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没有德行,他会做事,他不会做人,怎么办?大问题!
诸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感谢印尼老朋友们昨天组团来访问!他们提了有七个问题,我们昨天谈了很久。想想这七个问题,还是要做出光碟,因为这个问题是普遍性的,有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在这里随便谈谈。第六,我们正筹备,于二0一四年,在印尼各回教中小学全面推广《弟子规》,请问,在实施时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我希望你们把《圣训》融到《弟子规》里头。《圣训》里面很多好东西,因为接受教育的很多是伊斯兰的信徒,对《弟子规》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跟我们讲的完全一样,让我们信心更坚定,让我们会学得更好
。同时,这个教学的成功、失败,关键在老师,所以师范学校就非常重要!我们在汤池的老师们,中心没有开课之前老师先受教育。因为我们的面小、人不多,一个教室就够了,老师要建立共识,我们的教学方向才能一致,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希望把这个小镇四万八千居民,希望他们学些什么,这个很重要!老师不带头,光说,那就像联合国一样,他说你这是理想、这是做不到的。我们首先给人的印象,我们做到了,我们下乡服务,表演给你看,做到了。做得好不好?个个都欢喜,所以我们来开班、来学习,大家都来了。
古人教学,那个时候我对老师们也说,我鼓励他们,我说:在历史上,教学最成功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释迦牟尼,一个是孔子。他们两个人为什么会成功?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先行其言”,他把他所说的先做到了,所以人相信他,如果我们所说的,自己没有做到,别人不相信,你的教育就打折扣;这两个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统统做到了。弟子对老师的批评,《论语》上有,这是弟子们公认的,说我们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老师真做到了,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都非常恭敬、认真;节俭、不浪费,末后是谦让、谦虚,事事让别人。这五个字变成以后儒家日常生活当中的标准,孔子做到了,读儒书、学孔子的人要把这五个字学到,才像孔子。人人都能做到这五个字,你说这社会多祥和、这社会多美好!这五个字孔子有,释迦牟尼佛也有,只要修养到这个境界,肯定都有,不能不讲究!对人谦和,人缘好!温和。
佛法里面“十善”里头,“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就在“温、良、恭、俭、让”里头表演出来了。如何把“十善业道”做到?“十善业”是佛“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把它合起来看,把它融成一体,这些都是汤恩比说话的意思,人人都能修“十善业”,人人都能够修“仁、义、忠、恕”、“温、良、恭、俭、让”,社会就安定了,世界就太平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汤池老师学成之后,做三个星期的表演,下乡入户给大家看,教育就收效了。不是这样教,收不到效果。在这个之前也有人做过,都没办法成就,原因是什么?老师没有“先行其言”。一定要表演给人看,因为人家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你讲,谁相信你?!我不讲,我先做给你看,这样做,做儿女,父母喜不喜欢?表演!父母欢喜,儿女也欢喜,一家和睦。
第七,请问在中小学推行宗教教育时,具体应该如何做比较好?
这桩事情是大学问,不容易回答,为什么?学生的家长有没有宗教信仰,或者有不同宗教信仰,如何能叫他们接受、叫他们欢喜接受,这就有必要在教学之先,先开这个家长会,这个家长应该做什么,应该做或者是道德、伦理道德,等于学生伦理道德研习论坛,研究学习的论坛,办个一个星期,至少五天,让家长来参加,让家长了解我们学校推动伦理教育、宗教教育,让他了解,让他知道我们的理念、知道我们的愿望,知道我们依据的理论、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让家长们合作,家里能够推动,学校就会收到效果。家里面不推动,学校很难收到效果。古时候教育,家长跟老师密切配合,这个到抗战时期还如是。抗战时期是民国二十几年,那个时候学校的老师认真负责,学生有体罚,打手心、罚跪。那个时候学校里有体罚,我们那个时候念小学,三、四年级,在学校跟同学打架、吵闹,被处分了、被挨打、罚跪了,回到家里面,父母看到了:怎么回事?这么狼狈的回来?一说被老师处分了,第二天,父母买了礼物去谢老师,我们看到这么一桩事情之后。学校受处分,回家不说了,你说那个时候,家长跟老师的感情默契,学生不敢不听老师的,不听老师,老师处分你;回家的时候父母也不高兴、也不会原谅你。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
那我们想想过去家学,就是大家庭,大家庭要开学校,办子弟学校,就是私塾,叫家塾,这个聘请老师,谁来主持?大概都是曾祖父、高祖父在,他太老了,年岁太大了,他不问事了。曾祖父,也就是祖父的父亲,这是一家的当家,管理这个家庭,几百人得听他的。请老师一定是家里集会,大概祖父辈的、曾祖父、父亲这些人开会,知道我们的附近,或者是这一个县,或者是邻县,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这些人,商量、聘请来做家教,会议总要开好几次,最后决定。跟老师去拜访,背上礼物去拜访老师,看老师能不能答应。老师如果同意了到你们家里教书,再约定时间迎请老师。迎请老师在祠堂,学校在祠堂,在祖宗牌位的面前行拜师礼,家里面所有的小孩,从六、七岁到十几岁,每个人学的科目不一样,在一个大教室上课,这些学生几十个人统统集合起来拜老师。学生前面是什么人?前面是我们的父辈、祖父辈、曾祖父,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带着学生。那是古时候对皇帝的礼节,最敬礼对待老师,老师接受你这个家庭,对他这样隆重的礼节,他要不认真、不好好的教,怎么对得起你的家人?而且这是大事,我家里后代会不会出人才,全靠老师,所以老师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不是开玩笑的,这是这一家人的大事,都委托给你了。学生看到父母对老师这么恭敬,敢不听话吗?不敢不听话了。老师跟家长密切配合。
现在哪有?现在多少家长对老师一丝毫敬意都没有,跟我们在抗战时期不一样了。我们在抗战时期,父母见到老师,不是校长,普通的老师教我课程的,我上他的课的,见到的,三鞠躬。没有跪拜了,三鞠躬,尊师重道!父母对老师不尊重,学生眼睛里头没有老师,不听话、不认真学。现在父母偏爱儿女、不敬老师,他能学什么东西?什么都学不到,老师不敢教,认真教了,你不好好的学,学不到东西,不教了。
现在我听说,还有很多学校,聘请老师要听学生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这个老师好,学校下个学期聘请他;说这个老师不好,下学期学校不聘请,变成老师要逗着学生玩,让学生开心,太认真了不行。考试最好把题目公开,让学生个个都满分,大家欢喜,怎么教法?
所以老师跟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才能把教育办好。孩子不严格管教,就可惜了!没有德行,他会做事,他不会做人,怎么办?大问题!所以学校不能不利用时间办家长座谈会,或者办论坛,专门为家长讲,让家长了解,让家长提供建议教育应该怎么办好,让大家关心这个事情。甚至于邀请政-府、教育局这些官员来指导,集思广益,才能把学校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