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明海大和尚讲禅修

发布时间:2023-03-08 15:57:38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明海大和尚讲禅修

  明海法师:

  各位营员大家早上好。夏令营七天里三天是坐禅的训练,可能是辛苦的,但我相信你们会做得好, 因为我发现营员的素质一届比一届好,从普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佛法的修行,付出的辛苦与得到的利益是成正比的,坐禅也符合这个规律。三天的坐禅是教大家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

  佛教的信仰,和其他的宗教有很多不共的方面。从思想上,它是既注重情感的提升和开发,又注重智慧的提升和开发;既注重他力拯救,也注重自力觉醒,而且从根本上说,最后归根落脚于自力,通过自力去觉悟这样一种信仰。从自力觉醒,自己去付出劳动,自己去走修行之路、去觉悟,从这个角度上说,佛教教给我们一套完整的修行方法,提高自己、净化自己的一套学问,这个学问一般称为三学:“戒、定、慧”。“戒”偏重言行规范,比较具体,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禅定”在中间;“智慧”是目的,因为只有智慧能帮助我们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帮助我们解脱烦恼,帮助我们逐渐转化自己。但智慧的获得是要禅定的修行,所以禅定在“戒、定、慧”三学中是重要的连接纽带,没有禅定,修行是谈不上的。而禅定在佛教中它有一套完备而具体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当然,禅定的学问也很深广,一般把禅定分成几种,有佛教和世间其他禅定方法相同的部分,叫做共世间的方法;也有和其他世间禅定方法不同的部分,佛教独特的不共的部分。我们学习也要从共同的部分下手,然后逐渐走向佛法不共的一面。

  讲到坐禅的基本常识,可能有些不共的部分,是释迦牟尼佛开示给我们,是过去祖师们在修行中积累的经验。这部分要讲调身、调息、调心的基本常识。首先讲调身,在营刊里有这个内容。

  我们先讲身体姿势方面的常识,先从腿说起,像我这样盘腿是左腿在右腿上面,或者是右腿在左腿上面也可以,这个叫单跏趺。膝盖与座位越平,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因此要求坐禅的垫子在臀部垫高,一般要两至三寸,目的是使膝盖平稳地着到地上,也有助于身体重心往前移。平时的盘腿重心在躯干上,腿在前面,这样容易后仰,在坐禅时为了避免后仰就会勾头收腰,这样身体就会变形。但是垫的也不能太高,否则脊柱受累。垫高后重心在两膝与躯干组成三角形的中心,这叫单跏趺坐(俗称单盘)。还有比单盘轻松一点的是散盘,这个姿势不容易持久,而且容易后仰,所以古代的人探索的姿势(单跏趺坐)是最有利于稳定的。

  还有一种是双跏趺,先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然后把右脚拉到左大腿上。顺序也可以倒过来。

  可以先做一些训练,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把右腿放直开,再下压左腿和膝盖,身体不动就只动腿,相反的也是一样。双跏趺又称降魔坐,所谓魔不是别的,是身心的不宁静不平衡,双跏趺最有利于降伏身心的不平衡。双盘、单盘、散盘就是有关盘腿的三种姿势。下面我们讲的过程中大家就保持单盘的姿势,以后你们有条件可以再练双盘。很多师父们为练双盘吃了很多苦,有的用绳子把腿捆起来,我以前的一个师弟更绝,他用木头做了一个盒子,双盘时把盒子套上去,把盒子上一把锁然后把钥匙扔开。也有的用石头压着。有的人可能天生腿较硬,练双盘较困难。为了练双盘,我建议吃饭不要吃太多,少吃肉,吃素最好。因为人体内过剩的能量和脂肪以及废气往往是往下走的,所以人胖都是腿胖肚子胖。所以练双盘不要摄入过多能量和脂肪,这样腿部沉淀的脏东西少,盘腿时不易酸。我们感觉到酸,是因为很多废物在腿上,觉得不舒服。

  下面讲躯干,是自然挺直的,一个不要绷得特别紧,也不能特别松弛,是自然直。躯干的直要配合肩,肩要平,颈部也自然直,好像是感觉头上顶着一碗水,这样从下往上调整。生活里我们会沉淀很多不良的情绪,包括焦虑、紧张、害怕、后悔或过分欢喜等,都会表现在身体上。所以自然直的姿势是放松的,感觉身体从下面到上面有个贯通,这样就能把紧张的部位放松。初学时最好打坐之前活动一下,再开始打坐就较为容易放松,否则一上来就打坐,不容易放松。可以先坐着前后按顺时针方向摆动身体,然后是反方向,幅度越大越好,颈部也一样左右活动一下,活动一下以后再放松就容易了。打坐时特别注意胸部不要紧张,否则容易憋气。两肩放松后有种含胸拔背的感觉。

  下面讲到头部。眼睛刚开始打坐最好不要都闭上,否则容易睡着,或者出现各种景象,例如:心里讨厌或喜欢的人、心里放不下的事,都会在眼帘前浮现。所以打坐时眼睛最好是闭七分,开三分,这时的感觉就是眼光集中在鼻尖一带,这个特别有利于内心的收摄,当心中出现紧张不安,激动等等,眼光一收摄,心就静下来了。也不要把眼睁的太大,否则会受外面各种事物影响。还有舌头和嘴,嘴要自然的合上,不要使劲抿也不要张开,舌尖轻轻抵在上腭处。

  手,两手上下的关系与单盘时两腿的上下关系一样,左腿在上你就左手在上,右腿在上你就右手在上。两个大拇指尖轻轻地相触,不要使劲挤,自然的放松,这个接触点在鼻尖,肚脐眼与其连成的一条人体中线上。这样有利于身体内部有一个从下到上贯穿的放松之感,如果是偏的就容易混乱。

  现在请大家单盘盘好,请各位师父检查一下。

  从腿到躯干到颈到头、嘴、舌到目光、到肩、手、坐一个标准姿势,而且要放松,身体里好象气从下到上贯通了,有浑然一体之感。人的身与心是相连的,坐的过程中身体变形了,往往是因为心里想七想八地有妄想,身体就不知不觉地变动了。所以身体要保持不动。

  现在引礼师分别从男女营员中各找两位,检查同伴们坐的如何,找一找他们的毛病。

  现在停下来,可以放松一下补充一点,坐禅时后背不能靠东西,否则气血不通,会落下毛病的,所以不要倚靠。

  现在请检查的营员来讲讲同伴的问题。

  某营员: 问题有三种,一种背太直,一种是脖子弯,背也弯,还有的就是闭上眼睛,摇摇晃晃,打瞌睡。

  某营员: 心态可以看的出来,初学者过于好奇,眼睛一张一闭,心态不稳,身体摇晃也是心态不安,另一种是昏沉状态。

  某营员: 普遍做得好,有些就是头有点歪。(休息十分钟) 明海法师 :

  刚才讲的姿势的要求(单盘),身体自然直,两肩放松,有个细节没有说,是下巴,下巴要微收的,不是勾下来的。微收下巴的感觉是与头顶有关的,头顶像是顶着一个东西,这时你的下巴就是微收的。另外女众打坐不适合双跏趺。一般能单盘就可以了。

