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敬畏的人不是如来、不是须菩提祖师,而是她

发布时间:2023-09-21 01:21:21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敬畏的人不是如来、不是须菩提祖师,而是她

《西游记》中,塑造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本领强大,伴随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西天路上,逢妖就把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战绩挂在嘴边,虽然有时候确实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但本质里还是暴露了自己狂妄的个性特征。

那么,《西游记》中到底孙悟空有没有怕或者说敬畏的人呢?答案是有。

怕和敬畏的关系

怕一个人,自然就敬畏这个人。

怕的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强力上不如对方,所以怕;要么是心理上敬畏对方,所以表现出来怕。这里的敬畏不一定是强力上不如对方,而可能是对方有恩于己——或是主观故意或是客观造成、可能是对方的行范德高折服了自己、也可能是对方的世界价值观与本人契合甚至高出一筹可以为师、再可能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又敬而远之的好感等等。

具体到孙悟空的情况,只能是第二种原因。

因为,悟空本领确实高强,在强力上胜过自己的不多;哪怕是明知是强力上比自己高强的,以悟空的个性,也不一定对他心服口服,这主要是因为悟空高傲的个性。

所以,这样看来,能让悟空敬畏的人,一定是在心理上让悟空居了下风,心甘情愿,打心底里敬畏的人。

而敬畏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一定会表现出怕这个人,起码外人看来是怕。其实于他自己,只是敬畏心理,并无怕不怕的成分。

那《西游记》里,让悟空真正敬畏的人到底是谁呢?

不是唐僧

虽然说,唐僧以凡人之躯,不畏艰苦,行数万里之遥,前往西天求取真,心诚志坚,诚可谓行范德高的楷模。

再加上唐僧是亲手把悟空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的人,悟空是一直是心存感恩的。

按理说,对悟空有再生之恩、且行范德高、况且还有杀手锏“紧箍咒”的唐僧,应该被悟空敬畏。

但唐僧在取经途中,一遇到妖怪和危险就吓出的一些体貌特征,如脸色发白、跌落马背、战战兢兢、哭哭啼啼,实在是让孙悟空看不上眼,在这些时候,悟空总会耐不住性子,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位凡人师傅。

在这些时候,悟空总是揶揄唐僧,甚至直呼唐僧为“脓包”。西天路上,有时候还在八戒和沙僧面前明里暗里捉弄一下这位师傅,比如一棍子打在马屁股上让马带着唐僧跑出去很远的路、让唐僧答应各种妖精女王的成亲要求作缓兵之计、唐僧不让打妖怪的时候就说师傅是不是看上女妖怪漂亮所以动了凡心等等,这些都让唐僧很不好受。

凡此种种,都表明一个事实:悟空并不敬畏唐僧,问题很大出在两人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不同,价值观存在偏差。

悟空对唐僧,有种保护的本能和欲望,看唐僧是居高临下的。

不是如来

如来,作为西游记中最大的BOSS,本领无人能及,在强力上绝对胜于悟空。

就是拜他所赐,才让悟空在五行山下受了五百年的煎熬。但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悟空记恨如来,所以才不敬畏如来的呢?

当然不是。

悟空由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只力犯天,闯下大祸,才搅动三界,最后如来以无上法力收伏自己,其实是救了自己,不然还会闯下更大的祸事呢,其结局不可能成了正果,这样圆满。

从这个角度来讲,悟空应该感谢如来才对,如来是对悟空有恩的。

事实上,悟空并不怨恨如来,当初观音菩萨奉如来法旨,东寻取经人的路上,路过五行山,悟空对观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错了。

对于悟空的释怀,还有另外的两例案例。后来在取经路上遇到以前的对手二郎神的时候,悟空主动以兄长相称,以示友好。过火焰山时,也是对牛魔王先礼后兵,顾念旧情。

要知道,二郎神当初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抓住孙悟空之后,对花果山是进行过放火烧山的一波操作的。而那位悟空一直放在心里的大哥牛魔王,在悟空犯事之后的五百年间从来没有伸出过援手,甚至都没有去探望一下压在五行山下的这位兄弟。

所以,悟空确实对当年大闹天宫是有过反思的,是因此受过的苦和罪是释然的,对那些在此过程中或伤害或保持距离的敌人或朋友,并没有在心里记恨。所以,对如来这样一位,实际上拯救了自己的大神,悟空不可能记恨。

悟空可能对如来唯一耿耿于怀的是,当年如来和他打赌赛,存在欺骗的成分。他虽然经历过后来的种种,肯定知道,即便当年没有欺骗,他也绝对不是如来的对手,但对如来的做法其实还是有点看不上的。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悟空知道如来厉害,而且知道如来的心胸广大,也知道一切的安排都是如来在当推手。如来的眼里,悟空是一只顽猴,不知天高地厚,但如来并不讨厌悟空,甚至是喜爱有加。以悟空的聪慧,他肯定知道。所以就像小孩子在喜欢自己的长辈面前一样,他不会怕,反倒有时候是一种放肆。

