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十七道品

发布时间:2024-04-22 01:23:48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十七道品

1 三十七道品是整个大乘佛法修学的纲领,任何一个法门它都用得上。

2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和八正道。

3 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4 四念处是四种智慧观察,文殊菩萨代表的,教我们看破,它的作用是破迷开悟。

5 四念处,第一个是“观身不净”。众生最大的障碍是太爱惜自己的身体,把这个身当自己,这是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6 要晓得身是不干净的东西,我们世间人最贪爱的就是身体,为这个身体不知道造多少罪业,不值得!

7 晓得身不净,你的人生观就不一样了。你会把这个身当作是你成佛、了生死、断烦恼的工具,你会好好地利用它。你不会糟蹋它,也不会把它当作性命一样的爱惜,用不着,好好地善于运用它就好。

8 第二个是“观受是苦”。受是什么?感受,或者说享受。你今天享受的是苦,这是实在的。我们在这世间,不要说在世间,天上也不例外,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所受的还是苦,三界统苦,这个要觉悟!

9 欲界三种苦“苦苦、坏苦、行苦”全都要受。苦苦里面包括八大类: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苦交煎。

10 要想真正离苦得乐,说老实话,唯独西方极乐世界,不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苦你永远没有办法离开,决定要受。

11 第三个是“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心是生灭心,生灭心是无常的,这个心定慧全无,一天到晚妄念纷飞;佛教我们只想阿弥陀佛,如果我们一天到晚只想阿弥陀佛,那你功夫成片,就一心不乱了。

12 第四个是“观法无我”。“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这是我的定义。

13 我们这个身体,身也是一法,这里面有没有我?想想你有没有自在?你自己能不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

14 如果自己真正能做主,年轻貌美多好!年年一十八多好!偏偏一年比一年老,这就做不了主。

15 没有一样自己能够自在、做主的,所以“我”是空有其名而已,没有真正的我。你要是对于身心世界常常提起这样的观察,你就有智慧,就不会被身心世界迷惑。

16 四正勤是: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17 四正勤就是慈悲,弥勒菩萨代表的,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精进。

18 四如意足是: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

19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神是神通,足是满足,这四种神通都满足,满足就如意,如意就是满足。

20 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

21 四如意足不大好讲,讲了也不太容易懂,我把它解释为“知足常乐”,这个大家好懂。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要知足,知足,心就定了,定才能开慧。

22 第一个是“欲如意足”,人在这个世间都有欲望,如果你没有欲望,你不会到人间来,你也不会到六道里轮转,六道众生统统有欲望。

23 世间人讲“欲海难填”,人的欲望没底!所以叫你欲望要知足,知足才能够得常乐,心安理得。

24 第二个是“念如意足”,前面“欲”是物质,欲望要知足,这个心也要知足,心是讲精神,所谓心安理得,这个非常的重要。

25 心安就是定,心要是真正清净了,心定了,世出世间一切事理你都能明了通达,那就是“念如意足”。

26 四如意足里,这两条最重要;后面“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这两条是增上缘。

27 “精进如意足”也叫“勤如意足”,勤就是精进,你真的专心!专勤于一个法门,自利利他,这是“精进如意足”。

28 “慧如意足”,亦名“思惟如意足”。慧是从前面定来的,是从心如意足来的,你的心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样样清楚、样样明白,这是慧如意足。

29 四如意足实在讲就是这四句,“知足常乐,心安理得,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们要修这个。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做到这四个条件,能做到这四条,你佛号一定念得好,一定得力。

30 今天我们的佛号念不好,我们的妄念伏不住,那就是你不知足,常常苦恼,常常忧虑,患得患失,你的心不安,理不明白,所以你这句佛号念不好。

31 真正做到知足常乐、心安理得,佛号怎么会念不好?你的生活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一定是非常快乐。

32 “念处、正勤、如意足”统统具足了清净平等觉;不但具足,圆满具足。

33 我们修行,不管修哪个法门,修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你就不能往生。

34 以“念处、正勤、如意足”帮助自己,使佛号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有这样的基础,才会得到五根、五力。

