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西方确指》万缘放下,求度生死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4:36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西方确指》万缘放下,求度生死

僧法缘将结期礼《弥陀忏》,先来求示。菩萨曰:“《弥陀忏》是近代慈云忏主所集,亦具事、理一心。事一心,专于一事。若四相不生,湛若虚空,名理一心,此一心难到。外则勤修忏法,以除夙障,内则依理修观,驯致一心。既得一心,何患不能入道?汝今在期,莫管为自己、为施主,亦莫管长久不长久,只要扫除习气,打荡身心,不成三昧,誓不休息便了。又汝在彼虽然次第,但不是个修行地面。若真正要修行,将万缘放下,一钵依于十方,一身依于大地,真真切切,求度生死,乃为正修行法。若区区三载忏期,又夹杂世故,而欲成净业、出生死,譬如吸风吞雾而求饱足,世上必无之事。汝莫作此大愚痴想,以至冻馁而死也。”

请掀开文本第三十六页。第四十八段:万缘放下,求度生死。这一段开示也是结合一个比丘——法源,他修弥陀忏。在这个忏期里面应该怎么修行,有些什么心态,作一种比较具体的修行方法的开示。法源比丘准备结期礼弥陀忏。这个“结期”就是克期取证了。在净土法门当中,结期一般有七七四十九天,或者十天,或者七日七夜,这都属于结期的期限。他在这个结期期间准备做一个什么修行呢?准备来礼弥陀忏。这个弥陀忏又叫净土忏,是宋代慈云遵式忏主所撰辑的,在我们《净土十要》里面——也被蕅益大师选进了《十要》,全称叫《往生净土忏愿仪》。一般就称为净土忏,或者叫弥陀忏。这个法源比丘想结期礼净土忏,首先就来求请菩萨开示:怎么来做这么一个忏法?觉明妙行菩萨就说:“这个弥陀忏是近代慈云忏主所集。”由于菩萨在做开示的时候是在明末,那么“近代”也就是指宋代。

慈云遵式忏主,大家应该要有所了解。他是浙江台州宁海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他这个出身就来历不凡:他的母亲做梦,梦中是咽下一颗明珠而生下了遵式尊者。以后出家开始学戒律,以后专攻天台教法,跟净土法门很有因缘。他常常行般舟三昧,在行般舟三昧的时候累得吐血,两脚皮肤都裂开了。在这样一个非常辛苦的时候,他并没有退转。宁死不退——发了这个誓死的大愿。最后就感得观音菩萨垂手指他的口,引出了几条虫;菩萨指端又出甘露灌入他的口中。遵式大师就觉得身心清凉,身心上的病苦顿然消失。这样的般舟三昧出来之后,他的头顶都高出了一寸左右,声音都有变化——声如洪钟,辩才无碍。是这样一个修行——有感应,这样的一个大德,以后感得朝中大臣的护法。当时地方官员有个叫钦若的,就把他的德行向皇帝作了奏请。皇帝就赐号叫他“慈云”。这个是皇帝的赐号:慈云遵式。那么这个西湖作为放生池,也是慈云遵式大师的功劳。他想到天台的智者大师凿沿海地区那么多放生的地方,他也请钦若向朝廷祈请,把西湖作为放生池。所以从宋代以来,这个西湖历来都是放生池——是来自于慈云遵式。

