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学佛要克服两种障碍

发布时间:2024-11-18 01:21:30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学佛要克服两种障碍

学佛要克服两种障碍—“我慢、过于脆弱”

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也不能太脆弱了,学佛有两种障碍,一是我慢,另一种就是过于脆弱,自己看不起自己,也叫做自轻凌懒惰,“我不能学,学了以后可能不懂吧”,这种心态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如果你很傲慢,那看看你《入菩萨行论》背得怎么样?假如《入菩萨行论》的颂词全部背完,也背得挺不错,再把五部大论的颂词全部背完、《入菩萨行论》的讲义全部背完,若能这样,那傲慢也值得,你确实很了不起。不然的话,光是文字上会读,凡是认得字的人都会,我不认为你已经学懂了。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在我面前听《入菩萨行论》已经几遍了,在其他法师面前也听过几遍了,合起来可能有六、七次,尽管如此,他们还愿意在别的道友面前学习,不耻下问。所以,你们不要不懂装懂,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实际上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说不出来,若以世间学问为傲慢的资本,这是学佛的一大障碍。打个比方,如果有人是个小学生,他自认为没有能力,所以一直认认真真地背颂词、学习里面的内容,而有人是个博士生,他认为自己肯定懂《入菩萨行论》,所以得过且过,看完就算,这样过了一百天后,到底谁的境界高?我认为没有傲慢心的小学生水平高一点,相不相信你们自己看吧。

过于傲慢不合理,过于谦虚也不合理。有些人实在太谦虚了,明明自己的水平不错,但如果让他们辅导,“我不能辅导,我不行”,好像没有一点勇气,这种谦虚实际上也是修道的障碍。

不仅是佛教,世间中太谦虚的话,别人也是不认可的。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人的谦虚,他们始终不习惯。以前上师去西方国家时,经常要求我们尽量跟他们的心态相应,但他们的有些心态确实跟我们的不同,比如说,他帮我做一件事情,我说“非常感谢,你特别辛苦啦”,一般的回答应该是“不客气、不客气”、“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但他们不是,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我们平时请客也好,说话也好,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如果过于谦虚,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弘扬佛法,甚至对待世间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不卑不亢——不能太自卑,也不能太傲慢。

太过谦虚的反作用,用一个世间的例子来说明:两百多年前的军事家李鸿章,有一次在国外的宾馆招待一些外交官员,席间他客气地说:“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对大家招待不周,简单准备了粗茶淡饭,望大家谅解

。”因为他当时比较出名,这句话后来就登了报,第二天宾馆老板来找李鸿章打官司,他说:“你们中国人自己骂自己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说我做的是粗茶淡饭?”

无独有偶,前几年北京有一个金教授,跟几个明星和一些重要人物到俄罗斯。其中有个明星长得比较好看,打扮得也非常得体,国外有个人说:“小姐,你长得非常漂亮,衣饰也很有品味。”这个明星谦虚道:“多谢你的夸奖,我不漂亮,也不会打扮。”那个人听后特别不高兴,他对金教授说:“这个明星很奇怪,难道我没有鉴别能力、没有欣赏品位吗?”

所以,到了西方国家,别人夸奖你穿得好看,你一定要说“好看好看,这衣服是很不错的”,如果回答“我是瞎穿的,穿得非常不好”,对方马上就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我评价你是有一定的智慧,有这个能力,并不是随便判断的,如果你否定了的话,难道我连欣赏衣服的能力都没有吗?所以,各个地方的习惯传统都不相同。

寂天论师说“我没有利益众生的心”,可能是印度人的一种传统吧,按照藏地传统,一个上师说自己没有利益众生的心、讲得非常不好,大家就会觉得他特别谦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上师如意宝以前常在课堂上谦虚地说:“我不是列绕朗巴的转世,我没有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果在西方国家,你说没有能力利益众生、没有能力讲课,他们马上对你说:“没有资格的话就下来,不要上去讲了。”所以每个地方的传统是不相同的,我们今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既要观察环境,也要观察人们的心态,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感想,我们的话不仅要能触动自己,对他们也要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于谦虚,也不能过于傲慢。平时大家辅导、参加讲考,不能太脆弱了,但也不能太傲慢,如果觉得自己三藏十二部全部精通,但真正问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样也不太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