35 世尊在阿弥陀经里面,三十七道品他是从五根、五力说的。为什么?因为五根、五力第一个是“信”,说明这个法门是以“信”为主。佛在此地从五根、五力讲起,含义非常之深。

36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全是自心培植;这个培植是从信开端,所以“信”是一个关键字样,非常重要。

37 阿弥陀经里只提“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那是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前三科道品他也圆满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之处。

38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佛法僧三宝统统包括了。

39 通常佛门讲的善根,“某人有善根”,这个善根就是泛指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40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是五根的作用。

41 平常我们讲“注意”。看,你要注意看;听,你要注意听,这两个字就是从佛法来的。什么叫注意?意就是意识。

42 五力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43 五根,绝大多数的同修都具足,但他们不认真修学,虽有根就是不得力;根要是不得力,不能成就。

44 大多数的同修在初学的时候,勇猛精进,可是进没有多久,他就懈怠、就退转,甚至堕落,原因是什么?就是有根没有力。

45 有根,为什么不能增长成为五力?这与缘有很大的关系,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善缘;虽有根,遇到些恶缘,他就会退转。

46 我们今天常说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没有五力,不得力;不但不得力,它连根都没有,它力从哪来!为什么没有根?前面三条(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没有。

47 七菩提分也叫做七觉支。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这就是说明这七种法是觉悟的方法。

48 七菩提分都是属于智慧的拣择,也就是选择,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它的作用是叫我们对一切世出世间法“善能觉了”,能够觉悟,能够明了,这是属于修学的功夫。

49 它是从四念处的慧,五根、五力的慧力所发出来的,这是真正无漏的智慧。

50 七觉支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除觉支、舍觉支、定觉支、念觉支。

51 七觉支最重要的是择法觉支,你选择这个法门是正确的,是真觉。在一切法门里面,这个选择实在不容易;给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法门是第一法门。

52 十方一切诸佛都推荐念佛法门,这个法门要不是第一法门,怎么会劳动一切诸佛来推荐?菩萨说说就可以了,何必要诸佛来推荐?

53 正行要精进,不正行要舍弃。苦行对我们的道业没有真正的帮助,所以佛不教我们修。

54 第二个是精进觉支,“进”是进步,“精”是精纯,这样进步才得力。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专精,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的。经论那么多,我们选择之后就要懂得一门深入。

55 一般学佛的人也天天在求进步,他不是精进,他是杂进,因为他学得很多、很杂,所以功夫不得力,光阴浪费了,很可惜,不懂得佛跟我们讲的“精进”这两个字是成功的秘诀。

56 第三个是喜觉支,喜觉支是“住真法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

57 “真法喜”是你修学确实有心得,从内心里面生起的喜悦,这是真正的法喜。这个喜是你对于什么叫做学佛、什么叫做念佛法门,这些常识你懂得了,你很欢喜。

58 真正的法喜是你理论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上确实用这个功夫,使自己烦恼减少、智慧增长,那个时候的欢喜才叫真正的法喜。

59 第四个是除觉支,第五个是舍觉支。“除”与“舍”很接近,但是里面还是不一样。“除”是内断烦恼,如如不动;“舍”是不取于相,外面的境界可以受用而不执着它。

60 “除”是“断除诸见烦恼,不损真正善根”;“舍”是对境界上来说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什么境界相现前,要能舍,不要执着。

61 “除”是断烦恼,“舍”是不着相;即使三宝的瑞相现前也不执着,如果着相,这个事情就很麻烦。

62 对于外境没有得失之心,没有好恶之心,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就对了。佛教我们不要去执着它,执着就生烦恼,执着就迷惑颠倒,正知正见就丧失了。

63 不但现前不执着,过去的不要去回忆,未来的不要去希求,你的心才能够永远住在正定上,有正定才有真正的智慧,有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法喜,你的生活才充实、才美满。

64 定觉支,“于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这个“定”,是从这上面来说的。你得禅定,定中有境界,你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里面有境界。

65 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菩萨,见到七宝行树,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见到莲花,这些都是好现象,都是瑞相,这是与我们自己修学完全相应。

