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段中‘人能自度’度自身也。承上文知苦厌离,‘洗除心垢’,‘表里相应’等文而言。是自利行。”
人在一生当中最可贵的是自度。这个“度”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佛法里常说“了生死,出轮回”,这叫自度。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之中,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更大,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更重要,我们应该能体会到。我们跟佛有缘,缘不是这一生结的,生生世世,像大乘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句话是真话,不是随便说的。过去世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为什么都不能自度,这要深深反省。这个东西就像开保险柜一样,这个号码转动一点都不能差错,差个一毫一厘就打不开。我们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亦复如是。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没有真做到,要认真反省、检讨,要真正忏悔。看这一世能不能彻底放下,从根拔除就是放下“身见”。这从根拔除,这是刚刚入门,好像开号码锁,第一环对准了,还有第二、第三。第一环对准了,也算不错了,小乘“初果”。不能小看他,天上人间、大富大贵、大智大德的长者也不能跟他比,为什么?天福享尽了还要搞轮回,还会去三恶道,这小小圣。“身见”破了,也就是《金刚经》前半部所说的“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他做到了,所以第一个“身见”没有了。
第二个对立没有了,“边见”是对立,对立没有了是什么?就一体了,肯定“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对这两句话真相信,不会动摇了,“边见”没有了,“成见”没有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这叫“成见”。
“成见”有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这两大类。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不再有“成见”了,没有“成见”智慧就现前,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五常”,“五常”就现前。自然现前,不要学的,第一个你会爱人,爱人就跟爱自己一样,为别人想的就跟为自己想的一样,决定没差别。
第二个,“义”生起来了。“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跟大自然的规律相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性德,自然规律是性德,义生起来了。
“礼”是礼敬,决定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表现在外面“柔和”,表现在内在“真诚”,里面“真诚”,外面“柔和”,真正可以做到与一切众生相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然做到。智慧现前,不会有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言而有信,像“如来”无语者,真语、实语、如语,这个是什么?这自度!里头欠一点点都不行,不会堕三恶道,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第二个圈圈对准了,六道轮回出去了。 第三个圈圈对准了,这门也打开了,脱离十法界了,脱离十法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脱离六道小成就,所以这个都要自度。
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就知道自己不够,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重,傲慢心没有了,不敢自以为是了,标准衡量不及格。那么,首先知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六道苦”,人苦,三恶道更苦。天上虽有乐,暂时的,不是究竟的,那是什么?善业所感的果报,。这个报享完了,我们还有无量无边的不善业汇集来,那个果报在三途,这叫六道轮回。“知苦厌离”,求出的心才生的起来。
六道全搞清楚了,修“道”在哪里修?在心上修。心上修了,自自然然表现在外面,“诚于中,自然行于外”。“外”就是礼貌、礼节、柔和、真诚,从外能看到你里面,因为你的内心自然表现在外边,你无法隐瞒,这个世界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有经验的人,他们一看就能看出来。不是圣人,是凡夫,有时候会看错,佛菩萨他能看透人心,但是有时候他能够随顺“逆缘”,能随顺“恶缘”,这个功夫了不起。
为什么要随顺“恶缘”?他有“恶因”,“恶缘”成熟了,后头有恶报,必须等他报尽了,他才会醒悟过来,你教他,他肯听。现在这个“因”跟“缘”聚会的时候,这是迷得最深的时候,你叫不醒他。叫不醒他,菩萨就能够“随顺”,在旁边观察,看他的因缘、果报报尽了,有忏悔的意思,有转变的意思,佛菩萨来帮助他,这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
造作恶业他很痛快,你跟他说果报,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必须苦报现前、吃尽苦头,他回心转意,时间长短不定,有人三、五年,有人三、五十年,有人三、五百年。菩萨有耐心,对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照顾不舍,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什么时候真想得度,他就真来了。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看到,老和尚朝山生病两次,一个乞丐文吉来救他、照顾他,一直把他身体养好,继续再去朝山。一次照顾都是十几天,两次照顾我相信差不多是一个月的时间,菩萨化身。当时虚云老和尚不知道,真的以为是个乞丐。
那么像虚老和尚这些事情,在现实的环境有没有?有!很多,没人知道,我在最近,东北一些同修就像虚老和尚一样,遇到菩萨变化成乞丐,变化成捡破烂,变化成出家人,不可思议,是真的!不是假的!为我们现身说法,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自度,恩德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只有真心才会有感应,稍稍有一点疑惑,半信半疑、时信时疑,这个不行,这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