  讲到学佛要学坐禅,实际上人生路上也是很辛苦的,从小到大,上学、成家、立业,会遇到困难。有许多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但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谁也帮助不了你。这时怎么办?只有自己帮助自己。因此我们学习打坐,先不说成佛开悟,在我们学习工作中,当我们的内心遇到其他所有的人都没办法帮你解决的问题时,遇到谁也不能帮助你的困难时,那么就要靠你自己。

  而我们掌握的打坐、调身、调心、培养我们良好的心态,就是我们在遇到谁也不能帮助的困难时,我们可以凭借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内心里培养这种力量。年长的营员可能会有所体会,很多的烦恼、困难其实并不是陌生人给你的,而是身边的人,亲密的人给你的,或者是来自自己的身心,所以只有自己解决它,这时要用的这个力量就是靠信仰,靠在佛法修行中得来的。打坐就是这样非常好的方法,每天不一定坐很长时间。总之我们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随时调整我们的心态,调整身心状态,一旦身心次序出现混乱时,马上要用佛教里学到的方法去自我调整。

  也有营员问为什么现在社会有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寺院里也接待很多这样的人。我发现心理生病比身体生病要痛苦的多,而且没有办法帮助他们,如抑郁症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我们应该在人生修养中增加一些科目,比如打坐,培养心理素质的科目,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穿衣服也要调整,帽子歪了,衣服斜了,我们要调正,心也是一样的,心是会歪的,也需要及时调整。你不要让这种不平衡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临界点就会打破秩序,要恢复它就困难了。

  下面介绍一下天台宗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中关于打坐的知识,讲到一个人要修习禅定,要具备五方面的因缘也就是条件:一是持戒清净,刚才讲到的戒定慧三学,戒是禅定的基础。戒的要求很简单,但要做到并不简单。第一是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其次是不杀小动物,杀人后人会失去人格,身心全部混乱,根本谈不上禅定了;第二条不偷盗,就是别人的财物不给我就不去拿;第三条不邪淫,指在家居士不可越过法律,道德范围与婚外第三者发生两性关系,犯了会使人的人格受到很大的损害;第四是不妄语,就是要诚实,其次是不欺骗,不挑拨离间,不说低级趣味的话;第五条不饮酒,喝酒后人格就不健全,理智和判断力会受损害,做出很多不正确的事。

\

  对你们来说,前四条容易做到,第五条不能做到的话也可以做到少喝,不喝白酒。严格的不饮酒是凡带有酒精的都不能饮用。持戒清净的意思,通俗的说法就是首先要把人做好,起码做人的规范要做到位,这个做得好才有可能去修禅定。这里面没有捷径。如果做人很糟糕,坑蒙拐骗、偷盗,然后拼命去修禅定,想走捷径去发迹,那个不可能。没有这个捷径,所以持戒清净是把人做好,把戒持好,心安理得,良心的平衡本身就是定。实际上所有的众生都有他的一份定,定就是专一的力量,稳定性。当一个人定力很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能力很差,有的人就朝三暮四,一辈子一事无成,也有的人一辈子朝着一个目标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最后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就是定力,属于一个人毅力素质。如果持戒清净,那我们做为一个人的定力就会具备了。如果在戒的方面有问题,那在修禅定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禅定的功德升不起来,书上说禅定有很多功德,为什么感受不到?是因为戒持的不够好;第二种是会招致魔障,比如心理失调,见到种种异象及身体上的障碍等。持戒清净是佛教的禅定与其他世间的禅定不一样的地方。有些世间禅定把坐禅变成一种技术,与个人做人的人格脱节,而佛教不是这样,它关注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态度。在学佛前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了犯戒的事情,佛教是不是把这些人拒之门外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以前的行为,戒律上有问题的,可以忏悔,忏悔清净。忏悔的方式分两种:事忏,理忏。事忏就是事项上,比如拜佛,在佛前承认自己的过错,或向某一自己信任的高僧大德或长者陈述错误,或诵经礼拜等,这些是有形有象的,付出努力见诸行为的;第二种,理忏实际是用佛法的见地去深深地观察自己的过错,罪过。观察的结果是所谓的罪原来是从心里生起来的,它是空的。所谓的罪就是我们内心的结,本来一切都过去了,但是我们内心有个结,把它抓住不放。

  所以理忏时我们把内心的结解开,看到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空的,罪性是空的,福也是空的,罪和福是平等的,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执着,因此有结徘徊在内心,觉得有一个东西在心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这个不是在道理上讲的,是一定要通过内心的静观,能够真正把内心的结解开。当然理忏和事忏要互相结合,理上的观照要以事上的忏悔为基础。所以戒行如果有问题,是可以忏悔。那么忏悔清净在佛教里它有标准,它会有些感受,觉得心里面原来有块石头消失了,是一种身心轻松的感觉,身心从束缚里解放出来的感觉,比如说轻安,在睡觉的时候梦境很光明,很快乐,见到佛像放光,见到佛来摩顶等等的,这都是心灵清净的表现。

  第二个因缘是衣食具足。如果盘算着明天到哪去做点买卖,某个软件怎么开发赚多少钱,或者在坐禅时衣不蔽体,饥饿没有隔夜之粮,那样就没有办法安坐。这是坐禅的经济基础。我想这个条件对于在座的各位不是什么问题。

  第三个条件是得闲居寂处,是指要安静,没有外部杂事噪音干扰的地方,有自己的一块天地。

  如果在城市里生活,起码要自己有一个房间,不可能跑到王府井大街去坐禅的,也不可能在家里很多人在一间屋子各干各事,相互影响,然后有人进出响动。要有安静的所在,这个有利于禅定的升起。严格的说,坐禅最好的处所是在寺院,在深山古刹,但又不可太深,到完全没有人的地方。要既不受干扰,又不要离村庄太远,如果衣食不足,能用半天时间走到村落解决。而且在山里修行,有时会遇到难缘比如说有强盗来抢劫你。这与古代的环境有关,古代讲最好离村落大约三四里的范围,如果没有大山阻隔,甚至可以看到村落,强盗一般不会在这里出没。现在有了手机,有强盗的话一拨手机,三四里地一会就能赶到(众笑)。这就是安全问题。既无外相干扰也比较安全。在今天的城市里,如果要学坐禅就要尽量避免一些地方,如歌舞剧场,卡拉OK厅,屠宰场,宾馆,大饭店。这些场所里人的心比较放逸,人心是向外弛散的状态,这种场所周围的气氛也是不平静的,初学坐禅的人如果在其附近打坐,内心就很难平静下来。在寺里我们感觉容易平静下来,因为在寺里没有世间很多放逸不相干的事,自然就容易有清净的心。