就像在狮驼岭,悟空遭遇最大的困难,心灰意冷想要回花果山之前,哭着跑到如来那里诉苦,像极了受了委屈的孩子找长辈的情形。

悟空对如来,关系是仰望的,应该有敬,但不大有畏。

不是须菩提

须菩提,是《西游记》中谜一样的存在。他是悟空的授业恩师,本领深不可测,是他一手开启了悟空的光辉人生。

对悟空有恩,悟空也绝对在强力上、品行上、价值观上、认同感上、亲近度上等等,都是佩服的厉害。

按道理上讲,无论如何,悟空对须菩提也应该是敬畏的。

但须菩提离悟空太远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悟空只和恩师呆了短短的十年左右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打离开须菩提,悟空再也没见到过恩师。

悟空有情有义,饮水思源,肯定不会忘记恩师的谆谆教诲,包括当年须菩提严肃而明确说过的,再也不许向外人提起自己的禁令。

但就像常年在外的游子,长大之后,离开了父母,悟空渴望的是再见到恩师,报答当年一二,聊述经年苦楚,那是一种热爱,绝不是一种畏惧。

悟空对须菩提,很像悟空对如来的感觉

。甚至可能悟空在如来身上找到了他在须菩提身边的那种幸福感,但两者都不会让他畏,而是敬,是爱的成分要大的多。

不是二郎神、牛魔王及其他与之本领旗鼓相当的人

和悟空真正动过手的,本领不相上下的,二郎神和牛魔王绝对算在内。

大闹天宫,十万天兵不济事,是二郎神把孙悟空抓住的。取经路上,牛魔王和孙悟空打得昏天黑地,最后搬来很多神兵才制服了牛魔王。

孙悟空向来喜欢和真正的对手交锋,遇到敌手很高兴,对二郎神和牛魔王也不例外,这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但孙悟空和他们两个不是一类人。

二郎神和孙悟空比孙悟空还要狂傲,对玉帝听调不听宣;也很爱表现,抓拿孙悟空的时候,不让任何人帮忙;后来遇到取经路上的孙悟空,也是拿谱摆翘,在打九头虫的时候,是悟空偶遇二郎神,主动叫了一声兄长,二郎神心里爽的很,才帮助悟空打败了九头虫。

不同的是,悟空从不可一世,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变了很多,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知道有时候任意而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才能最后成了功果。而二郎神,以我们的话讲,没有进步的空间,一直在原地踏步,在境界上和悟空有了差距。

而牛魔王,事理不分,认为红孩儿被菩萨收走,是悟空害了;为了女人,不看兄弟情分,大打出手;朋友出了事,不管不问,毫无愧意。

虽然悟空能理解牛魔王在当初自己出事后,不敢插手,有情可原,不怪他。但前两桩事情上,悟空肯定是不赞同的。

无论是二郎神还是牛魔王,以悟空的价值观标准,不可能会是敬畏,甚至连惺惺相惜都达不到,他们只是悟空的萍水相逢,大家互不相干,各取所需。

而是她

悟空真正敬畏的人,是观音菩萨。

并不是强力上的原因。观音和悟空没有正面交过手,唯一在相互制约关系上的联系就是“紧箍咒”。但唐僧和如来,都会念紧箍咒,单讲这一层,悟空不敬畏唐僧和如来,也没理由敬畏观音。

但悟空的命运和观音是最密切的。

是观音举荐了二郎神,才有机会把悟空抓住的;

是观音在二郎神与悟空打斗时,激了太上老君,说你不动手我就要出手了,才使得老君用金刚镯把悟空打了一下,才让二郎神抓住的;

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第一个出现的重要人物,就是观音,观音对悟空说的第一句话很不客气,“姓孙的,你认得我么?”悟空生平第一次求人,也是在这时候,让观音救他,愿从此修行,这才走上以后的正轨;

西游路上,遇到难对付的妖怪,也绝大都是观音最后帮忙才行。

大家看,是观音在悟空的成长道路上,给了他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人不挫折不能成长;是观音给了迷茫中的悟空,指明出路,能让他改过自新;是观音给了他及时的不可或缺的帮助,让他实现理想。

做所有这些事情,观音没有向悟空夸口过,没有像唐僧那样时不时就把“是我当初救了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反而这样更让悟空铭记于心。

而且,观音处理难题的方式,让悟空感觉深不可测。

制服十万天兵拿他不住的悟空,观音没有亲自出手就完成了;

给悟空指出出路,也是间接让唐僧出手;

连悟空引以为傲的人际关系,也不及观音的万一。悟空打怪升级之路,很多都是先自己出面找人,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最后又都是找观音摆平。悟空是“求人帮忙”,而别人却是看“观音面子”,能量不同,高下立见。

举例说明。

悟空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被镇元大仙抓住不得脱。悟空自己求了很多人,一听是镇元大仙,都不敢管,勉强找来福禄寿来卖人情,让镇元大仙多给些时间。最后,不得不请来观音,观音一到,镇元大仙急忙恭迎,观音以无上法力医活仙树,不动一刀一枪,化解矛盾。这是悟空的能力范围,根本不可能取得的结局和效果。

观音的深不可测和广大心胸,彻底让悟空折服。悟空动不动就要闯入南天门去找玉帝评理,去见如来都言语随意,唯独每次去南海拜见观音,都是整衣束身,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吭。如果留意原著描写,就会发现。

所以,孙悟空,最敬畏的人,不是如来、不是须菩提、不是唐僧或其他人,而是观音菩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