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每个人自己活好更重要,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人最终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这是物质和金钱都替代不了的,就像我们需要亲人的关爱一样。”
——正慈法师
晶报记者对话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
深圳新闻网12月20日讯(晶报记者 习风)一副眼镜,加上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的学历,让人们很自然地称他“学者型和尚”。事实上,读书的确一直伴随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的修行,他甚至把读书和参佛放到同等位置上,在他的心中,“佛学必须以文化为载体,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佛学弘扬佛法都是空谈”。
读书未必青灯黄卷
现代工具大可利用
晶报:有人称你为“学者型和尚”,你怎么来看待这个称谓?你认为一个和尚是不是应该有学问?
正慈法师:我不是学者,我就是一个和尚,一个出家人而已。至于说一定的学识和素养,那是必须要具备的,如此才能更好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才能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才能够做好我们的工作——弘法和利生。
晶报:中国历史上有学问的和尚很多,近现代也不少,为什么现在反而少了?
正慈法师:以前资讯不是很发达,人向外攀缘的也少,能够潜心修行。现在人能静下来学习很难了,不容易像以前出家人那样下功夫。现在很多地方还处于修建寺庙的阶段,真正让出家人学习的环境有待时日,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也会有改观。社会对出家人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高的出家人以后一定会多起来。
晶报:你认为一个和尚至少要具备哪些方面的学识?
正慈法师:作为出家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和僧格的培养。要真修实证,成就人格、僧格,以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而不完全是以学识见高低。当然,也应该了解这个社会,不应拘泥于哪一个方面,应该多涉猎一些。这样才能与这个社会同步,才能更好地用佛教的精神和智慧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
晶报:过去佛教徒都是青灯黄卷,你怎样看待现在不少和尚手上的iPad?
正慈法师:这只是一个使用工具而已,现代的手段,不应该成为人们不理解的理由。其实出家人还是以寺庙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修行,并没有太多改变,只是工具和手段多了一点而已。时代在改变,作为出家人使用现代工具,也是融入这个社会的途径。
将自己融入时代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晶报:佛教讲的是出世法,而更多人都在世间,您怎样看待出世间法对世人的教化?
正慈法师:佛教本身具有化导世俗的功能。佛法的目的是使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而人毕竟最终是希望得到一种解脱,超越世俗,所以佛教指导人们从苦乐参半的过程中得到解脱,在人格和精神上得到一种升华。
晶报:中国历史上称道一个好人总说他有“菩萨心肠”,一个出家人受到的敬重可见一斑。
正慈法师:一个人,真正具足了出世的出尘之志,怀揣着一颗热诚的对世人的菩萨心肠,那么他对做人做事,都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应对世间世俗中的一切。明因识果、明辨是非,为自己的言行负起责来,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为因果报应如影随行,就好比一个人始终想摆脱自己的影子,是不可能的,故有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之说。
晶报:看了您的博客,发现您相当勤奋,目前正在做些什么工作呢?
正慈法师:我最近想整理一下自己着力研究的华严宗的著作并出版。今后会更多关注我们正在建设的药师佛道场,弘扬药师经、药师法门,让更多人学会珍惜生活,让药师佛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
晶报:您是一个方丈,是省佛教协会会长和中国佛协副会长,还是省人大常委,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会否影响您的修行?
正慈法师:作为一个出家人,有这么多职务,的确会影响他的学习、修行和生活。但我们这代人注定要站出来付出,为佛教做点事情。老法师走得差不多了,年轻的太小了,我们中青年法师理应站出来。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将自己融入大众中,融入时代中,这种工作和阅历本来也是一种修行。
人可以没宗教信仰
但不能没宗教情怀
晶报:您接触的信众一般是哪类人多,在我的印象中多为老年人。
正慈法师:过去的确以老年人居多,但近十年来,很多中青年、知识分子、生活条件不错的人,甚至许多大干部对佛教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可喜局面。因为社会和谐离不开宗教力量。人们对佛教有了更理性的认知和追求,就会更加注重对信仰的重建。
晶报:出家是一个层次,信众是一个层次,不信教的人又是一个层次,您在传经布道中有何种区别?