  第四个条件就是要息诸缘务,就是坐禅不能有很多的工作,要放下很多缘务。外面的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在修禅定时没有太多的杂事,不会去为家庭、工作、生活操心,比较闲,这样才有可能专心致志于禅定的修行。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出家以前,学坐禅进步的比较快,出家以后,尤其这几年事情很多,有时坐禅过程中突然冒出一件事,哎呀这件事得赶紧办,坐了半天的结果就是这样。古代有个笑话,一个老太婆看见出家师父坐禅,就问坐禅有什么好,师父说:“你先体验体验。”老太婆也就坐下了,眼睛一闭,坐了一会突然想起一件事,她的邻居一年前借了她两升黄豆没有还,(众笑) 她想起这事来了,就站起来对师父说:“我现在知道坐禅的好处了!”(众大笑) 所以坐禅不能有太多的事情干扰,从大家的实际情况来说,可能在某阶段完全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但起码保证坐禅的那天,或半天把事情都放下来,就坐禅,

  什么都不去管。

  第五个条件要亲近善知识,佛教说的善知识就是良师益友,坐禅需要老师教、指点。最好有个值得信赖的老师,他有经验,可以指导我。有时还需要有人在外面维护,保驾护航。最好是有个小的团体,三、五、十人,在一起坐禅有心得体会可以交流切磋,这种佛教里叫同行善知识。

  善知识分三种,一种是教授,指导我们的;第二种是给我们维护,创造环境和条件;第三种就是同修。

  这五个条件都要注意。特别是第一条持戒清净。第二条衣食具足,一般不容易出现问题,但现在人的问题是具足了但总不知足,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想百万,一直想下去,衣食具足的含义是我们有个基本的保障就可以了,不要去贪求。第三个是要有安静的处所,第四个没有外缘干扰,第五个有善知识教授,同行呵护。

  禅定要升起来也有障碍,这称为“盖”,如盖子盖住了,出不来。分为“五盖”,第一盖是贪欲。一个人贪图色、声、香、味、触,贪图名利、汽车、房子等。当人的内心被贪欲充满的时候,那么禅定不会升起来,因为禅定状态时内心是清凉的,但贪欲的状态心里是热的,发烫的。

  所以我们要觉察它。第二盖是嗔恚,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生恨,念念不忘,或经常生气、发火,是没法生禅定的。第三盖是睡眠,本来睡眠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它成为“盖”是指过度的睡眠,特别指身心昏昧的状态。在睡眠状态中,人的心暗昧不清晰,所以禅定没办法升起来。佛经里对出家人的要求是在初夜(印度把晚上分为初夜,中夜,后夜)后夜都要修行打坐,中夜休息,不要一直睡眠。现代社会下,某些生活方式是不适合修禅定的,常见的是熬夜,睡到第二天中午才起,从来没见过早晨的太阳,早上的太阳也没有见过他(众笑)。还有人泡网吧,白天黑夜分不清,这些生活方式都与禅定相违背。第四种是掉悔,实际是两种:“掉”和“悔”。当身体,语言,心被正念统摄时,称为持,有个正念把它们持住了,如果没有正念,身口意上失去正念,那就是“掉”了,好像我们手上拿个东西,一松手掉了。身的“掉”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坐着的时候翘起腿来不停地抖,他自己没有觉察,这时身体动作在其心念控制之外,这就是身体的“掉”,他没有抓住他的身体。口业的“掉”就是嘴讲话失去控制,内心的“掉”就是指思想和感情两方面失去控制。“悔”就是后悔,后悔是很难受的,老是想要是能重来一次就好了,可能吗?内心在后悔的状态,也不容易升起禅定,因此要忏悔,承认自己的过错,但不要让后悔阻碍在心胸里,横亘在心就形成障碍了。佛教的忏悔,通俗说就是“放下”,不管它,从头开始,放下不再想了,不去难过了,全部放下,真正的放下,是卸包袱而不是背包袱。“悔”就是内心的包袱,背着就会阻碍禅定。第五个盖就是怀疑,没有信心。有时怀疑自己“我可以吗?”“我是那块料吗?”,有时怀疑老师“这个老师他讲的对不对啊?”,第三种怀疑禅定的方法,心里不踏实,“这个方法 有没有效?为什么修好几天都没有什么效果?”

  上面讲的五盖就是修禅定的障碍,我们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必须经常地觉察,哪种盖升起来了要觉察它对治它。有些盖升起来后觉察它就会消失,比如掉、悔、疑,而有些盖要对治,如昏眠,往往胖的人容易瞌睡。瘦的人你也不要得意,瘦的人容易打妄想,各有利弊。容易昏眠的人往往是吃得太多,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放纵太过。要知道睡眠跟饮食一样,太多是种浪费,对身体也有损害。 (休息十分钟)

  现在我们把身体摆正,单跏趺坐,眼光收摄于鼻端,观察呼吸,研究研究它的进出,它进知道它进,它出知道它出,这个“知道”学问很大,你知道得越清楚越好,越集中越好,我们就是要培养清楚集中。身体从上到下都是放松的,特别是胸部、两肩和脖子,呼吸也是自然的,不要刻意深呼吸,因此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观察你的呼吸,它自己就会转化的。不要让杂念介入,要学会在顷刻之间把所有事情都置之脑外,就只观察自己的呼吸,它在进,它在出。什么东西跟我们最亲密?不是钱,也不是别的人,而是我们的呼吸,这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从一生下来到死亡,从来没有离开过的,现在我们来观察它 。

  ( 禅坐十五分钟 )

  明海法师:

  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坐禅中的体会。

  某 营员: 我谈一下我的体会,这个过程对我而言非常艰难,坐一会儿感觉全身发麻,然后麻是一波一波的,从脚到脸上。

  某营员: 我数呼吸与我的意念就吻合了。最后,腿麻得连手放在上面都感觉不到了。

  明海法师: 手和腿分家了。(众笑)

  某营员: 腿特别痛,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坚持,我没有数呼吸,而是念阿弥陀佛,呼出念阿弥,吸进念陀佛,就坚持下来。最后全身就安宁了。

  某营员: 我刚开始打坐,数息时感觉很舒服,过了一会儿,就很累。

  某营员: 我特别地痛,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我从头到尾没有一丝的快乐可言(掌声)。我没有数息,因为我已经没有那个力气,我一直在等待那个结束的声音。在这种经历之后我不敢轻易地说去学佛,我一直在想我如果能挺过去就可以学佛了,当时我一直在咬着嘴唇,现在已经被咬破了(掌声)。 如果你想去学佛,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你能不能为了佛教去牺牲生命,这不是一句平常的话可以说出来的。我觉得我比较笨,我看过弘一法师在出家前的一个故事想与大家分享。当 时李叔同和一个朋友在学校里,有个学生丢了东西,大家怀疑是某个人偷的,但证据不足,为了 解决问题,李叔同对他朋友说:“去写一张海报说,三天之内偷东西的人把东西交出来,否则我 去自杀。”朋友问如果他不交出来怎么办。李叔同回答说:“那就真的自杀。”

