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发布时间:2022-12-30 17:31:47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人生要常念无常。

  学佛要欢喜自在。

  生活要规律洁净。

  工作要认真负责。

  做人要堂堂正正。

  待人要和蔼慈悯。

  学习要广大闻思。

  修行要念兹在兹。

  参禅要万念俱灰。

  念佛要念念分明。

  修法要持之以恒。

  活动要未雨绸缪。

  做事要有条不紊。

  说话要清楚明白。

  身体要放松自然。

  动作要小心谨慎。

  心意要专注清醒。

  吃饭要少语念住。

  睡觉要明想入观。

  遇缘要正念现前。

  说法要无有希望。

  领众要没有私心。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禅师2005年4月17日讲于弥勒讲堂

  刚才在前面,我们略举了十点,可以叫做傻瓜式的修行方式十要。既然是傻瓜式的修行方式,也就没什么好商量的,与其很聪明地去做,不如傻瓜式地来做。其实,往往是傻瓜式的修行很难。

  接下去,再给大家讲:瑜伽二十二要。“瑜伽二十二要”贴在大雄宝殿的那个大柱子上,已经贴了很久了。有没有人去认真地看和记?我想,能够把这个二十二要背下来或者印象很深刻的人不多。在论坛上也有,大家打开论坛。在禅师传语里面有“瑜伽二十二要”,是置顶的,大家看一下。下面讲解“瑜伽二十二要”。

  什么叫瑜珈二十二要?一个人和佛法相应,这就称为瑜伽,它有二十二条要点,这二十二条要点分别对修行的二十二个方面做了最凝炼的讲述。我们今天来学习它、记住它,必须明白它的要点和含义。现在略作解释。好,第一句话:

  “人生要常念无常。”人活着就要经常想到无常。一个不想到无常的人,他不会修行。什么叫想到无常?想到眼前这一切终将消亡、一个也留不住;想到不管是什么,他最终将逝去;想到我们这一生忙忙碌碌追求的东西也都是无常。再艰难的命运、再痛苦的果报,都是无常。你不必过于担心什么,它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幸福的时光,再美好的时光,再难得的因缘,也是无常、转瞬即逝。所以,你要紧紧抓住,要十分地珍惜那宝贵的人生。对不对?你不要虚度它。比如说吧,我们今天能够遇到上师来修行佛法、听闻佛法,你要想到这是无常的,如果你当下不珍惜,机会很快就会逝去,想抓也抓不住。你能想到这个,就会感到恐怖,就会珍惜眼前。想到好的,要想到无常,想到不好的呢?也要想到无常。人生中种种境遇,不管天大的、多么悲惨的命运,亦是无常。当果报受完的时候一切都要结束。所以,纵然你现在身陷地狱中,如果你还能有知觉的话,你也不必忧虑,因为地狱的痛苦终将过去。你不要过度忧虑,它是无常的。所以,想到无常非常地重要。一个人如果常念无常,他就会修行,他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我要来学佛,他就自然而然地会让自己精进修行。好,第二句话:

  “学佛要欢喜自在。”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是告诉你学佛要有正确的动机。因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烦恼。人生有苦是因为有烦恼,去除烦恼当然得欢喜自在。所以,你学佛的目的和动机不要搞错了。学佛要欢喜自在地去学。那什么样的情况他不会欢喜自在的去学呢?比如说,他想求一种欢喜自在,他认为我学佛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我学了佛我就可以很聪明呀,请问,你聪明了干什么?又比如说,有的认为学了佛就可以很清净了,你那么喜欢那种所谓的清净吗?有的说我学了佛就可以赚大钱了,你富了做什么?这些都不是学佛正确的动机。所以说你怀着这样的心去学佛,就不可能欢喜自在。学佛要欢喜自在,也不是说我虚伪地整天到晚笑哈哈,心里面苦得要命,脸上却乐。对不对?很多人经常都是这样的,对不对?内心苦得要命,脸上却十分灿烂。你这是干什么?完全没有必要,装出来的欢喜不是真的欢喜。学佛要怀着欢喜心去学佛,一定要欢喜。学得欢喜自在原因何在?因为学佛的动机是对的!因为学佛是为了去除烦恼,烦恼渐渐轻微,当然也就越来越来越欢喜自在。

