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本书目的 劝信念佛
理论不如证据,事实胜于雄辩。 本书目的,均以实例作为上文所述“念佛胜易”、 念佛能得“现当二益”的铁证, 以启人信心,令人称念。 阅读本书,能使未信佛的人信佛学佛; 使学佛而不专念弥陀的人,也欣然专念弥陀、愿生极乐; 使愿生净土却信心不够的人,起决定之信; 使往生决定的人能掌握确实证据,以劝勉别人专念弥陀, 同蒙现当二益,共归安乐家乡。 《大悲经》言: 若能辗转相劝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 印光大师云: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善导大师云: 自信教人信 难中转更难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我们自己相信念佛必生的法门,也劝人家来相信念佛必生的法门,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难中转更难”。
劝人念佛
你能让人家相信净土法门,不大容易。他不能相信,摇摇头,“太简单了!你搞难一点我才相信。”他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你为我发这么一个愿,这么简单就让我往生,我不相信,你要为我发一个愿,难一点,我就相信。” “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已经解释得再清楚不过了,“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你有时间,你能精进 ── 我们这个法门是说即使临终十声、一声都能往生,但是,你一天念三万、五万,那大拇指就竖给你了,那就更好啦!相续念佛啦!能多念,尽量多念。 但是,我们不鼓励一种说法,那种说法呢?“你如果一天不念到几万声,不念到某种工夫,你不能往生。”这个说法就不符合佛经了。 我们鼓励人多念,但是知道,“乃至十念”,“一向专念”,只要专念弥陀名号,一定往生,佛法本来如此的。 善导大师,他冬天念佛都要念得浑身出汗,但是他没有跟人家讲:“你不念到我这样浑身是汗,你不能往生。”他如果这样讲,我们就没分了。他只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乘佛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知恩报德
念佛往生,是自行大悲;劝他往生,是化他大悲。 能行此大悲者,即是真正知恩报德,功德难思。 自己念佛是自行大悲,劝他人念佛是化他大悲,能这样做,是真正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正的报恩就是劝人念佛。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之人,即是报父母之恩; 我心虽未思报,弥陀之力,自然报之。 有人讲:“我念佛,回向给我的父母、亲眷。”当然这很好,是你的一片孝心。如果专修念佛的人,即使你没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报父母之恩了,这是弥陀的力量。 学佛人:能忘父母、三宝、众生、国土之恩吗? 欲报重恩,当念弥陀。 学佛之人,能忘了父母的恩吗?那连畜生都不如;能忘了三宝的恩吗?我们正是三宝所救度的对象啊;能忘了众生的恩吗?广大众生成就了我们今天这殊胜的因缘。比如说我们出家人,来自十方,四事不用操劳,而且人家造罪造业,给我们提供这一切,我们吃的粮食,不用去杀生,农民杀生,给我们吃 ── 我们在座的都是这样啊,就是说,众生对我们有恩德,成就我们;国土之恩就是国家的大好形势,团结稳定的局面,如果现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你想安心念佛,就很难做到了,所以,要感谢国家守护之恩。 我的光明 弥陀是:我的光明,我的希望,我的依靠,我的归宿。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 弥陀佛名 称名必生 是佛本愿 如是信知 一向专念 如是之人 为最上根 佛光摄取 已得往生 大经授记 次如弥勒 观经赞言 芬陀利华 仙丹一粒 变铁成金 念佛一法 超凡入圣 佛历二五四四年六月 净土宗 释慧净 谨识 师父讲得太好了。“我的光明”不是肉眼所见的光。虽能见到阳光,如果心中没有弥陀的光明,等于是瞎子;虽然待在黑暗的房间里,虽然生为盲人,两眼见不到阳光,内心有弥陀的光明,这个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就是有光明的人。 “我的希望”,我们的希望不是钱财,不是儿女,阿弥陀佛是我的希望,为什么?成佛有望啊!因此要归命阿弥陀佛。 赶紧念佛
阿弥陀佛发愿、成佛,目的是什么呢?要我们众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称念弥陀名号,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佛不会打妄语欺骗我们。 听到佛这样慈悲的誓愿,如是地相信,如是去做 ── 光相信了,你不念佛,“我懂了”,懂了不能往生啊,念佛啊!懂了这个道理,“这药方很好,能治我的病,我懂了。”懂了,不吃药也不行。 净土宗的最上根,不在于有多少学问,他听到了以后,赶紧去念佛。法然上人有这么一句话:“净土宗者,不必学问,念佛第一。”不用学问,当然,如果想知道念佛往生的道理,可以学之。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