  明海法师: 从各位刚才的感想与掌声的情况来看,对于痛共鸣得比较多(众笑,掌声)。这个 是正常的,我们深表理解和同情。在坐禅过程中会经常体验到腿痛,这种滋味太难表达了,有点 像过去的酷刑。我们可以稍稍绕开这个痛,就是说坐的时间不要太长,平时多注意腿部的活动, 麻的感觉注意一下,平时腿部的气血是不是够畅通。还有一点,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会投射,反 映到腿部,在生理学上有一个“全息”规律,腿部也是身体的一个缩影。我们的衰老也是从腿部 开始。当坐禅要调整身体和心态的时候,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腿上,所以种种滋味难以言说。不 过经过这种过程以后,你会逐渐进步,也有乐趣,这个要慢慢体会。大家讲得不错,很真实。今 天上午的讲座就到这里,补充一点,女性确实是不适合双跏趺,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系。

  (下午继续讲座)今天下午继续学习禅坐的基本常识。坐的时间长一点,感觉会更丰富,不是指腿会更加痛,更多的可能是在禅坐中感觉到身心的调整,逐渐认识到身与心的关系。平时我们身心平衡的状态很少体验到,如果没有体验到这种平衡和心里的宁静,就不会发现我们平时的身心原来是很不平衡宁静的,所以说心里话,坐禅是个很吸引人的工作。像我个人发心出家,坐禅的吸引力是我决心出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几乎要占百分之七十。因为觉得坐禅很舒服,很快乐。当然出家以后知道出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在坐禅里体验清净与快乐,也有很多的责任、义务和其他的工作,更远大的使命。但出家时的确是觉得坐禅是最直接的吸引。所以,我相信你们在深入体验禅坐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将会有很大的改观,对生活的认识也会有改观。

  今天下午我想给大家讲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里说到的调五事。调和五个方面,五件事情。应该说坐禅是一个很精细的,难度比较高的工作,不是随随便便粗心大意就能做好的。第一个调和是调饮食,人要靠饮食才能生存,在佛教里对人和其他生命所依赖的食物,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段食,第二叫触食,第三种叫识食,第四种叫思食。这四种概括,是关于众生食物最广义的概括。这四种之间有交叉包含的关系。段食是指人、动物一天分几次吃、喝进去的食物,时间是一段一段的,所以叫段食。触食就广泛了,触即接触,在段食时,舌头对事物有接触就是触食。众生对事物的依赖,比如:我们喜欢睡很舒服的床,这个就是触,是对身体的一种滋养,比如说儿童愿意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这个也是触食,当然触食是广义的,是指对生命的延续有滋养作用。第三种叫识食,“识”是分别,是我们的意识,意识总是要分别,让它停下来的话,它会不习惯。第四种思食是指思考、想念一个东西,还有象小说里的男女之间的单相思,当然这种食物是负面的,吃了人会消瘦的,但是心需要这种东西。刚才说调食,广义上讲这四种食物都要调,如果不调的话,会影响禅定。但首要是调从嘴里进去的段食,吃饭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得太饱,寺院里有的师父过午不食,这本来是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人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汉地就打了折扣。不吃晚饭是有利于修禅定的,晚上吃饭太多,饭后打坐容易睡觉。如果不吃饭打坐,会有另外一种新的体验。早饭、中饭也不要吃得太饱,否则全身的气有鼓胀的感觉,不利于坐禅。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不然营养跟不上,对于初学打坐的人来说,打坐也是耗费能量的,比如腿痛要去忍耐是需要能量,还有调整心理、生理各种操作等也是需要能量。所以说在没有进入甚深的禅定之前,吃得少或不吃,能量不够也是不行的。总之就是节量而食。此外饮食的种类也有影响,在汉地出家人吃素,清淡的食物利于坐禅,吃油腻味重的食物不利于坐禅,刺激性的如特别辣的,或调味放得太多也不行,再就是葱、蒜、韭菜也不能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气浊,使身体也气浊,刺激身体容易产生贪欲,使嗔恨心增强,使人容易生气。另外现代人吃东西很杂,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遍尝遍吃,这个是非常不卫生的,有很多动物的肉和它身上的气是非常污浊的,虽然放在锅里煮炸,但其浊气还是不会变的,吃到体内非常影响身体和心理。有的人说狮子老虎吃肉而凶猛有力,是百兽之王,也有人说咱们东方民族吃素吃得太多了,民族性格温和,容易被人欺负,也不尽然。动物里力气最大的不是狮子老虎,是大象,而大象是吃素的(众笑)。所以说吃素的人力量更大,有耐力可以持续更久。而且你们看在山里,风景区里最早消灭的动物并不是兔子,羊,往往是狮子老虎这些吃肉的,因为他们脆弱。所以我们引申地想一想,如果世界以后遇到困难,谁的抵抗力更强(掌声)。但是吃素也要调剂,现在生活条件好,可以喝奶,补充一些动物蛋白,那就更完美。吃素也要丰富,考虑到现在地球环境的污染,长出来的植物对人的滋养也不如以前。所以大家要注意调剂、丰富。

  第二是调睡眠。这在上午也讲过,不能太多,也不能不睡,主要矛盾还是不能太多。当修禅到一定程度,禅定是可以代替睡眠的。如一些高僧,像我们的师公虚云老和尚,他在山上入定七天。本来他在山里煮土豆,坐在那里等土豆煮熟,一坐就入定了,等他睁开眼睛,把锅一掀开,土豆已经发霉了。这是很深的禅定才能这样,我们初学者是不能这样的。不过睡眠要节量,修禅定的人睡眠时要保持警觉,而且一般是右侧卧,不能仰面、伏面,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睡眠的最好方式。把右手贴到脸颊,左手自然放平在侧身处,这个称为“吉祥卧”。这个卧姿是睡觉的标准姿势,它使我们不容易有恶梦,身体也能放轻松,能保持意识的清明和警觉,又叫“狮子卧”,像狮子一样,随时可以一跃而起。很多高僧大德,包括释迦牟尼佛,他们去世的时候,也是以这种姿势离开这个世界的。这个卧姿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好处。要是左侧卧会压迫心脏。如果家里有小孩子,你从小就要求他以这个姿势睡觉,他很容易养成习惯。我觉得如果 我们整个民族大家都这样从小要求,这对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力、战斗力将会有很大的好处。还有的人喜欢打坐睡眠,我个人认为与其打坐睡觉还不如躺下来睡得了。为什么呢?如果你喜欢打坐睡觉,容易形成一个把打坐和睡眠联系起来的习惯。当我们想打坐修习禅定的时候,就找不到感觉了,一打坐就睡觉。

  第三呢,叫调身,上午讲到一部分。调身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坐禅过程里我们刚开始坐和结束的时候,都要逐渐过渡。刚开始坐,我们要活动活动,然后慢慢地进入坐禅的安静状态。我们要结束的时候也要慢慢地,做做身体的活动,按摩,慢慢地,因为在坐禅的过程里,我们的身体和心都处于比较细的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举止、行动、说话,包括我们思想都比较粗。由粗到细的过渡要逐渐地过。特别是由细到粗,就是从坐禅里面出来过渡到日常生活中来,要慢慢地过,如果不逐渐地过,多半有可能猛然一动,会造成这个“气”在胸口,在心脏一带容易郁结胸口疼。我自己有体会,猛然一动,本来坐着禅,突然下地胸口会痛,绝对是这样,就是因为过渡太突然了。那么坐禅过程里面,身体的姿势上午已经讲了,就不重复了。