  “生活要规律洁净。”很简单,修行的人首先要安排好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要规律化。你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你一定要给自己抽出一段时间专门来修行或者学习。起码,在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你这十分钟、十五分钟它是最纯洁的,他是纯粹用来修行的,而且要形成规律化。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规律的修行比你一开始非常勇猛或者是非常懈怠都要来得好。打个比方,你想使你的手臂变得很有力量,就必须坚持每天到井里去打水,对不对?每天坚持的打三桶的水回来,过了一段时间,你的手臂就非常有力量了。反过来,你晚上锻炼这个手臂,一个晚上打了几十桶水,打到半夜三更,累得躺倒在地上,请问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不会的。你今天早上去打了二桶水,过了半年你再去打三桶水,又过了半年,你又打好多桶水。请问,你的手臂会变得很有力量吗?绝对没有力量。可是你每天坚持地打这三桶水,你不但打水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而且你的手臂力量也越来越大,对不?所以,修行必须要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把生活规律化,修行规律化、安排妥当了,而且生活还要洁净,要纯洁,要清净,不要过那种糜烂的生活,这点很重要。生活如果能达到规律和洁净,那这个人就能修行了。这是修行者的生活态度:规律而洁净。那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洁净呢?整天到晚跑去搓麻将——,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过糜烂的生活,天天到晚听靡靡之音——。怎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有了钱就到处赌——。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晚上没事干到处跑,在城市中游荡、寻找刺激——。什么样生活不洁净呢?偷偷摸摸的干一些坏事,见不得阳光——这都叫生活不洁净。总之,要有高尚的生活。生活不规律洁净,身体会坏,神志会不清,一片混乱,一事无成。这是第三点。

  “工作要认真负责。”这个为什么和修行也有关系呢?因为修行本身也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工作。要全神贯注地去工作,要负起责任来,不要有头没尾。为什么?因为修行他就是一种工作。一个会工作的人,他就会懂得生命的意义。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福音。一个人哪怕他再笨,如果他能够投入到劳动和工作当中,这个人总是有救的。因为劳动和工作本身就有价值。在工作和劳动中,在您圆满地完成劳动和工作当中,一切佛法的要义都显现出来了。这点你要认真体会,一个工作做不好的人,他绝对修行是修不好的,你相信吗?一个修行修的好的人,他承担一项工作,他肯定是好的,肯定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这个称为第四要。第五点:

  “做人要堂堂正正。”这点不容易。堂堂正正的、亮亮堂堂的、正直无私的,你要想成为一个修行人,要想瑜珈相应,这是第一步。先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什么样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说谎话,不拐弯抹角的去求得他自己的利益。他担得起,他能拿得起、能放得下,他仗义,他不谗媚,他也不屈服于某种淫威,他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所谓得罪他人,他也不怕因为自己的堂堂正正就使自己在别人面前看起来很傻。不!他就是堂堂正正、亮亮堂堂、非常正直的。这种人他是有信念的,他没什么好相信的,他只相信因果,他相信正直无私的人是得到善的回报的,他相信说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那才配做个人。好,再看下面:

  “待人要和蔼慈悯。”这是讲如何待人。为什么如何待人跟修行也有关系呢?因为修行不是自我的,一个人修行绝对不是只有他自己在修行。宇宙万物因缘而生,人与人形成一种共业,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完全与他人脱离关系的人,不可能!你躲到深山老林去也跟人有关系,你这世没有关系来世还会见到人,不可能的,没有独立的人存在。待人就是讲你的心地,心就是佛,你如何待人也就是如何待佛!因为每个人他都是佛,你也是佛,可惜糊涂了、不明白了。我们平常怎么待人的?是和蔼的吗?是充满慈悯吗?你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平是多么可贵吗?你觉得对人态度和蔼让人生喜悦心——你觉得这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吗?你能用慈心来面对他人、把爱给别人吗?你看到别人受苦,你怀着悲悯心去救拔他吗?所以说你待人能不能做到和蔼慈悯呢?——这个是很困难的。我们平常并不和蔼慈悯的待人,当别人说的话违背自己的利益,当别人的观点和我们不同的时候,当别人的形象、别人的言语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当别人指责出我们的毛病的时候,当别人误解我们的时候,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当别人抱怨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对人和蔼慈悯吗?就不会了。但是如果你能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能有一颗和蔼慈悯的心、平等而待,那么你的心就会远离种种的过患。你就会明白,一颗平常的心他就是佛的心。因为他没有更多自我的维护、没有更多自我的掩饰,他不向别人表白他自己,他也无须向别人证明自己,他更不可能希望增强自己而胜过他人让别人感到羞辱。他一定是个和蔼慈悯的人。所以待人就是修行,因为待人显示你的心,而心就是修行,修行不离心。这是一种对治!谁能够和蔼慈悯的待人呢,谁将成为修行者,他就与佛道相应,所以名为瑜珈。

  “学习要广大闻思。”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首先,学习有二个要点,一个是闻,一个是思。闻是听闻,思是思维。听闻有很多种方式:一个是随机的听闻,一个是专门的去听闻;一个是从善知识身上听闻,一个是从一般人身上听闻;一个事先有准备的去听闻,一个事先没有准备的听闻。思考:一个是自己静静的坐在那里去思考,一个是自己在行动当中去体会去思考,一个是与别人谈论中去思考。这都是思。那么学习为什么要广大的闻思呢?这“广大”两个字就是第二个要点,闻思必须宽广。听一件事情不要只听一边、只听一半,你要完整的去听。听,听个透;想,想个透。学习要广大,只有通过广大的闻思,你的心量才会广大,你心量打开才能进行广大的闻思。那么这个广大的闻思才会让你真正的学而有益,否则你的学习非常的局限。如果一个人的学习,他总是以他喜欢或不喜欢来学;他觉得重要他就学,他觉得不重要他就不学;他喜欢这个他就多听,他不喜欢这个他就不听,那这样的人闻思就不会广大。他不可能产生闻思的利益,因为他对事物的了解是很片面的。所以学习要广大闻思,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学习要广大闻思是讲:你学习的心量和视野要宽阔。但他是不是说,我们学习的时候好比到这个中学去读书,上午在一中去读书,下午就在二中去读书,然后到晚上就跑去三中读夜校了。这样不行,是不是?我们这段时间的修行,听这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二个法师说法,然后再听第三个法师说法,这就叫做广大闻思吗?当我们依止了一个上师,依止一个,依止二个,依止三个,依止四个,这就叫广大闻思吗?不是,这不叫广大闻思,不是这个意思。广大闻思的意思是你的心量要广大,你的视野要广大,你的闻与思的深度、广度都要扩大。接下来:

  “修行要念兹在兹。”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修行在当下。任何东西离开当下将毫无意义。有人说不对呀,很多事情不是当下的,比如说昨天发生的事情,怎么是在当下呢?那我想问你昨天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已经没有意义了,那么昨天的事情延续到今天,就是当下。前生有意义吗?前生没有意义了,所谓前生就是今生,当下就是。那未来呢?也一样的,未来是从当下开始的,当下就是。你不要离开当下的因缘去谈所谓的修行。如果你在思维佛经玄妙的道理,却离开了当下自我的心,你去领悟他,那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这样的佛法。佛法就在当下,因此修行要念兹在兹,这点大家要细细的体会。你要想证悟涅槃,你知道吗,怎么样才能证悟涅槃?就在当下证悟。你在当下深入下去,认知了当下的生命实相,就证悟了涅槃。所以说通过看经书,通过玄思苦想,可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修习禅定,达到非常高的定境,就能证悟涅槃吗?不可能。通过互相的比较,反复的思维辨别,就能知道什么是涅槃了吗?不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证入涅槃?就是进入当下、深入当下,觉悟当下发生的实相,最终圆满的认识到在当下中所显现的实相,就是证入涅槃。所以修行要念兹在兹。为什么修行念兹在兹可以得到道果?因为道果就是念兹在兹,就是当下。我们修行六度为什么能成佛?因为在佛性当中就存在着六度的品质,当我们修行六度圆满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佛,因为佛就是六度圆满者。所以说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行是因该果海,果彻因缘。为什么我们念佛能成佛呀?也是这个道理,念佛就能成佛,因为我们是佛。念兹在兹是名为修行,这里面还有很多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念住呼吸?我们为什么要称念一句佛号?我们看经书为什么要在身心中去领悟经书的妙义?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为什么要进入当下反观?这都是念兹在兹。念念不忘。

  “参禅要万念俱灰。”这略为提示一下,为什么参禅要万念俱灰呀?参禅就要完全的放下,你不能完全的放下一切,放下那些哆嗦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参禅?万念俱灰,一切的欲念全部停止,什么都不干!单单提起一样来参禅,才能参得透。所以所谓参禅者,根本不是大家平常那样去看一些经书,今天看了《楞严经》想了第一段,明天又看了《圆觉经》又考虑第三段,后天再看《华严经》,然后再后天他又看了《金刚经》。不是。为什么?因为你看经书欲念不断、思维不断,这不叫参禅,禅是参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参,去参详这个禅,必须做到万缘放下、万念俱灰。就象过去丛林中参禅,以七为期,放下一切,单单提起一句佛号,单单提起一个疑情,参下去,参到山穷水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个称为参禅。那么为什么这里要讲到参禅要万念俱灰呢?为什么他是瑜伽修行的二十二要呢?那么,参禅不是说只是一个法门吗,为什么要成为瑜珈二十二要之一?而瑜珈二十二要是个广义的、普遍性的东西啊,并不指一个单一的法门啊。其实也不然。一切修行都是为了要参禅,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参悟佛法,那么参悟佛法,要想证得佛法,也就是一个参禅,对不对?禅就是佛,参透禅就是参透了佛。所以说这种专注一念、精进不断的行持是多么的重要。好,下面且看:

  “念佛要念念分明。”(这些我要很快地讲)念佛要念念分明,很多人认为念佛就是念个佛号,所谓“持名念佛”。念佛的要点是什么?念念分明。你每念一句佛号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地反观内照。所谓的象印光大师说的那样耳朵要清清楚楚的听,心要清清楚楚想,明明了了,口舌还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切都是念念分明,这就是念佛的功夫。念念分明,乃至到念而无念,然后泯去能所之对待,当下证入念佛之三昧。念佛要念念分明就是要点。其实修行人天天就是在念佛,念觉性不断,增强觉性不断名为修行人。故念佛要念念分明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每天都在念佛,持一句佛号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分明、专注;你用观想的方式念佛也好,也是为了让我们心生正念,建立我们这种禅修的对境来缘于我们的心来进入专注与分明,还是为了分明——了了分明。那么在了了分明当中区别出不同的层次,这就是一个过程。有人说我只知道我的心念如何生、如何灭,那这样就能开悟吗?回答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念头如何生、如何灭,然后再往里面照,照到无生处、无灭处,那就是开悟。所以念念分明,这是一条通途,所谓念佛者要念念分明,这是他最要紧的地方。这里说到念佛是一种功夫,不涉及到念佛的信愿。那念念分明者,也是信愿行要念念分明,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要念佛要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的要清清楚楚的念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在心心念念当中去求个分明。这个大家细细体会,在实际的做功夫当中去明白这个要领。好,接下来:

