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释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二句八字,是众生往生与弥陀正觉,相依不离、相待而成之誓言。
第十八愿总共三十六个字,前面二十个字是愿——发心立志,后面二句八字是誓约。
“愿”跟“誓”是有差别的。有愿未必有誓,有誓必定有愿,有了志愿就有目标、方向,就会去寻找种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可是成就与否,却未必百分之百,有的人是随缘量力,对于能不能达到目标就听天由命,这就是有愿而没有誓。如果有愿又有誓,就会无论如何非达到目标不可,如“不达此愿,誓不为人;不达此愿,誓不成佛”。法藏菩萨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能使十方众生往生,誓不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节深切誓愿感天动地
誓愿,如果是以身心性命来做赌注的话,这种誓愿可说非常深切,不但感动人心,而且能动天地泣鬼神。
小时候读汉学,其中《幼学琼林》里有一句话说“白虹贯日而荆轲歌”,当初对这一句的印象就很深刻。这句的典故是什么呢?有一段词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起来很壮烈,很慷慨,这就是“白虹贯日而荆轲歌”的典故。
一、白虹贯日荆轲歌
战国时代,有一位壮士名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的付托而去刺杀秦王。燕国太子和几位友人要送荆轲到秦国去完成这个壮烈的任务,到了河南北部易水的地方作了生死的诀别。为什么说是生死诀别呢?因为这一去,不论任务能不能完成,荆轲都必须付出身心性命,而且必定是惨死,但为了达成愿望,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可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易水边,荆轲当下就唱起了这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去不可能再有生命回来了,壮怀激烈,精诚感天,当下白虹贯日。这说明,人世间有超越、不寻常的愿行,往往天象就有不一样的变化。
有关荆轲的故事,在《千家诗》里也有记载。有一位诗人骆宾王,有一天到易水边舒展他悲壮的心怀,写下了一首有名的五言绝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此地别燕丹”,荆轲就在这个地方与燕国太子作生死之别。
“壮士发冲冠”,当荆轲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旁边的几位朋友当下也是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所以说“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几百年前的荆轲已经不在了。
“今日水犹寒”,可是现在易水还是同样寒冷。也就是说,他的事迹一样感动着现在的人。
二、真心诚心的格言
有关真心诚心的格言,以前我也抄了一些,时常在背诵,譬如:
凡事真心。
这四个字在我们《宗风·俗谛》里也有引用。
千古异行,都成一点真心。
真诚能够感动人。
真诚极处感泣鬼神。
物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动人,人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动天。
性真之地,原不以施报论;至忠至孝,皆是痴拙人做得出。
“凡事真心”,不管对任何人、任何事,乃至小小动物,不管别人知不知道,我们都要付出真心,不要欺诈、虚情假意,要身心一致、心口一如。“真”非常重要。
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至心就是真,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是把“真”摆在最前面,所以说“凡事真心”。
“千古异行,都成一点真心”,古今中外不寻常的事功之所以能够成就,就是在于这永不改变、至死不渝的真心。
“真诚能够感动人”,我们真诚待人,或许有人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要人感动,非得真诚不可。
“真诚极处感泣鬼神”,真诚到了顶端,能够动天地泣鬼神。
“物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动人,人之真性到十分可以动天”,都是同样的道理。
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可以说是没办法形容的。因为不仅超越世间任何人的誓愿,而且超越一切菩萨乃至十方诸佛的誓愿。阿弥陀佛说如果不能使十方众生往生到他的极乐世界,他就永不成佛、誓不成佛,这个誓愿是多么深重
!三、天地普赞,决定必成
所以,当初法藏菩萨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以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这样的愿行与誓约,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是怎么形容的呢?
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
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当初法藏菩萨发这个誓言的时候,“应时普地六种震动”,从天上降下了妙花,四周充满了天乐,空中又赞叹、保证说:“决定必成无上正等正觉!”决定必使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天地之间,诸佛菩萨、一切神灵都来赞叹、证明。因为他所发的誓言非常的真,此生不成来生,来生不成再来生,生生世世,所以说“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