  下面第四条就是着重来讲调呼吸,我们各位学习坐禅,我觉得一开始你们掌握一种方法就可以了,掌握最简单的方法。在禅定的各种方法里面,以呼吸为对象的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最简单,最有效,见效也最快,最容易体验到坐禅境界的一种方法。呼吸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物,在我们的生命里,最奇妙的一件事就是呼吸,从人一出生到死亡这中间贯穿其中的就是呼吸。呼吸的停止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在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们讨论,人命究竟在哪里?有的弟子说在饮食间,在前一顿饭和后一顿饭之间;有的说在上一天和下一天之间;有一个弟子说人命在呼吸之间,释迦牟尼赞叹他这种说法。人命是在呼吸间,一呼一吸,一个人一辈子,一个人的寿命应该是用呼吸来计算才是最准确的。人的一辈子能够呼多少次,吸多少次都是有数的,所以有一个高僧大德,修行很高的一个高僧大德,他达到了一个什么境界呢?达到可以使自己的寿命延长和缩短,达到可以想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但是他不能改变他的呼吸,他不能说多呼吸几次。他是怎么达到的呢?他就调整自己的呼吸,比如今天是 7 月 21 日,我要 12 月 1 日离开这个世界,他跟他下面弟子们说, 12 月 1 日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知道从 7 月 21 日的某一刻以后还有多少次呼吸,比如说还有一千次,他就把这一千次呼吸分布到几个月的时间里,那么有时候可能一天只能呼吸一次,呼吸那一下就等于少了一天。因此他怎么调整呢,他一天就吸了一口气呼了一口气。他知道还剩下比如说 100 次呼吸了,他就节省呼吸。所以他修行的功夫不过在此,不过在把呼吸怎么平均,让呼吸深入禅定,一次呼吸为多长时间,这样达到生死自在。

  所以呼吸就这么奇妙,呼吸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身心里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身体变化会表现在呼吸上,表现在呼吸质量上,这个意思是说表现在呼吸变得细,变得深,变得浅,会表现在这上面。同时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思想感情变化也会表现在呼吸变化上,所以呼吸就像心灵的纽带,会联结。另外,它又像身体的温度表一样,身体和心灵的变化都会表现在呼吸上,这一点在普通情况下,我们没有觉察。我们很兴奋的时候,呼吸是一种状态,我们很忧愁的时候,呼吸是一种状态,我们很宁静的时候,呼吸是一种状态,我们看到一个人,动一个念头讨厌他,呼吸马上会变化,这些我们都没有觉察,以前因为我们心太粗没有觉察到,其实都有关联。呼吸是一个重要参数,其它的变,它马上就变,如果我们修行有术了,定力增强了,我们就会非常敏锐地发现呼吸变了,身体也变了,某一个地方变了,甚至我们一举一动,走路的时候每一个姿势,在气息上都有微细的变化。所以这个意思是说呼吸在生命活动里的重要性。呼吸的另一个特点在哪里呢?它不像我们的身体那么粗,我们的身体很粗,我们要训练我们的身体,要跑步呀,做运动呀,打太极拳,只有这些。那么呼吸也不像我们的思想那么细,我们的思想太细了,细到我们看不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无形的。呼吸是介于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之间的,它不像身体那么粗,也不像思维那么细,可以感触它、把握它、调整它。因此呢,可以通过调整它来达到调整身体的目的。因此我们坐禅的时候以呼吸作为我们坐禅关注的对象。

  这里有一点我要解释一下,许多人对出家人坐禅有误解,认为坐禅就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这是错的。因为人的思想一般来说不可能什么都不想的,什么都不想的境界有没有呢?有,但那个是修行到了很高的境界而且还出了偏差,一种无想定。对于绝大多数众生来说,心要攀缘一个对象,而坐禅呢是一种正思维,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去思维那个对象,又叫“静虑”。通俗地讲,坐禅不过是要我们有序地的去想,不是乱想。我们的心平时一直在动,像马一样,平时是野马。坐禅呢,要把野马的鼻子抓住,叫它慢就慢,叫它快就快,叫它到石家庄就到石家庄,不要跑到北京,是有序的,不是胡思乱想,要正思维。静虑就是坐禅的内涵,因此修习禅定一定要有一个对象,来作为心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对象有很多种,有时是佛号“阿弥陀佛”,上午有个营员数息念阿弥陀佛,那也是个很好的方法;有时候是密咒“唵嘛呢叭咪吽”,心中想着“唵嘛呢叭咪吽”;有时是地水火风;或者是参禅参一个公案的话头;或者是一个法义,比如说一切事物缘起性空吧,把这个作为对象。现在我们都不用这些对象,我们就用非常简单、非常贴近我们生命的呼吸作为对象,关注这个对象。关注呼吸这个对象又有几种,上午我讲的是观察,观察出,观察入,观察粗,观察细。还有简单的就是数它,数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然后数它的进和出,一般我们数它的出。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呼吸的状况有四种,这四种里面有三种是呼吸不太健康的状况,不调的状况,有一种是调的健康的呼吸。不健康的呼吸有哪三种呢?第一种风相,呼吸属于风的呼吸,这种是说我们呼吸的时候出入有声,就像我们禅堂的风扇空调一样,有声音,这叫风相。第二种叫喘相,喘向是指呼吸不通,好像老是在哪个地方有堵塞,这个与健康有关系,气息不通。第三种不调叫气相,气相是指呼吸出入不细,这个叫气相。风相是有声,喘相是不通,气相是出入不细,这三种都是呼吸没有完全调好的状况。上午有个营员反映,打坐时出了一身汗。实际上在打坐的过程里面,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是不断地在调整,因为我们把注意力关注在呼吸上,身体就会随之而调整,因此就会出汗呀、发麻呀、发胀呀,或者各个部位跳动呀,发热呀,各种感受千奇百怪,这种过程里面本身有调整作用,调节的良性作用。呼吸的非常健康,非常好的状况叫什么呢,叫息相,这个息相意思是指在呼吸的过程里,呼吸不粗,很细,很深很匀,绵长,绵绵若存,若有若无,听不到声音而且很通畅很均匀。这个叫息相,这是呼吸调节得比较好的状况。我想我们各位要学习坐禅,可以从数呼吸入手,当数呼吸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观察呼吸。

