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微 作者:弘学
第八章中国净土教义的宏扬者
第一节慧远大师
净土宗实为唐代善导创立,成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故名净土宗。又因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莲社念佛,故而又称莲宗。净土宗虽名为宗,却无法脉传承。历代祖师,均后世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而推定,前后并无传承的法统关系。据近代印光法师撰《莲宗十二祖赞》,是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株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印光大师被其弟子推为十三祖。净土经典很早就被传译中国,但结社专修宏扬净土者,则始于东晋慧远,故他为中国净土初祖。
慧远(334-416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崞县东部)人。出身于仕宦家庭,从小好学,13岁随舅父令狐氏游学洛阳、许昌,阅读了大量的儒家、道家典籍,深受儒家和玄学的熏陶。21岁时,他欲渡江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随名儒范宣子隐居,适值战乱,南路阻塞不通未能成行。当时高僧释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寺弘法,远近闻名。慧远前往参见,就道安法师闻讲《般若经》,豁然有所领悟,乃与其弟慧持共同落发出家,执弟子礼,昼夜精进,领受其教。其后与同学四百馀人俱随道安法师前往襄阳(湖北襄阳)。苻秦建元十五年(379年)苻坚之军攻陷襄阳,道安随伴还长安(今陕西西安),慧远与道安法师分别,率弟子数十人到荆州(今湖北江陵)住长明寺。东晋太元六年(381年)始入庐山,宿龙泉精舍。时有江州刺史桓伊,特地为他建立了东林寺。从此,他一直居于庐山,三十八年间足不出庐山虎溪。为佛教的发展精进勤修,成为南方佛教的杰出领袖。
慧远大师在东林寺内别置禅林,管建龛室,立图写佛影,又自武昌请阿育王像,率众行道,昏晓不觉。太元十六年(391年),迎请罽宾(今克什米尔)沙门僧伽提婆来庐山,重译《阿毘昙心论》及《三法度论》。翌年,遣弟子竺法领至西域,求取梵文佛经。当时,慧远声望四闻,道俗多不期而至,望风遥集,沐浴佛化。元兴元年(402年)七月,与刘遗民、雷次宗等凡一百二十三人于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极乐世界,修念佛三昧,此所谓庐山白莲社,即为结社念佛之始。当时刘遗民作誓文,后又各赋诗赞咏净土,集为《念佛三昧诗集》,慧远大师并为作序。翌年,桓玄于江东自立称王,以为沙门应敬王者,慧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并闻鸠摩罗什来长安,即遣书赠物通好,就大乘中之深义,分十八科质其疑点,向罗什请教。姚秦弘始七年(405年),鸠摩罗什译出《大智度论》,姚兴送论并请为之作序(按:现传《大智度论论序》为僧睿所著,而慧远大师所著为《论抄序》)。后来,慧远抄其要义,撰为二十卷。接着北天竺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僧人佛驮跋陀罗离长安而来庐山,慧远请译出《达摩多罗禅经》等,并受禅法。
慧远大师居庐山三十余年,影不出门,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初罹疾,至六病如困笃,大师耆年皆稽颡,请饮酒不许,又请饮米汁(当为(左米右劳)糟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而饮用,乃命律师检阅律制,得饮与否?然而检阅律制还未获结果,慧远大师便示寂,世寿八十三岁。仍葬于庐山之西岭,堆石为塔,谢灵运为撰碑文。慧远大师著述甚多,《梁高僧传》卷六说:慧远著论、序、铭、赞、诗、书五十余篇,集成十卷,名为《庐山集》,亦即遗文全集。《历代三宝记》第七及《大唐内典录》第三,列慧远大师著作有:《大智度论要略》二十卷、《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三卷等,凡十四部三十五卷。其中《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左礻右旦)服论》、《明报应论》及《三报论》收于《弘明集》第五。《念佛三昧诗集序》、《大智度论抄序》等诸篇收录于《三藏记集》、《弘明集》、《广弘明集》等书中。