这个弥陀忏是慈云大师结集净土宗的经论,结合天台的圆融三观——一心三观的理念,以净土为指归来建立的一个忏法。其目的就是消业障,破无明,忏除五逆十恶的重罪,现前成就念佛三昧,临终感通佛菩萨授手接引,得不退转。如果有这样的目的,慈云尊者说:你就应当修行这个忏法。这个忏法由净土经论所建立的,他建立了十科,大家可以看看。十科,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首先要“严净道场”,要选一个好的处所,地面的泥土——各方面都得要很干净,要结界,要香、花、幢、幡来装饰。第二呢,就是“明方便法”。因为这个忏法它不是一个人行的,而是要几个人。大概不超过——十人之内为人数最佳。在进入这样一个忏法的道场之前,你可以在其他地方——身心先做些预热活动。就是身心要放下,对粗重的欲望要呵斥,对所忏的忏仪文句要熟悉,有些要背诵下来:这就是明方便法。那么第三就是阐明正修之意。你在这里还是要奉行像天亲菩萨那个五念行法,尤其注重发菩提心:这是正修之意。第四是“烧香散花”。对这个道场、佛菩萨,你得要表明你的恭敬心——烧香散花。烧香散花之后,第五就是“礼请法”,就是一心奉请佛菩萨来光临这个忏法的道场。像世自在王如来呀,法藏菩萨以前的五十三尊古佛呀,释迦牟尼佛呀,法藏菩萨呀,等等这些,包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就是礼请跟净土法门相关的这些佛菩萨过来。礼请过来之后,第六就是赞叹。赞叹这些佛菩萨的身、口、意三业,以及自行化他的功德。第七就是“礼佛法”,就开始顶礼所请过来的佛陀。要口唯心念“是我的大慈悲父”,就在我的面前,要至诚顶礼。第八呢,就是“忏愿法”,是这里面的核心内容。就是忏悔自己多生多劫身、口、意三业,“忏悔法”之后要劝请诸佛菩萨转*轮,随喜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最后是回向这些忏愿的功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做完这个就开始“旋绕诵经法”。旋绕诵经法就是你绕三圈:“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世自在王佛,南无本尊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念。多念这些,旋转地念。好,念完这些——经行之后,最后一项就是“坐禅法”。这时候你就在禅凳上好好地面西而坐——坐禅。这里谈到两种坐法。第一种是普观想,按照《观经》的那种方法。观想自己坐在莲华上,作莲华开想,作莲花合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照注身上之想,这是普观想;再第二个就是观想阿弥陀佛坐在莲华上,主要系心观想阿弥陀佛的白毫相、白毫光:这样的一个坐禅法。

这种内容就是慈云遵式忏主所集,它里面具足事一心和理一心。“事一心”就是专于一事。怎么叫“专于一事”呢?当你礼佛的时候,就不要做其他事情,也不念其他的,就专门礼佛。你礼世自在王佛的时候心唯口言,就是“一心敬礼世自在王如来”。前面还得观想:自己的身像一颗摩尼珠,世自在王佛也像一颗摩尼珠,交光互映。我在佛心中拜佛,佛在我心中接受我的礼拜:也可以做这种观想。你在礼佛的时候就专门做礼佛的事情;你诵经的时候,专门诵经;行道——称念佛号,就专门称念佛号:这叫事一心。那么理一心呢

?就是你在做这些行住坐卧佛事的时候虽然在行住坐卧、礼佛、坐禅等等,你要用“一心三观”观想它当下的空性、无性。那么真观就是:观一尘、一华、一色无非就是缘起性空——真如理体。这理体不生不灭,是法界一相。一相是无相,无相是平等相。这样就如法界所系缘,观照。这就是“四相不生,湛若虚空”,这就是“理一心”。这个忏法是让做这个忏法的人要得到事、理一心。但是这个理一心,是很难一下子获得的,所以就要借助方便修行方法。外面就是身、口、意要勤修这样的忏悔之法:前面讲的供养啊,礼请啦,赞叹啦,忏悔呀,随喜呀这些。就“外则勤修忏法”,以除多生多劫的业障。为什么我们要修这个忏法?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像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所说,一个菩萨要观照:自己无量劫以来,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三业,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所以我们是这么多业障的一个生死凡夫。就因为业障太重,我们自性的——如来的性德智慧不能现前,所以就要以这个忏法,仰靠佛菩萨的加被之力,来除去我们多生多劫的业障。这是“外则勤修忏法”。