66 如果你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见到药师佛,见到他方世界,这就是魔境,为什么?与我们这个法门不相应。

67 境界现前,不打妄想,见到也好,见不到也好,总而言之,绝对不影响自己,这就是好境界。

68 如果见到生欢喜,见不到老是常常想着,这个麻烦事情就来了,常常想境界就会着魔,所以学佛的人什么境界都不想,叫老实念佛。

69 定慧均平,这是七菩提分里面的念觉支。定慧要能够相等,才能入得了境界,才能够证入;慧多定少不行,定多慧少也不行。

70 要把定慧调得相等,就得定。此地的慧是什么?就是妄想。这里的定慧是这个意思,不是戒定慧那个定慧,你不要弄错。

71 妄想太多,一坐到那里去,你定不下来,心里七上八下,这就是慧多定少。

72 如果反过来,这一坐下来就昏沉,就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那就是定多慧少。

73 定慧均平,既不昏沉又不起妄念,功夫就能上轨道。

74 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75 每一宗里都有它的八正道,每个法门也有它的八正道。

76 譬如念佛法门,对于八正道的解释,跟教下的解释就不一样,跟禅宗的解释也不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77 决定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这个地方,确实有阿弥陀佛,这个见解就是“正见”。

78 你念佛,晓得你将来决定能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这就是智慧,这是正确的见解。

79 “正思惟”,就是正确的思维;正思惟不需要通过思想的,所谓是离心意识。

80 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思。心地清净光明,遇到事情,不接触则已,一接触就明了,这叫正思维。

81 正思惟实际上没有思惟,直觉的通达明了,所以说“无所不知”。

82 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这是正思;不起作用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所以“般若无知”。

83 无知是般若之体,无所不知是般若的作用,这才叫做正思惟。

84 佛在楞严会上讲“心直言直”,这是入道的不二法门,这就叫“正语”。

85 造业,在三业当中比较,口业造得最多最重;真正修道人,不但心没有邪思,而且决定不犯口业。

86 要摄四口业,住四善语。四善语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87 口四善业虽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善心;心善,语当然就善。

88 念佛人的正语,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非必要的言语都是邪语。念念都念阿弥陀佛,那四种口业决定不会造。

89 佛教给我们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净业、是“正业”。

90 我们从事的事业,既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又叫自己得清净心,这就是正业。

91 “正命”是正确的生活,简单地讲,生活要简单朴实,俭朴知足。

92 我们既然有这个生命在世间,我们需要生活,生活要正常,不要走邪道,我们依靠正当的职业维持生活,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正命”。

93 “正精进”,“勤行精进,修涅盘道”,就是修无上的佛道。

94 我们选择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要靠精进。具足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95 经典的教训要记

住:一定要在身心清净上求进步,总是一年比一年精进,那你往生就决定有把握。

96 第七个是“正念”,什么是“正念”?一定要常常“念正道及助道法”,这是“正念”。

97 正道,在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是佛法里面的正道,正道当中的正道。

98 我们今天修念佛法门,我们忆佛念佛,这是“正道”;凡是能够帮助我们往生的,帮助我们得一心不乱的方法,都属于“助道”。

99 念阿弥陀佛,这是正道法;助道法是什么?还是一句阿弥陀佛。“正”也阿弥陀佛,“助”也阿弥陀佛,你决定往生。

100 八正道最后一个是“正定”,“正定”是以真实的智慧(真心),与理相应。

101 无量寿是理,无量寿的梵名叫阿弥陀。如果我们心心都念着阿弥陀,念念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你就是“正住于理”

102 因为你能念的心是始觉心,这是觉心;迷惑的人不会念阿弥陀,觉悟的人念念念阿弥陀。

103 念阿弥陀就是破迷开悟,念阿弥陀就是背尘合觉,这句阿弥陀是本觉理体,这就是正定。

104 决定不移,世出世间一切法门摆在面前,心里头决不动摇,这是本宗的正定。

105 我们修净土法门,你的心就定在《阿弥陀经》上,这你得定了,这个定是正定。

106 在修行方法上,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也都离开了,这是你在行门上得正定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