  下面大家可以把身体活动一下,然后把坐姿摆好。我们来数一数呼吸。把注意力关注在鼻端,数的时候从一数到十,再回来从一数到十,不断地回来从一数到十。每次呼吸一进一出算一次,每次出的时候数数,往外吐气的时候数数。不要用嘴呼吸,用鼻子。每次出来数,出来一,再出来二,再出来三 …… 数到十再回来。那么注意,往往还没有数到十,想别的了搞忘了,怎么办,赶紧再回到一。你不要说算了,赶紧回来,你比如数五,数到六,没有数到十,搞丢了,要回到一。所以不管有什么妄念出来干扰你,你不要理它,然后你再回到一。数字数丢了就回到一,如果没有丢就接着往下数,数到十再回来。这个工作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我们坐到 10 分钟或者 20 分钟中间没有任何杂念干扰,不数丢,那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现在坐一坐,看一看哪位营员没有数丢过,能够不数丢。从一数到十,不断地再回来,第一次呼气是一,第二次呼气是二,第三次呼气是三,这样数,有妄想杂念没有关系,再回来从头数,很简单。数的时候,我建议你们稍微带一点兴趣,不要被动地愁眉苦脸,带一点兴趣。前面我们讲了,我们的呼吸这么奇妙,这么重要,现在我们要数它,我们要注意它,带一点兴趣,研究一下的味道。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禅坐 30 分钟)

  明海法师:深吸一口气从嘴里呼出来,然后再搓手,用手焐眼睛,摩擦面部、手臂,慢慢动一下身子,慢慢活动,按摩一下腿部。

  (休息一刻钟)

  明海法师:刚才打坐的时候我觉得心里特别安静,我从各位身上感觉到的是一种很强的安静的力量,不知你们自己感觉怎么样,你们可以自己谈谈,有什么体会。刚才的时间是半小时,上午是一刻钟,你们进步很快,一下就翻倍了(众笑)。

  某营员: 我今天下午坐禅比上午坐禅感觉要好些,我现在主要从心情上和身体上来讲,刚开始时呼吸很短促,像明海法师讲的不通畅,有障碍,就好像是要送走一个客人,送出去又回来,持续大概有十来分钟。慢慢地呼吸就平稳了,它就不是客人了,就是主人了。在后十五分钟,麻胀,忽然有一个松开的过程,眼睛看见许多亮光,有这样一个过程,后来又开始麻胀。最后有一个问题,我以前神经衰弱,后来通过禅定治好了,可是又有点矫枉过正,在禅定的过程中总想睡觉。

  明海法师: 原来没睡的觉现在都补上了。昏沉的毛病,你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一般脂肪较多,血脂高,血压高,饭量大,这样的人容易昏沉。观察自己的身体,另外自己坐着的姿势,如果腰不直也容易昏沉,所以可以在打坐的时候让其他的同修观察一下你的身体,坐得是否正、是否直,缩着头也容易昏沉。还有呢在打坐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以我刚才讲的方法来说是在鼻尖数呼吸,注意力是在呼吸上面,不要把眼睛全闭上,睁开一点,有利于防止昏沉。注意力特别往下是容易昏沉的,注意力往上(身体上面),心容易散漫不昏沉,所以这时你的眼睛不要闭起来。关于腿痛,有一点,我们刚开始学打坐的人,这种障碍,腿痛,身体方面的,还有心里面妄想多,昏沉重,我们要注意,注意什么呢?我们刚开始学打坐的人,每次坐的时间不要太长,每次坐的时间要以你的腿微微有点痛,忍一下就结束。你不要一点都不忍,否则你就不会进步。但如果忍的时间太长,过度了,在你的内心会对打坐这件事逐渐地升起厌烦。今天上午有个营员讲,要不要学佛要重新考虑了,他会升起厌烦。所以我们的心是一个很怪的东西,它跟一个小孩一样,你得慢慢引导它,但是又不能过分,但又不能完全顺着它。完全顺着它,它没有进步,就像那个举重运动员练举重一样,每天要加一点,每天加一公斤。如果一下加十公斤,他举不起来,就没有信心了。但是每天都要加一点,每次不要加多,如果他一点不加就没有进步。所以腿痛一样,这就是说你自己把时间调节好,调节到:一开始打坐很舒服,完了就腿痛,舒服没有了,下面就是煎熬了,煎熬一小会儿,马上就结束它。所以你打坐的水平提高了,时间会越来越长,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另外,你的定力增强。定力是主要的,心专一到目标上,很快就能够进入坐禅的那种喜悦、专一和宁静,进入到那种境界,结果就是我们对身体的感受会特别淡化,会忘记腿,忘记手,会有这种感受。所以再打坐的时候,很快就会进入那种境界,腿再痛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它痛了。当然最后逐渐感知到腿痛的时候,觉得腿都木了。在这以前它痛你没有注意它,因为你的心已经完全投入到你的对象里面去了,心力没有分散。我们出家人在冬天要打禅七,现在柏林寺打禅七是三十五天,坐三十五天禅,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一节一节课地这样上,这样情况下,腿也是特别会痛,因为一天到晚都坐,跟偶尔坐不同,怎么办?师父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按摩、活动,使自己的定力提高,提高以后能够很快不注意腿,还有在打坐的过程里面,腿实在特别痛,也可以换,不是说绝对不能动,只要不影响别人,悄悄地换一下也没有关系。其他的营员还有什么问题?某营员:刚开始时,数呼好象数到吸上了,而且吸的时候会有妄想,但是我一直保持数没有中断。后来腿就开始痛,后来改散盘还是痛,后来索性改成双盘了,特别痛苦,好象腿要断似的,后来看到明奘师走到明海法师那儿,拿着一只表,好象是说时间到了。后来又看到好几个师父到明海法师那儿,好象是特别同情我们,明海法师说再等一会儿。在这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一个念头,维持那种数息的念头,好象也体验到一点禅坐的境界,虽然特别痛苦,我感觉其他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

  明海法师: 这位营员的体验很有代表性。他描述的这个过程好象是有的人一辈子做一件事的过程,虽然只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像有的人做一件事,一生中间有很多插曲,经过种种挫折,种种分散注意力,最后终于完全坚持下来做完了。再缩小一点,像你们上大学,或者在中学上学那种奋斗的过程,有种种的障碍,种种的困难,最后还是坚持把学上下来了,没有退学。那么他说就是数数没有中断,我就奇怪了,在没有断的情况下,他的注意和感受非常的丰富(众笑),这个也不简单,他结果是没有断,那么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他数的注意力,数的关注力量还不够,这个专一的纯度还不够,专一的纯度如果够的时候,其他的妄想杂念就会越来越少,或者没有。这是一点,另外一点,也要看到你之所以在静坐的时候能够注意到这,注意到那,包括自己内心的各种变化,也反过来说明你坐的时候心还是比较静的,比较敏锐的。因为平时我们的心一直都很闹的,平时我们的心并不是不打妄想,它也是各种各样的杂念,注意各种各样的事物,内心有种种的情结,种种的念头。只是因为自己心不平静,没有看到而已,现在你坐下来,你看到它,已经就是个进步了。还有问题吗?

