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色空观,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发布时间:2023-09-21 01:22:34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色空观,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又名《情僧录》,其中蕴含着佛教思想中的色空观念。戚本的第一回就说:空空道人“因毫不干涉时事,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

对空的执着,也是一种迷妄,整部作品的色空思想浓厚,书中许多地方,都有作者曹雪芹对色空观的理解阐述。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曾说过,好了歌是读懂《红楼梦》的关键。

聚无多

小说头回中的《好了歌》,就带有明显的空幻意识。

且看一个疯癫跛足道人口里的《好了歌》,与佛有何关联。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谈及神仙,有人认为是道教思想,求长命百岁。佛家才看透生死,人生世事,终归是一抷黄土,最终都是一场空,颇得佛家色空三昧。所以道人念完此诗又笑了:“.......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人世无常,万境皆空,到头一梦,这样的意识,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

如《飞鸟各投林》云:

醒梦、归梦、入梦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短命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世间诸法无常,作者告诫世人,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若一味痴迷情执,势必枉送性命。

最末一句,强调观色悟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便是作者人生最后的归宿,空掉一切,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暗喻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假相。虽说是空,但又有若干缠绵悱恻的恋情,如同水月镜花,看似有却非真。

求不得苦,情执烦恼

《枉凝眉》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真真假假,充盈在《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关系中。对《红楼梦》中所呈现的色空思想,在古代批评家早就有所认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就把《红楼梦》的主要意旨和基本思想概括为 ,“戒妄动风月之情”和“情、淫、幻、空等观念。

生性敏感,情感丰富的曹雪芹,已经感受到世纪末的沉闷,也提出了人生向何处去的哲学问题,并艰难的寻找答案。

佛教在盛唐非常兴盛,一直沿袭至今,想来曹雪芹也是信佛者,但不敢妄言是否信极深。

宝、黛情深意长

在书中,喻意深刻的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的轮回理念,都在其中。对作者本人而言,对所存在事物进行本质的演绎,讲因果的不昧,说世事的无常,使人们看后,会思考人生的不易。

人纵有千条妙算,可天自有一算!“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世人,终难定!”

因此,也让我们生起出离世间苦之心。看淡些富贵功名,一己私利。有慧根之人,更会生起一心向佛的心意,在学佛中,学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地生活。

众姐妹

以梦开始,以梦终了。生如同幻梦,诸法本性空。世人到尘世走一遭,经历了悲欢离合,又匆匆的离去。荣、宁二府,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摆脱不了火烬烟飞的厄运。宝黛情深意长,也落个生离死别。大观园里众姐妹,终究逃不了颠沛流离,身委尘土。

通过写《红楼梦》曹雪芹也了却一抹心尘挂碍,红楼今犹在,唯有风月鉴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就删。

曹雪芹佛教佛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