慧远之结社念佛,是依念佛三昧而见佛,以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当时《观无量寿经》等尚未译传,因此其念佛思想是基于《般舟三昧经》。他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中说:“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知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耳目之所至,而闻见行焉。”这就是说,明一心专念,止寂他想,得以亲见佛之境界。刘遗民《白莲社誓文》谓:“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呎尺,与求之无主,则渺茫河津。”也是说念佛三昧功高易进。慧远在《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中说:“遗民精勤偏至,具持禁戒,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足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遗民等得念佛三昧,常得见佛。”可知庐山结社念佛,乃是专依于《般舟三昧经》,以期佛身见佛。
在《罗什法师大义》卷中,记载慧远就定中所见之佛,质疑于鸠摩罗什,罗什为之解答。慧远大师问:“三昧空中见佛,《般舟三昧经》多引梦为喻,如梦往他国与人会谈,然梦是凡夫之境界而不实,或起惑又不解,皆是出之于自己。而彼经说依念佛三昧见佛,问法,决其疑网。若此佛同梦中之所见,则唯是我想之所造,即不过想象中之佛而已,故此佛不可能为我等断除疑网。反之,若真感外应,则不得以梦为喻。又此经说依持戒无犯,行者功德力,佛之威神力三事得定。其所谓佛之威神力为是指定中之佛,或外来之佛?若是定中之佛,若是我想之所立,此威神之力毕竟不过出之于我。则是定外之佛,则是梦表之圣人,不当以梦为喻。”
鸠摩罗什对慧远所问,作了回答:“见佛有种种方法,或自得天眼,天眼见佛,或以神力飞到十方佛所,见佛问法,断诸疑网。或未离欲,未得神通,常念阿弥陀佛等现在诸佛,心住一处,即得见佛,请问所疑。摄心一处是求佛道之根本,然以不信不知行禅定之法者,以为未得神通,何能远见诸佛。故今经举梦为喻,以梦力故虽有往事,能到能见。行般舟三昧,亦复如是。以此定力故,远见他方诸佛。定中见佛虽由忆想分别,然而其所见境界并非虚妄。所以者何?释迦文佛说众经,明阿弥陀佛身相具足,是如来之至言。又《般舟经》中,种种设教,当念分别阿弥陀佛在于西方。不仅此也,佛身有决定相者,即忆想分别所作称是虚妄。而经说,诸佛生皆从众缘生,无有自性,毕竟空寂,如梦如化。若然者,如说行见诸佛身,不应独以虚妄也,若虚妄者,一切悉应虚妄。此《般舟三昧经》举梦为喻。”
慧远大师以梦是虚妄,喻之定中所见之佛亦是虚妄,即以唯识论中所谓独影境而疑惑。鸠摩罗什说梦不过是例喻而已,定中之佛并非如梦境之虚妄,乃是由三昧定力故,远见现在西方之阿弥陀佛,可以唯识之所谓带质境加以解说。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序》云:“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人斯定者,味然忘知,即所像以成鉴。”接受了鸠摩罗什大师的观点,则如来为从外来应使行者可以见到佛身之说。
净土法门最重实修,慧远大师不仅使自己于澄心系念之中,证入念佛三昧,临终往生净土,亦使东林寺之专修僧俗大众,精进证入念佛三昧,亲睹西方三圣,往生净土者,亦不在少数。据说当时法道振兴,往来近三千人之多。其中,白莲社结众有一百二十三人,知其名者,依《出三藏集》第十五,有彭城(今江苏徐州)之刘遗民、雁门(今山西代县)之周续之、新蔡(河南新蔡县)之毕颖之、南阳(河南南阳)之宗炳。《梁高僧传》第六列举以上四人之外,并载有豫章(江西南昌)之雷次宗及张莱民、季硕等三人。另在唐飞惕之《念佛三昧宝王论》中,则列有慧持、慧永、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中、周续之,阙公则等人。《东林十八贤传》中刊出慧远、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当系慧睿之误)、昙恒、道晒、昙诜、道敬、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共十八人,称为东林十八高贤。此外,还有未载入莲社诸贤,为当时名士的陶渊明、谢灵运、范宁三人。由此,可知净土初传之盛况。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