  某营员:尊敬的明海法师,我打坐一年之后,头发胀,太阳穴发胀,一直到今年四月份,实在受不了。后来有一位朋友练过气功,他说可能是气血不通畅,帮我调了一下。调完以后当天晚上就没有那种感觉了。不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海法师:打坐时因为调整呼吸,内心的调整,身体的感受会有很多。你的这种感受也是比较普遍,就是这里跳呀,那里胀呀,那么人体有一些重要的穴位像印堂或腹部或头顶跳动,还有发胀或发麻发酸,这都是很正常的,正常的一种调整过程。在禅定的进一步的过程里,我们还没有讲到这个知识,就是禅定有从低到高的层次。我们人类在佛教对生命的描述里,它属于欲界,在欲界有人类还有畜生,也有比人类高一点的欲界的天神。在这个层面的众生,在佛教的禅定学里认为,这个层面的众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禅定,在这个欲界的众生里,当他修习禅定,要突破欲界的水准,要向更高的色界突破时,那时会有真正的禅定生起。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这之前身体会发生八触,八种感受,酸呀、胀呀、麻呀、痒呀、痛呀、热呀,但那种身体的调整跟我们现在刚开始打坐,腿发麻,这里痒,那里热不一样。我们现在还不算八触,现在只是因为我们静下来了,我们身体平时有的地方不通畅,有问题,现在微微地调整,微调。到了发八触,那就是身体很大的改革,很大的调整,那是比较彻底的那种调整,那种调整以后,会生起真正的禅定。当然通过那个调整以后,身体的品质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比如对饮食,对睡眠,对各种欲望,这种依赖性就会淡化,乃至于说没有,很弱。依赖性会很弱,因为它离开欲界禅定的水准了。讲到你刚才说的呼吸,越深越好,深长是对的。一般我们的呼吸都很浅,都是在胸部或者是在喉结这里,应该是吸气到腹部,每次都能吸气到腹部来,应该这样才对。呼吸越深越细越好。下面大家接着谈。

  某营员:明海法师您好。刚才打坐时,您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我就这么数,可是突然从一数到十一、十二去了。我赶紧又从一数到十。后来腿开始痛,我前后左右的同伴们都在动,我就一直坚持。我发现吐出的气好象是那种白白的那种气,眼前好象是高山流水的那种画面,这就是我的感觉。

  明海法师:数息的时候,数数和注意呼吸要连到一起,注意它出来,第一下出来,第二下出来,它不是单纯地在那里数数,要密切和呼吸联系到一起。观察呼吸的进和出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可以默念:“现在是进,现在是出。”熟练以后就不用默念进出了,就是直接的知道,只是一个知道,现在是出,现在是进就行了。只要这个知道,要一个清楚明白。刚才这位女营员讲到的觉得呼吸,看到白气,大家不要笑。当我们的心非常静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看到呼吸的,呼吸确实是白气,是可以看到的。对这些你不要去分心,你不要好奇,不要把心转移到它上面,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工作和目标就是数息,它是白的、黑的或者其他的地方跳呀,发热,你都不要管它,如果你管它,分心去注意它了,那么你的正常的数息工作就受到影响了,中断了。包括甚至出现一些幻觉、幻听、幻视都不去管它,确实你数息数到很细很轻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清凉,能够感到种种意境,有时感到像高山流水,如你刚才讲的或者很宏大很开阔的种种意境,这些从禅定的要求来说,都不要住著,就是不要执著它,不要停留在那上面,还是继续你的工作。所以在我们修行的路上,每一个进步,我们要往前走,它要两种心念:第一种心念就是对我目前的状况不满足,第二种心念就是能把现在感受到的放下。所以一种叫“舍”,现在我感受到很好的要舍掉,不住著在上面。然后对于现在的不满足,继续往前,我们就会发生突破,就会逐渐地进步。下面接着讲体会。

  某营员:谢谢明海法师。刚开始上座时,呼吸比较密切,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呼吸比一开始要慢,而且要细一点,好象能察觉出和入的过渡。坐一段时间之后,右脚麻痹了,后来感觉到头在往左转,有点害怕,睁开眼之后,发现自己坐得还很端正。

  明海法师:这种感受有代表性。坐的时候很正,但是觉得往两边歪了,有时你觉得正,实际上歪了。或者你刚才说的身体往右,头往左。这与身体状况有关系,有时是神经系统,左右神经系统不对称。因为人的身体左右分判是很清楚的,大家都知道,身体左边的气和右边的气有不对称的地方,所以你在感受上就会出现。还有会出现错觉,你觉得身体是正,实际已经歪了,这也与身体有关。身体可能有一种疾病,比如说颈椎有问题,颈椎如果某一边有问题,就不对称了。所以打坐时会自然地调整它,下意识地调整,自己还不知道呢。本来这样坐着,一会变了姿势,觉得这样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左边的脖子有骨质增生,这样会轻松一点,你认为是正,实际已经歪了,这经常会有。当你慢慢坐禅越来越静,身体越来越柔软的时候,这些毛病都会得到调整,神经系统它放松,身体会调整到一定程度,它就不会有了。好,接着再说。

  某营员:有的人修习禅定之后,以禅悦为食,欲望减弱,饭量会减少,这种现象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明海法师:本来有一个题目要专门讲,就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我们的心、调心。关于心态的问题,在坐禅过程里面的心。有两种问题,两种好的品质。两种问题,一是散乱,一是昏沉。两种好的品质,一种是专注,就是止,一种是清晰明了,就是观,这是我们坐禅里要培养的两种好的品质。你刚讲到禅悦为食,实际上前面我讲到四种饮食。我们人类社会所依赖的饭食,在比人更高的生命境界,比如色界天,它未必会象我们这样吃饭,它可能只是看一下,就能饱。有的呢,闻一下香味就饱。我们认为很美味的食物,可能在比我们境界高的众生看来,简直是臭不可闻,浑浊一片,就像我们看动物吃的食品一样。修行禅定的人,他会有禅悦,禅悦为食的意思是说:坐禅得到的喜悦会滋养他的心,滋养他的身。所有的众生都要食物,这确实是一个真理。问题在于这种食物是什么水平。以禅悦滋养身心,就要比以很粗糙的食物滋养身,或以看电影、看电视、跳舞、泡网吧,以这种方式滋养身心要来得高级,来得细。你们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我们的身体要食物,我们的心不断地也要食物。我们有没有过一个周末不去看电影、不看电视、不看书,什么信息都不接触,什么都不想,有没有过?没有过,总是想搞点什么。因为心呀总是想找一点什么,搞一点什么。那么禅悦为食的人,他的心找到了自己的食物,而且这个食物它是不依赖外在的。我们所寻找的那些滋养我们的心的东西,比如今天心情特别闷,去找个舞厅跳一晚上舞吧。如果舞厅不开门呢,如果闹非典都关闭了呢,就没有办法了。但是禅悦呢,它不以外在的条件为转移,它是你自己身心里生起来的,不因外面的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有了禅悦的人,因为他有色身,他还是要吃饭的。不过他对饮食的依赖性和适应性比我们普通的人要好,要强。我们是非要吃那种东西,非要吃某一种素质的食物,他不一定。他是好一点、赖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影响他,他可以很长时间不吃饭,他也可以一顿吃很多。为什么他一顿能吃很多呢?因为有禅悦的人,他的身体气脉消化能力也是很强的,打个比方就和一个炉子一样,扔进去就给消化了,不会说吃太多了会撑,饱得不得了。过去民国年间江西镇江金山寺有这么一个高僧,人称金山活佛,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时好几天都不吃饭,有时一个人把一桌饭全部吃了。有一次他和别人去香港,主人招待随行的人,好象是两桌饭,他一个人全部吃了。他不仅可以自己一个人吃这么多饭,他还可以让别人吃,让普通的人,说你吃吧,没关系,你就吃好了,奇怪的是这个人也能全部吃掉,吃到哪儿去了不知道。后来日本侵华他就流亡到缅甸,生活就很艰苦,他经常也是在街上捡一点西瓜皮就吃了,也挺好,或者好几天不吃饭。这就是他这样修行的高僧,他有禅悦,食物对他来说已经不能形成限制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担心,有了禅悦以后就不能吃我喜欢吃的东西了,不要担心,还是可以吃的。还有发言的可以继续说。

  某营员:法师我想问一下,开始我也在数息,数着数着,后来就不想数了,这样是不是不对?

