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第十八愿善导释》111 人生之夕,念佛向西

发布时间:2023-09-20 01:23:09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第十八愿善导释》111 人生之夕,念佛向西

(三)指方立相论

关于“弥陀成佛,现在西方”的“西方论”,有几个名词:

指方立相论:西方说,无边说;平等观,差别观;此土入圣,彼土得证。

这几个名词,我引用前人的解释来作说明。

由阿难的启问、世尊的回答,可以知道安乐净土所在之处。关于阿弥陀佛的净土位于西方,古来有很多的议论。或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之说;或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都在我们的心中;或说娑婆就是常寂光土,离开娑婆的此土,别无极乐的西方世界……可说议论百出。

但是以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遵守“指方立相”(指出方向,分辨色相)的纲格,“指方”就是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指出“西方”;“立相”就是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所以,净土宗的纲格是“指方立相”,而不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不是说“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常寂光土,所以没有西方净土、十方净土。净土都离不开自心、离不开娑婆,西方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一种方便说”。

1.西方说、无边说

关于极乐净土的所在,为什么会生起种种的议论呢?因为在同一部《无量寿经》当中,说极乐净土是“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又说“恢廓旷荡,不可限极”。天亲菩萨也在《往生论》中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而《大经》在另一段文中又说“现在西方”,净土既然是恢廓无际的话,就不能只限于在西方。一方面说“无边”,一方面说“在西方”,就难免引起议论。

2.平等观、差别观

这样相反的解释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平等观”与“差别观”。

若从“平等观”来看,本来没有所谓“净”与“秽”的差别,所以,净土可说是“恢廓旷荡,无边无际”的。

若从“差别观”来看,就如“证悟的佛”与“迷妄的凡夫”,当然有所差别。因此,以凡夫迷妄为因所成的娑婆世界,和以佛愿行圆满为因所成的极乐净土,就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阿弥陀佛净土何以在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的原因。

西洋人东洋人喻

以人类作譬喻,就平等观来说,西洋人与东洋人同样都是人类;但就人种的差别观而言,两者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异。其道理是一样的。“平等”与“差别”二者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本体是一,无二也无别。就人类、人种来讲,也就是人类之外没有人种,人种之外也没有人类的存在。

波浪海水喻

同样,如来的净土,“有限的西方说”跟“无限的广大说”,也只是表示同一物的两面,一体两面,一个非两个。“差别”和“平等”也就如同波浪和海水,风平浪静时的海是水,惊涛骇浪时的海也是水,波浪没有离开水,“差别”也没有离开“平等”。即:不离无限而有限,不离有限而无限。虽然有限不是无限,但无限包含了有限。所以,有限在无限之内,但有限之内没有无限。

为了显出这两面,《大经》之中才会有这两种说法

3.有边无边论

关于净土“有边”和“无边”的两种说法,已如前述。然而,在佛教不同的宗派当中,在说明净土的时候,圣道门是倾向于从“无边”说起,而净土门则是倾向于从“有边”开始。

4.此土入圣、彼土得证

圣道门强调“此土入圣”,也就是在这娑婆世界修行,在娑婆世界入圣证果,所以,先体悟平等的道理,然后再出差别门比较方便。

就净土门来讲,是“彼土得证”,也就是到弥陀净土之后才入圣证果,所以,先从有限差别渐进,之后才入无限平等。

以上是从“差别”方面来说,有净土、秽土的差别。

然而,十方世界中,为什么极乐世界特别指向西方?这也是以差别界为中心的说明。因为我们这个差别的世界,“东方”表示万物的发生,“西方”表示万物的归趋,例如太阳是出于东而没于西。阿弥陀佛选择含有归趋意义的西方,特别建设安乐世界,作为我们最后的安住处。人生之夕到来之时,我们的识心就要静静地回归西方弥陀慈父的佛国,对那里有数不尽的怀慕之情。

关于净土之处的议论大体如此。不过,若再进一步深入来说,这是我们这些还在迷中的凡夫所不能推知其究竟的,我们只有仰信从西岸不断传来弥陀悲切的呼唤声而已。

这一段“指方立相论”,是就平等、差别观,有边、无边论,此土入圣、彼土得证等,来作阐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