“内则依理修观”,依照教理来修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然后使我们当下这一念——像心猿意马的狂心,渐渐地能够平静下来,能够与佛的智慧相应,能够得到事一心乃至理一心。如果得到事、理一心,我们就能够入道,入到平等道——清净道——实相道。这是觉明妙行菩萨把修弥陀忏的一些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向法源比丘作了一个介绍。同时开示他:你现在什么心态呢?就是你在这个修忏法的期间,不要去管是为自己修行,还是为施主修行,也不管时间是久长还是不久长。这些外面不相干的事情,你不要去动念头,你当下要观注自己的身心。念头里面有无量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抓住现前一念,扫除烦恼、习气,把身心上的那种滞碍荡开。并且要发一个大的誓愿:如果不能成就三昧——这个正定正受的话,就“誓不休息便了”——就是不睡觉。你看古人这几句很平常的话,但要多么大的气概才能做得到啊!实际上这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的经验之谈。他在晋明帝那一世做一个贫子身——贫穷的人,感觉人生太苦,一定要求解脱。闻到念佛法门,他就开始七日七夜念佛。这个七日七夜念佛,他真的就是誓成念佛三昧,是不休息的。他是发誓不休息,一定要成就念佛三昧,终于见到了阿弥陀佛。他在晋明帝时候得念佛三昧,在七十五岁的时候就成就往生。往生西方净土之后又不断地来到这个世间,以种种身份来传播净土法门。所以你要得到念佛三昧,没有誓不休息的这种气概那是得不到的。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还能够睡一觉。”睡得很美,他是这样的。你看我们这个昼夜念佛里面,到晚上基本上就会缩水很多人。他们都到哪去了?都跑去睡觉了。还有很多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虽然有不少精进的,但我们知道也有不少是懈怠的。他发表体会的时候不好说,最后跟别人说。“你十天怎么样?”他说:“我十天很有收获,睡得很好,胖了好几斤。”你看看,关房里面:那当然,无忧无虑,给你送饭去,你又睡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大家都管不了你。但是你想得法上的利益,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那是不可能的。觉明妙行菩萨再说:“你现在虽然在你原来的道场过得很舒服,也很有规模,但它并不是一个修行的地面。”这里面觉明妙行菩萨都是看得很清楚——天眼圆明了。确实就像我们现在有些道场,可能它的硬件设备都很好,等等,但是它没有氛围,它没有修道人的这种精神气概,它没有道场天龙护法的加持力。所以它就不是修行的地面。就告诉他:“你不一定要依着那个地方——既然不是修行的地面。你一定要有一种气概,你就真正把修行落实在你的心地当中,万缘放下。”怎么“万缘放下”?不要考虑衣食的问题,“一钵依于十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啊。你不要一个真修行人还想到:“哎呀,我这个饭谁来给我提供啊?”你就做好饿死的准备,但是你真正修行就会感得护法。所以你不要去考虑这个饮食的问题,也不要考虑你在哪儿住的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给我们示现一个很好的榜样:三衣一钵,树下一宿——就在树下打坐。你说,当一个修行人在树下打坐,以天地作为他的房庐的话,他这种清净解脱到什么程度!一生身体依于大地,就是把生存的这个资生用具等等全都放下,这样“真真切切求度生死”。万缘放下,这么精苦修行为什么?就是要度脱轮回生死之大苦,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一个修行人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去谈什么呢?只有了生脱死,圆证自性本具的佛性,这才是正修行之法。我们会听到那些“人间佛教”、“人间净土”讲得冠冕堂皇,但是整个的就指向人间,没有指向出世间的超越意向,这里面是会有问题的。菩萨进一步开示,你有这样的一个求度生死的心态是要大丈夫气概。这叫“死期败烈”,你闭关就做好把生命作为赌注的程度,不成功便成仁。轻身似尘,重法如山。把这个身体看做是尘埃一样的,这样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修行,你才能有几分相应。确实,你要做一个大的修行,开始都要发大的誓愿的。发的大誓愿就是拿生命做为对决的一个条件——这么一个艰苦的修行。我就粉身碎骨都不能退转,把生命作为赌注。这样在关键时刻你才能顶得住,你才能冲得上去,你才能度过种种的障难。如果你这种刚勇的精神一下出不来,那这个烦恼、习气完全把我们控制住了,你根本就没办法冲破它。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只是说用了三年来做这个忏法,但是对整个的生命来说,也是短暂的。区区三年的忏期,你这里面又夹杂着一些世故的东西,如果这样你想成就往生的净业,想了生脱死,这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就好像你现在很饥饿,怎么求饱呢?你就“吸风吞雾”来求饮食上的饱足。世间上绝对没有这件事情的。所以觉明菩萨就告诉法源比丘:“你千万不要做这个大愚痴之想,你想吸风吞雾来求饱,其结果一定是冻馁而死。”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这些修行办道,还是跟前面讲的一样,一定要真诚心,非常实在。说得了一丈,不如行得了一寸。都要踏踏实实地把它展示出来的,不是在这里投机取巧、排场作秀所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通过这一段你看到,当我们夹杂着世故,泛泛悠悠,不能万缘放下——这些都是我们的业障,都是我们要忏悔的范围之内。在五浊恶世,真的我们举心动念,行为造作,都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所以这段开示也告诉我们,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修一下慈云忏主的净土忏。借助“外则勤修忏法”,消除或多或少的业障,然后精勤念佛。这个佛号实际上,里面也有忏除罪业的很大的功能作用。至心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这些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在心性上真修实干,不要去摆架子,不要作秀。只有真诚,只有老实,才能得到法上的利益。这就是“万缘放下,求度生死”这段开示给我们传达的慈悲的信息。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