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持斋戒,《大乘义章十二》曰:防禁故名为戒,洁清故名为斋。」防禁也就是防恶,防止我们造作一切不善业。世尊像这些教诫,我们都称它为戒,或者是戒律。洁清故名为斋,斋是过中不食,要知道过中不食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戒者,《四分律音义》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婆罗,此译为禁。戒者亦禁义也」。这从字来解释这个字。「斋者,谓不过中食。正午以为正时,以后为非时。时者宜食,非时则不宜食。不过中食(即常言之过午不食),名持斋」。这个过午,一定要知道这个午是中午,因为午时从十一点到一点钟都是午时,而佛经里面讲过中不食,不是讲过午不食,过午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一定要知道这个午是中午。中后的午就非时,就不能吃东西,这叫持斋。「又《南山业疏》云: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斋者,以清心之不净也」。这个清是清除,把心中的不净清除掉,这是斋的意思。
「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八关斋戒,「及摄大小诸戒」,这个意思很广。「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这几句话说得非常重,戒为什么是人师?因为它是生活的规范,这个规范的标准是以圣贤为标准,学佛就是学圣、学贤,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所以无论是修道或者是在俗,大家都对它尊重奉持,这完全是从事上讲的。心为业主,业是造业,净业、染业、善业、恶业,心是主。大乘结罪完全是在心,你用的是什么心,大乘教是论心不论事,小乘教是论事不论心,这里头的差别非常之大。譬如杀业,大乘起个念头想杀他,并没有真的杀他,已经破戒,这个杀戒的罪就成立了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