正慈法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肯定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开导,也就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但主要是用佛法的思想、精神、教义去引导人们向善的方向去发展,也就是怎样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吧!
晶报:为什么许多不信佛的人仍旧对佛教感兴趣?作为普通人,如何让佛教教义为我所用?
正慈法师:佛教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深影响着国人。应该说佛教的慈悲、宽容、平等,智慧,因果,已经深深扎根民间。所以,中国人在经意不经意中,都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宗教情怀。
晶报:出家人的素质如何?有没有出家人还俗,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正慈法师:目前佛教发展势头比较好,对我们来说比较尴尬的事情就是佛教出家人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我觉得在今后,佛教最大的问题还是僧才培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佛教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出家的原因,各有因缘,但都是与佛有缘。出家和不出家,也要尊重他的意愿。信仰是自愿的,这是不能勉强的。
对顺境逆境都该承担
学会去消受去转化
晶报:作为出家人,您认为现代人怎样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
正慈法师:人生不仅仅有压力,人生也是需要压力的。这就好比快乐与痛苦一样,它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消受得起快乐时光,也需要消受得起压力与痛苦。所以我们对顺境、逆境都应该有承担。有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面对,从心态上改,去接受它。把心态改变了,这些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晶报:信息时代谁都知道别人是如何在过日子,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应该如何比较?
正慈法师:首先还是自己要面对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因为每个人成功也好,更多是一种付出。你付出后得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你才会珍惜它。别人有的是别人的,自己付出后得到的虽然不一定能跟别人相比,但是是自己付出的。每个人的环境、能力、遭遇都不尽相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心安理得。每个人自己活好更重要,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晶报:前天我在书城买毛笔时,看到一个卖笔的小孩在纸上写着“这个世界不公平”,你怎样理解公平?
正慈法师:公平是我们每个人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的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去争取,才能得到。社会、政府、各界人士都在努力。当然绝对的公平是很难的,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要乐观面对。
晶报:从佛教的眼光来看,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有所作为。
正慈法师:做任何事情,除了方法外,要投入,认准方向,要坚持,并且承担,这是最重要的。要有一种为法、为教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精神,才有大的作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大的方向目标既定,那么专注、投入的力度,注定了你人生的成就和成败了。经上有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钱和权并没有罪恶
关键是使用他的人
晶报:作为世间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您如何理解这种事业?
正慈法师:一切事业,皆看发心。我们弘法布道,也是在这个世间做。世间人的事业,也可以成为出世间的事业。世间与出世间,区别就在于是自利还是利他,是执着还是不执着。世间人的事业,一般自利的成分要多一些。出家人则从发心出家的那一刻起,就发誓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也是每个佛教徒必须明白的道理,而且要躬身修践,直至临终。
晶报: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钱至上并无不可。
正慈法师:现在中国人成了物质的奴役,但这肯定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的生活分成三个层次:一个是物质生活,一个精神生活,再就是信仰生活,而且是逐级过渡的。人最终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这是物质和金钱都替代不了的,就像我们需要亲人的关爱一样。
晶报:本焕老和尚常说让人“当大官,发大财”,您怎样理解这句话。
正慈法师:度自己方能度人。其实钱和权并没有罪恶,关键是使用他的人。所以,不要谈到钱和权,就觉得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晶报:许多企业家都是先靠剥削起家,发财后再做慈善,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正慈法师:这种变化说明,做善事也是需要人来引导的。这个社会不缺慈善家,而是缺乏人来引导走上正路。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慈善家,就好多了。有责任的企业多发心,为社会做一些善事,也是一种企业的优良文化。
○正慈法师简介
正慈法师12岁在湖北东方山弘化禅寺出家。1990年考入中国佛学院本科班,1994年考入研究生班,成为中国佛学院1980年恢复以来培养的19名硕士研究生之一。1997年11月回东方山弘化禅寺升座方丈,2002年当选湖北省人大常委。2007年12月当选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2010年2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出版有《茶禅的味道》和《出家人的样子》两本散文集,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被称为“学者和尚”。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