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汉地看病期间,有一些居士告诉我,他们家乡有一位居士死后堕入三恶趣。他们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信仰佛教者还会堕入三恶趣呢?其实如果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真正的善行,就不难理解这个显现了。
无等塔波仁波切曾说:“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
。”现前由于对佛法不认识的缘故,很多信众说是“居士”,但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信仰的到底是佛教、还是外道甚至民间传统习俗。虽然日常也在行持善法,甚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所行持的善法能否成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他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这种在迷惑状态中行持善法、信仰佛教者,亡故之后能否如愿往生诸佛刹土,真的很难所言。因为无明痴昧乃轮回之根本,而佛法是遣除无明之清明智慧,若不能消尽迷惑,如何到达智慧彼岸?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就是调伏自心,断恶从善。若只改造身语而未调顺烦恼,就成了装腔作势,因为解脱不在于身语而在于内心,如六祖惠能大师曰:“凡夫口诵,圣者心行。”身语之勤做乃调心之方便,若未通达此理而以身语改造为最终目标,则本末倒置。
《因缘品》中亦云:“非以发髻非以棍。”也是告诫我们,不是留个长头发就能称为瑜伽士,不是手里拿个法杖就成为持戒者,表面之中的显现并不重要,因为外在的形象不能代表内心的真实境界。所以,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当时时以调伏自己的内心作为根本。
从初次进入佛门至今,我们从事善法的时间也不短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上供下施了多少?磕了多少大头?救护了多少生命?口中念诵了多少遍各式各样的经文和咒语?甚至打坐,也打了多少座?我想也不算少了吧。但这些善法若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只能说没有功德。像有些条件允许的一些居士家庭,说哪个寺院是他建的,哪个地方的僧众是他供的。从表面上来说,功德不可思议。但是对他自己而言有多大的功德,就要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长。
所谓的信心,以前你对某一个导师、两个导师有些信心,对某一个教派有些信心,但随着你修行进展,你的信心是否越来越普遍?你对法的理解乃至对法的信心是否越来越普遍?以前你的信心会随着自己的情绪而飘动,情绪高涨的时候信心具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信心也会退转,但现前由于长时间修法的缘故,你的信心是否自己可以自在?不再随着自己的情绪飘动?
换句话说,你的信心和慈悲心是不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相续不间断?若要是如是在增上的话,那就说明你以上从事的一切善法都称之为正法。但若没有的话,即便你从事过多少善法,自认为自己的修法有多么了不起,内心仍旧与凡夫同道,即生成办解脱的希望也就不是很大了。
华智仁波切云:“一切调伏心方便,唯一根本即正念”。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时时不忘失正念,是我们今生成办解脱的最胜根本。切记!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