做起?《弟子规》做出来,《感应篇》做出来,《十善业》做出来,儒释道的三个根。你能把这个做出来,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全做到了,都在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说你是圣人、是贤人,在佛陀教育当中称你是菩萨、是佛。都要真干才行,光说没用,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6、今天宗教界觉悟了,所以我们三教九流是一家的这个图要多印,多多的送给他们。因为这个碑相传是唐肃宗时代的,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有一千五百年,中国人已经落实多元文化,讲多元文化,中国古人还是老祖宗。所以中国这个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这样大的版图、这么多的族群、这么多的人口,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什么?靠多元文化。不是一家独大,平等的,每一家都第一,佛第一,儒也第一,道也第一。如果它要不能相即相容,那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相即相容,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为什么?个个第一就称性了。这里面深的意思,是一切法里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决不会互相攻讦,互相攻讦就违背了佛陀的教诫,这是破坏佛教的形象,罪过比“破和合僧”还要重。我们遇到这些事情,赶快避开,不要有批评。我们如果批评,我们也参加破坏佛教形象了。不但不能批评,这些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各人修各人的。谚语常言:“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如果别人攻讦我们,我们不要回答,他要骂随他骂,随他毁谤,我们一概置之不理,他骂累了就不骂了,我们处处要修忍让。(恭录自净空法师答问)
7、这三条第一条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儒释道的三个根,少一个都不行,特别是前面根本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现在佛法衰了,传统文化衰了,也就是儒释道衰了,这三家都衰了。衰在什么地方?衰在没有人才,学习的人没有了。你说学习的人很多!表面上看是很多,几个会有成就?他没有具备修学的条件,条件就是孝亲尊师,这个问题严重。没有真正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学不到东西,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现在到哪里去找诚敬的人?不但诚敬的人没有,诚是诚实,敬是尊敬,诚实、 尊敬就是菩提心,没有这种人,道统就传不下去,就绝了。
现在修学,学的人很多,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没有这样的行持,他所学的是学术,是儒学、佛学、道学,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所学就非所用,与他自己的生活、境界、行为毫不相关;换句话说,学得再好,讲得再好,着作等身,这个人依旧出不了六道轮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于还不如那些阿公阿婆,他们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老实、听话、真干。教他念佛法门他就老老实实念,念了几年他真往生了,瑞相稀有,他超越六道轮迴了。那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的善根,就像佛在大乘经上讲的,这种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今天遇到这个善缘,无量诸佛加持他,他能信、能愿、肯念佛,这人往生了,不是偶然的。知识分子很难生起信心,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把儒释道的三个根都丢失了,所以现在学习起来特别困难。现在所学的,那是搞学术性,把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甚至于拿来做批判,现在有这种风气,比较,搞这些。这都属于知识,这是现代教学风气。古时候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榜样,要学跟他一样,真的拿到佛陀、菩萨、阿罗汉的学位,真成就。学儒,圣人、贤人、君子,这也是三个学位名称;学道,成神仙。真有受用,真实利益,真实智慧,现在没有了。(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我们今天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的这几句话,「当孝於佛,常念师恩」。佛是个好老师,佛是个真正觉悟的人,他在经上教导我们,《观经》的净业三福,是大乘所有宗派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一共只有三条,很简单,我们都能记得,都不会忘记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人天善,这一条做到之后天下就太平了。记住,根是孝亲尊师,根之根,我们提倡《弟子规》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孝亲尊师怎么落实?《弟子规》落实了,慈心不杀怎么落实?《感应篇》落实了,后面是修十善业。儒释道三个根。不是随便说的,经论上有根据。这是人天福报,人天修好了才可以向上提升,小乘。小乘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十二个字,小乘的最高指导纲领。后面是大乘,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条十一句,每句四个字,四十四个字,是佛家,我们讲五乘佛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修学最高指导原则。所以我们看到不孝不敬,这个社会难了,这怎么办?什么人能把这两个字做到,把这两个字带起来,不但国家有福,整个人类都有福了。(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8、我们念佛也要有一种殊胜的心态,不是全为自己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心量很小。我们要为全世界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念佛是为全世众苦难众生念的。他们这些众生很可怜,不知道佛法,不晓得念佛,我们声声佛号都是给他们回向,你这个心量大。起心动念是为自己、为我、为我家庭、为我小团体,这个心量很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很低。心量要大,量大福大。你不要问有没有效果,你诚心诚意去念,自自然然就得感应,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我念佛昼夜不间断,是为全世界苦难众生,是为这个劫难,这个心就很如法了。(恭录自净空法师答问)
9、欧洲的汉学,照古大德说是什么时代?给诸位说,是末法时代。他们有讲、有听,你看看这些学生,拿着中国这些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去写博士论文,拿到博士学位。将来也是欧洲的名教授,也是汉学家,能讲、能写,做不到,那就是末法。他要是做到了,他就是像法;他要能够证得,那就是正法。证得什么?欧洲果然出了几个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人,出了一、二个像佛门的祖师大德,那就是正法住世。我鼓励他们真干,不要完全搞儒学、道学、佛学,希望他们真正的学佛、学儒、学道。学佛,就要学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真有受用;学道,要跟老子、庄子一样;学儒,要跟孔子、孟子一样,那就是正法时期了。不是不能,问题在自己肯不肯真干。这个事情不能要求别人,要求自己,自己第一步就是真正认识、真正了解,你才肯发心真干;你对它欠缺认识,你就做不到。当作一种世间学术来研究,利益不大,当作真实学问去真干,那个利益无边
。「总指世尊一代时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作所为,「八万四千法门」。「故知光阐道教,即广宣如来经法之义」。广是广泛的,宣是宣扬,广宣这里面,第一个是身教,第二个是言教,这是方法。身教是要要求自己做到,学佛至少三皈要做到。三皈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是佛法修学的总方向、总目标,你可不能搞错了,错了就不叫佛教。三皈第一个是觉而不迷,第二个是正而不邪,第三个是净而不染,身心清净,决定没有染污,这是总方向、总目标,其他的是方法、是手段。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佛教给我们十善、五戒,你能依这个去做就能达到这个目标。五戒十善修好了,向上提升,菩萨的六度、六和、四摄、四愿、普贤的十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步步高升,这是真干。一方面我们做到,一方面将佛的遗教,这些大乘经典认真去研究,细细的讲给大家听。(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