  明海法师:我们的身心在不断提高过程中,它不是直线进步,是螺旋式的上升。当你现在有一个你觉得很平衡的状态,你再往前进稍微受点苦,就说你要经过一点点的不舒服。就和我们爬山一样,你爬到一个高度很舒服了,你再付出一点辛苦,你会上另外一个高度。古代有首诗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经过一番努力以后风景更加不同。

  某营员:明海法师,您好!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我是初学坐禅。今天上午和下午的感受却完全不同。今天上午因为初学坐禅,我比较执着于身体的外在,注意坐禅的姿势是否端正,所以对身体是否正直比较看重,对观想呼吸没有注意,而身体上却特别难受,感觉时间特别漫长。就像上午那位男营员说的一样,在坐禅的过程当中,一点快乐的感觉都没有。下午呢,听您说在坐禅的过程当中会有一直非常安详、喜悦的感受,而且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感觉到安详,体验到生命在呼吸之间,于是我就带着这种心灵的体验去坐禅。我就把感受放下,一切都放松,于是发觉腿就不痛了,然后注意到自己一呼一吸非常平和、舒缓,能够感觉到很清凉,很舒畅,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自己的生命,观察过自己的心灵。闭上眼睛,好象眼前出现了色彩。我数息从来没有断掉,这个过程是非常舒适的,觉得很奇怪,上午是十五分钟,下午就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腿也麻也痛,但心灵感到很平和。

  明海法师:这位营员的发言里面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我问各位,你最喜欢的是谁,你会说最喜欢的是自己。但是你对自己关照得够吗?注意得够吗?其实是不够的。所以说我们很热爱自己,但是对我们自己并没有给予真正的关怀和关注。我们最热爱自己,但很有可能平时都把注意力倾注在外面了,所作所为都是对自己身心有伤害的。所以数呼吸,打坐,是要把我们的注意力真正地拿回来,关怀一下自己。所以她刚才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己跟自己在一起。平时我们都是在跟外面的东西在一起的多,打坐就是跟自己在一起。不过,要跟自己在一起,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时候我们最讨厌的其实也是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不愿意跟自己在一起,总是想跟外面的各种信息在一起,我们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身心里面有很多不安,很多的创伤,身体里面会有很多紧张,需要排解,很多创伤需要去修复,很多的情结需要去解开。所以打坐,我认为是一种真正的对自己的关怀,你只有真正关怀你自己了,你才有可能去关怀别人。所以打坐时我们要学会就像一个母亲关怀她怀抱中的婴儿一样,去关怀一下我们自己吧。平时我们在生活里,日常的忙碌里,很疲惫,心很散乱,现在收回来关心一下自己。打坐确实有这样的意义,大家要注意。还有要发言的吗?

  某营员:我提一个建议,现在开着空调,有凉风过来,对一会儿打坐不利。

  明海法师:我们打坐的时候是把空调关了的。我们刚才的问题涉及到我们打坐的常识,就是我们打坐时要回避风,回避寒气。因为人在静坐时身体都放松,毛孔都打开了,所以如果有风过来,有寒气过来,很容易落下疾病。平时你们在家里打坐时要有一块包腿的毛巾,打坐时包上。但另外一方面,你打坐的房间要通风,不能特别憋,要有新鲜空气进来,这样的情况下,要让新鲜空气从你的正面过来,正面过来不会伤害我们,不要让它从侧面,更不要让它从后面偷袭我们,那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某营员:明海法师,我想问一下,打坐的时候,时间长以后我的后背也有些疼,不知是否姿势不对还是哪的毛病?

  明海法师:如果你以前没有打过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养成一个不良的姿势导致后背疼,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是过去有可能你的身体着了凉,受了风,那么现在打坐静下来,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包括上午一位营员说她腿都木了,恐怕也是以前腿上有寒或受风了,现在打坐就表现出来。刚才我说打坐是在跟自己在一起,关心一下自己,平时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心灵的很多问题自己没注意,打坐时就出现了,它出现了正好,出现了我们就可以解决它。

  某营员:明海法师,上午您说坐禅就是静虑,有序地去想,现在我想问的是,如果眼睛看很多地方,就收不住自己的心,如果集中在一个地方,鼻尖上,就容易昏沉。还有一个问题是,坐禅能达到专一、宁静和喜悦是否跟一个人的悟性和善报有关?为什么刚才有女营员讲很快就能达到这种境界,而许多男营员却感到还是痛,而没有体验到那种宁静和喜悦呢?

  明海法师:男营员里面肯定也有很多有很好感受的,不过他们有的没有讲。再有,就是我们在打坐时得到这些体验都不要特别在意它,同时这些体验在刚升起的时候,它是不稳定的,比如也许今天下午打坐像高山流水,很舒服,那么明天,下一次打坐,这中间发生了几件事,跟别人吵了架,或做了一次买卖赔本了,可能就不是高山流水了,就是狂风暴雨了。它不稳定,出现了这种境界要让它稳定、持续、坚固。等它稳定坚固了以后,还要再放弃它,已经完全有了,就放弃它再往前走。还有你刚才讲到的善报,每一个人打坐都会有进步,都会有好的体验,当然有的人可能在过去世打过坐,修行过,他有一些积累,现在这种积累在重新打坐的时候,他表现出来,这样的人进步快,这是真的。但是不管是进步快还是进步慢,或者以前有没有积累,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去做,都会有收获,这是毫无疑问的。

  某营员:数息是调整心态,进入禅定的一种方式,如果通过数息能够很快进入比较深的禅定,那时是否还需要数息?另外我建议大家,一开始要数息,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去操作去实践。谢谢明海法师!

  明海法师:他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就是在我们静坐刚开始是数息,数到一定时候,心就很静了,觉得那时候再数一、二、三、四很多余,没必要,那时就可以不数了。刚开始是要数的,当你的心很静,不需要靠这个数字就已经很专一在呼吸上了。在智者大师关于禅坐的法门里面还有“随”,就是不数数,只是随着它注意它,在呼吸上随着它,不是特别用力气,数数毕竟还是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心很静就可以不数了,但是你每一次打坐刚开始时还是要数一数,然后放弃,保持在宁静的状态,继续坐下去,可以这样。

  (休息,继续打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