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因为什么机缘进入佛门,无论跟随的师父是小乘、大乘或金刚乘,每一个佛教徒必须学习的,就是伟大佛陀所留下的教法。佛陀基于对众生的慈悲,将所证悟的佛法教导给众生,留下无比珍贵的佛教经典,使得我们这些追随者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后,还有机会可以闻思修学。
有一部分人,之所以学佛,是因为前世修行的累积及福报的成熟,所以今世自然对佛法产生信心
。这种信心又可分为两类。有些人一出生,父母或家族就是虔诚的佛教徒,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中便获得了丰富的佛法知识,慢慢长大,他们对佛法的虔诚根深蒂固,能够如法地修行,在薰陶中逐渐有所改变。因为这样的虔诚,也许他会出家修行,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脱离轮回。如果是大乘佛教徒,更会尽一已之力度化一切众生。这些是最幸运的人。另一种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因缘慢慢成熟,于是有机会透过探讨佛法理论,借由闻思修佛教经典,听闻许多大师的开示等等,才逐渐领悟佛教的伟大,因而生起虔诚心进入佛门。这一类人在佛教徒之中,占了很大比例。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想要从世间的种种困扰或苦难中解脱出来,而接触佛法。也许是身体有疾病或心灵有烦恼,甚至有些人是为了躲避战争、逃避法律制裁、或为了温饱等世间因素才出家。基于这些因素而学佛的人,当然不在少数。
正因为大家一开始,是依各式各样的因缘进入佛门,因而形成了佛教徒的多元化,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但幸运的是,皈依三宝以后,接受了伟大的佛法教育,所学经典都是教导我们如何远离恶业,如何积德行善。
在佛陀的教育当中,远离恶业,重点即是不要伤害众生。“不要伤害众生”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意义却非常深奥。
全世界有非常多的宗教,大部分所说的“不伤害”,对象仅限于人类。对其他宗教而言,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生命,几乎只是为了提供人类需求而存在。所以,这些宗教虽然也教导了对人类的慈悲,但对其他动物却不是。而佛教中的“生命”,不仅仅是人类与动物而已,还包括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其他众生。
佛教把一切有情众生分为六道。虽然天人跟阿修罗表面上过得比我们好,但依然还是处于轮回之中,要感受轮回之苦,所以我们也要慈悲他们,不去伤害。那对于比人类面临更多痛苦的地狱、饿鬼、旁生道的众生,更应如此对待。所以,佛教中的不伤害众生,是从肉眼可见的一切,人类、海里的鲸、豚及陆上的大象等形体庞大的动物,微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都一一包含在内,这样的包容与慈悲,无与伦比。
佛教认为,六道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是任何宗教都无法相比的。但不伤害众生,并不代表对他们有慈悲心。小乘佛教有没有慈悲?当然有,很多小乘的罗汉或信徒,有着对众生的悲悯之心,不去伤害众生。但大慈大悲的心,不只是不伤害,进一步还希望他们都能脱离轮回成佛,也就是菩提心,这样大慈大悲的心,是小乘所没有的,也是大乘与小乘最大的差别。
无始以来到今天,我们已经轮回很久了。依照佛经所说,我们在轮回中因为痛苦曾流的泪,远比这世界的海水还要多,曾经转生为蚂蚁般微小生命的躯体,若堆积起来,比须弥山还高。因此,如果维持现状,就会继续轮回,遭受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从中脱离出来。
是什么让我们一直如此轮回呢?无明。概括地说,无明就是我执,也就是根深蒂固地认为自我的存在是真实不虚,恒常不变的。这个“自我”是一个生命体的国王,主导着我们的生命。经常因为“我”的快乐或痛苦,得到或失去,欢喜或厌恶,带来起伏不定的情绪,心因为种种不稳定的喜好去追求,往往变成虽然想得到快乐,但过程中更多的却是造作恶业,因果相循之下,得到的苦,自然多于乐。《入菩萨行》第一品说:“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众生想要得乐离苦,但所作所为往往背道而驰。
对于这个“我”,如果不曾观察思考,无法知道它的力量如此强大,但当有机会往内慢慢观察,揭开它的本来面目时,就会发现它只是一大堆混浊的杂念、妄念的聚合,并无实体。一切痛苦源自无明,烦恼的根源是我执,而唯有智慧,才是唯一对治我执烦恼的方法。所以,破除“无明”必须要有高度的智慧,这不仅需要累积无边的福德资粮,还要舍弃对万事万物的贪执。
为了对治无明,佛陀讲解因果,种种剖析的方法,我们需要依靠闻思佛法经典,才能获得。每个众生都本具备佛性,在内心深处都具备佛菩萨慈悲、智慧的那一面,只要我们愿意让它投射出来,就像拨云见日一样,透出光芒。闻思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烦恼障蔽的乌云,让我们的慈悲与智慧能够显现。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