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执相应染,依二乘解脱,及信相应地远离故。
二者、不断相应染,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依心自在地能离故。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
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缘相故。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义云何?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
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灭。
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
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如风依水而有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无所依止;以水不灭,风相相续;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无明亦尔,依心体而动,若心体灭者,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法起不断绝。云何为四?
一者、净法,名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
三者、妄心,名为业识。
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
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此亦如是:直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著,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念熏习,二者、增长取熏习。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
二者、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
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
二者、所起见爱熏习,以能成就分别事识义故。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分别事识熏习,依诸凡夫,二乘人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渐趣向无上道故。
二者、意熏习,谓诸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槃故。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
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答曰:真如本一,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已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差别;我见爱染烦恼,依无明起差别;如是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唯如来能知故。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差别缘者,此人依于诸佛菩萨等,从初发意始求道时,乃至得佛,于中若见若念,或为眷属父母诸亲,或为给使,或为知友,或为怨家,或起四摄,乃至一切所作无量行缘;以起大悲熏习之力,能令众生增长善根,若见若闻,得利益故。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近缘,速得度故。二者、远缘,久远得度故。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行缘,二者、受道缘。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