  “修法要持之以恒。”我们讲的修法,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受持一个法门,是持咒,还是念佛号,还是磕头顶礼,都要持之以恒。这个就不多讲,前面讲到生活要规律洁净的时候有讲过,坚持到底、恒常不变的去行持才会产生效益。这个道理就如同是钻木取火,如果你不坚持的去钻下去,它是绝对钻不出火来的。你钻两下又停了、再钻两下又停了,这火绝对是不会被钻出来的。所以你要紧加锥猛加鞭,坚持不断的持之以恒下去,这个就象不断地钻木取火一样,火焰必然的会生起,否则不可能。好,下面讲到具体的做事:

  “活动要未雨绸缪。”比如说我们做活动,就说今天要开始修法吧,那就要做好前行。又比如说今天晚上要听法了,就要做好一切听法前的准备。今天我们要出去办一件事情——也要事先预谋好,正所谓未雨绸缪。古德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点很重要,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临时手忙脚乱,就是事先准备不充分的缘故。我们平常修行为什么不得利?也是因为准备工作做不好。为什么我们今天听经闻法之后,好象什么也没听进去?都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所以说活动要未雨绸缪,这就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事,如何去安排一样工作,如何去完成一项任务。

  “做事要有条不紊。”这讲我们具体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主次分明,然后呢,按照条理不紊乱的行持。所以,你能够做到做事情不慌不忙、有条不紊,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如果你只是随着自己的感觉、随着自己的情绪在做事情,那你肯定做不好事情。如同说打坐打一座,这也是做事呀,你能不能有条不紊地修好前行、修好正行,修好结行,然后一条一条地来观想,按师父所开示的修法的要点认认真真的做去,这就体现出了你今天打坐能不能修得好的要领。我们经常做事是毛毛糙糙的,一个做事毛毛糙糙的人,你说他修行很细致很到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话要清楚明白。”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我们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说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白。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心里没想清楚,我们嘴巴要说。有时候我们说给别人听也不知道说什么,偶而有一句没一句的。别人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不明白。那么说话不清楚、不明白呢,可能对人就有一种欺骗性。是不是?你为什么说话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呀?要么你很懒,你不会考虑到你说这句话别人听了会怎么样。所以说话要清楚明白。是的,说话要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这还不都是为了清楚明白吗?对吧?!说得清楚明白了,你的内心也自然就清楚明白了。一个人说话说不清道不白的人,他的心也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当你把这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不对?因为言为心声,所以说话说得清楚明白,就是要让你的内心变得清楚明白。好,再来看:

\

  “身体要放松自然。”这是修行的要点。整个禅修的要点、身体的要点,就是放松和自然。把你紧张的心情放松。一个人为什么会紧张?在乎自我形象、在乎成败得失,他必然会紧张。一个人为什么不自然呢?因为他在造作,他想树立一种形象,他在造作,所以他不自然,他甚至独自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也不自然,因为他不自然习惯了,他在别人面前不自然都成习惯了,所以当他打坐的时候他也是那么很不自然。你看很多人,一坐下来……总有一种什么感觉呢?他在做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做秀。这种业习根深蒂固埋藏在心中,成为修法的障碍。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这也是禅坐,也是一切时的修行,因为修行就融合在平常生活当中,观察一举一动。要把这个视为至要——放松与自然。我们人的身体其实经常是处在紧张状态,所以用放松来对治,就会达到不松不紧。我们人太会自我造做、自我表现了,所以说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们必须调整它,进入放松与自然。而这样的身体状态就会引致你的心也进入放松自然。心放松自然了,不再死死的执着抓住什么东西了,那么心的本体面目就会显现,所以身体要放松自然成为瑜伽修行之要。他与实相是吻合的。好了,下面再看:

  “动作要小心谨慎。”这点很重要,为什么动作要小心谨慎呢?你知道吗?你平常动作有没有注意要小心谨慎?你平常动作在干什么?对不对?很重要的!当你动作变得小心谨慎的时候,说明你的心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如果你的动作小心谨慎——你正在念住当下。你通过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心,走路、行动,行、住、坐、卧,你让你的动作越来越谨慎。就如同你在持戒,戒条那么细,一条一条细细的观察自己不要违背。其实在你执持这个越来越微细的戒条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细?而你的变得心越来越细的时候,那正是你趋向开悟的时候。所以一个经常动作毛毛糙糙的人,只能说明一点什么呢?说明他的心是毛毛糙糙的。一个动作能够小心谨慎、清清楚楚的人,请问他的心清楚吗?就是这个道理。好,这个也称为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再看下面:

  “心意要专注清醒。”这个讲到我们的心意,什么叫心意?我们心的意愿,我们的心态。平常要训练什么呢?要做到专注和清醒。我们平常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欲望纠缠的时候,心情或情绪上来的时候,我们早就忘记了专注和清醒,我们根本不愿意清醒。在心情烦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跑到的迪吧或音乐吧里去,或者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或者是骂人骂一下,或者怎么发泄一下。总之,以发泄为第一、放逸为第一,他不会想到清醒。他不会说来内观、返观一下说我在干什么,不!他绝对不干,因为一旦他变得清醒再反观内照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他的欲望就会消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没趣,他想寻找刺激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说他本能地排斥清醒。另外一点呢,心时常在散乱当中,所以他不会去专注他。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经常这样,对不对?心里面也是拿不定主意,到底往前还是往后?从动作到心灵都是这样的散乱不安,他平常没有去训练这个专注的能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修行、坚持念佛、坚持早上五点起来做功课,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训练你这个专注的能力。而专注、制心一处他才会产生清醒、才会产生清明。这也是修习禅定的止观两个个要素。我们通俗的讲就是专注和清醒。这是讲我们的心意。要让我们的心回到专注与清醒的状态,这是我们禅修的目的。这样做称为瑜珈,因为这样心就开始与道相应了。好,看后面:

  “吃饭要少语念住。”这点很重要,我们特别是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在饭桌上进行,只要是有中国血统的几乎都有这个习气,哪怕他跑到美国、跑到澳大利亚,只要他是中国人他还有这个习气,都喜欢在饭桌上解决问题。您看到我们寺院来的同修,大家修行最勤奋的举动就是围在厨房转。对吧?这我一点都没说假的。我看了这么多来到寺院要修行的,厨房几乎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知道为什么他老围着厨房转。这厨房里面奥妙无穷啊。哈。大家围在一起不寂寞,叽叽喳喳满天都是声音。吃饭的时候他还要研究一些事情,对吧?起码你要做到少语,言语少些,不要一直说话。念住它,念住什么?念住你吃饭,清清楚楚的吃饭。所以你能够在每天日常动作中修行,你看每天要吃三餐饭,有的人晚上还要吃夜宵、还要吃零食,其实他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不少哦,如果他吃饭的时候他不修行的话是一种浪费——极大的浪费!可是他吃饭的时候如果能做到少语念住的话,这个人的修行品质很快就树立了。所以说吃饭很重要。孔子说过:食色性也。吃很要紧——修行也一样。好了这是瑜珈二十二要之一。我们来看:

  “睡觉要明想入观。”睡觉要明想入观什么意思呢?要明想、做光明想,不要做黑暗想,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不单单只是说,你在睡觉之前要观想上师三宝放光摄受你,或者按照密法上修证所讲的在喉咙处观想白光还是红光呀,这个我们现在不说。总而言之是一种光明想,要一种清醒之想,不是迷迷糊糊地入睡。所以,我们教导说每天入睡之前一定别忘了检讨一下自己。你要想检讨自己肯定要返观内照。所以说它是一种明想。不要让自己怀着贪欲嗔恨的心入睡,这也是明想。为什么?因为贪欲、嗔恨、愚痴、疑,这都是什么?这都是黑暗的,黑业、黑暗的心,所以不应该怀着这样的心入睡,要去除这种罪恶的黑暗入睡。就象佛经上说的,这些贪、嗔、痴、慢、疑是睡蛇,是毒蛇,如果你不去除这种心入睡的话就如同你抱着毒蛇入眠。明想入观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进入观照、要明想而观。这里面有二层涵意。一个做清醒光明想,配合种种修法,等等。一个是什么?就是要去除杂念来入睡。所以,大家要注意呀,睡觉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功夫在睡前,在你马上要入睡这一刻,这前面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你今天怀着什么心情去睡,很重要很重要。很多人不重视这个,睡嘛就睡着了,那么他晚上做梦中就无法打坐,没有对治力。你要想在晚上睡梦中最终能修行,除了白天要努力修行外,临睡之前要有个意念说:哪怕我这样睡觉我也要修行,希望把我的明觉带入睡眠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梦幻瑜珈的修法。所以大家先体会这个,先养成这个习气:睡觉不要迷迷糊糊的去睡。要明想入观,这讲的也是修行,再看:

  遇缘要正念现前。这个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经常偏离归依,经常生邪念,所以说遇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缘出现的时候,比如说遇到这个人说你好话、说你坏话,或者说今天突然又碰到什么,你一定要正念现前,你不要忘了你是三宝弟子,你是修行者。遇缘要正念现前,就是要时时的提起来:我是一个瑜珈行者,我一定要有正念现前,这非常重要。正念很简单,经常这么想,经常这么思维,他就有正念了。那么正念从哪里来,比如说从佛陀的经语里面来,从我们所修行的功课的瑜伽句里来,从我们平常的听经闻法所听到的佛法里来,哪怕你念念不忘这句话,它也是正念现前。遇缘的时候,正念现前非常之重要。我们遇缘往往没有正念,往往就会造很多的罪恶。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那布施又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甚至错过布施的机会。我们进入打坐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我们又如何打坐呢?再举简单的例子,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念现前,你乱闯红灯,不会出交通事故吗?这很重要的,遇缘要正念现前。好,接下来:

  说法要无有希望。这个怎么讲呢?这个讲到一个度众的问题。如果你是要讲经说法的,要给别人传法,要怀着没有希望的心来说法。那我们再说回来,我们平常跟别人互相劝勉来交谈,也可以叫做说法吧?你也不要抱有希望,你不要希望说我这句话说出去对方会赞美你,也不要希望说对方听了会怎么样怎么样。你应该没有任何希望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慈悲心而说法,你只是出于真诚的想帮助他而说法,你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而说法。所以说如果你是怀着慈悲心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那没有问题。如果你只是纯粹的想关心别人,你跟他说话,即使对方不接受、有嗔恨心,因为你不报这种希望,所以说你也没有烦恼。一样的道理,当我们谈论佛法的时候,与别人说这个的时候,不要抱有希望,这样是最随缘的。好,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看:

  领众要没有私心。好了,什么叫领众?领众比如说我们当个管理员,或者在禅修当中我们来做个组织安排的工作,或者是你呢组织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功德事,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需要,需要是一颗没有私的心。智慧你不怕,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没有私心的人他可以领众。不是说他特别聪明,或者是特别有手段的人可以领众。因为我们领众是干什么呀——修行。那么必须有没有私心的人来领众。如果你充满了私欲,那么你还是不要领众吧。你领众都是在造罪,因为你张扬的是自我。好了这个瑜珈二十二要呢,今天就简单说到这里。

  以上所说简洁明了,完全可以依之自检和起修,瑜伽行者们,这些行持都在当下一念的调整,我们要努力修行起来,把这些作为我们日常修行的纲要和对照,必定功德无量,假以时日,必会脱胎换骨,成就解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