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关其祯居士:国土净,则心净,身也净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2:40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关其祯居士:国土净,则心净,身也净

心、身、土的辩证关系

上文谈到心、身、土的辩证关系,三者相依互存,故此从修心,或从修身,或从「修土」入手而求净,基本上是一样。彼此无分高下,反正殊途同归。

修心者,主要是修定善,如习禅,修习「奢摩他」 (Samatha,止门)、「毗婆舍那」 (Vipassana,观门),乃至入「三摩地」 (Samadhi,或译作「三昧」,即正定)等,如《维摩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我等凡夫心智羸弱,神识飞觞,恐怕连止息妄念的奢摩他也做不到,何求如登地菩萨能够修心,证得三昧,见佛净土?

所谓「修土」入手而求净,即求生净土,乃是一切净土行者的目的

。愿生弥陀净土是净土宗的宗旨之一。但我等凡夫无始以来,垢障深重,怎能得见、得生、得入净土呢?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一段极精采的对答,云:「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秘诀是「由托佛愿,以作强缘」,人、天、声闻、缘觉及菩萨五乘都靠此独步单方,而且平等地一齐入此殊胜报土,彼此无异!

究竟我等凡夫「修土」,怎能令心净,身也净呢?且看两位净土宗祖师昙鸾大师和善导大师的解说。

何谓奢摩他 (止门)?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云:「译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名乃不乖大意,於义未满。何以言之?如止心鼻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奢摩他,不单止息妄念,而且止恶――贪瞋痴。这个解释较圆满,也是一般佛教「修心」行者应知的。然则,「修土」行者又怎能做到奢摩他呢?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云:「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是故言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为什么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的名号能止一切恶呢?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者,必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无三恶道,即无贪瞋痴等恶因恶缘,心不作恶,故现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实已证得奢摩他。又由於净土非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若有人生到极乐世界,自然止息身、口、意恶业。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故名「自然」,如鱼懂游泳,鸟会飞翔,一切自然,不假造作。

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成就两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一者大愿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前者能够为众生除障消业,「止一切恶」,乃至「止身、口、意恶」,达至身、口、意三业清净;后者则能够令众生不求二乘――声闻、辟支佛,所谓「二乘种不生」,即不生二乘种性之心,一定生大乘菩提心,他日随愿力受生 (非业力受生) 到他方世界,普度众生。

「如实」者,即真如实相,即真实也。以上三种「止」皆从阿弥陀佛清净心生的如实功德 (真实功德) 力用,不是我等凡夫有漏心生的「不实功德」力用。这是净土宗对奢摩他的理解,亦说明净土宗是他力教,修土行者应知。

何谓毗婆舍那 (观门)?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一般佛教的理解而言:「译毗婆舍那,曰观。但泛言观,义亦未满。何以言之?如观身无常、苦、空、无我、九相等,皆名为观。」

就净土宗而言,毗婆舍那有两个意义,云:「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一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三种庄严功德者,即彼佛国土庄严功德,阿弥陀佛庄严功德,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因为三种庄严的功德如实,所以观佛或念佛修行者所得功德亦是如实,如善导大师称「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具有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界,故得生者见阿弥陀佛,皆是「阿鞞跋致」,得不退转,证无生忍,毕竟得证平等法身,毕竟同得寂灭平等。净土宗常言「花开」,即得生,等於「见佛」,等於「无生忍」,证得三昧,平等一相,自然安住在「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的境界。

这是净土宗对毗婆舍那的理解,亦说明持名念佛是他力教,修土行者应知。

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观经》第九观〈真身观〉云:「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净土宗对「念佛三昧」的理解也十分简单。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此经文时,云:「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此乃光摄三缘――亲缘、近缘、增上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这是阿弥陀佛的法界身,以光明名号的功德力用,摄化念佛众生,见佛悟无生,如同证得三昧,名念佛三昧。

《观经》又云:「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散善义〉解释此经文时,云:「从『行此三昧者』下至『何况忆念』以来,正明『比较显胜,劝人奉行』,即有其四:(一) 明总标定善,以立三昧之名。」净土宗立三昧之名,只为配合禅修 (净心) 工夫而己,故此以上说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昧,都是以定善用语来作相似对比。

最基本的分别是:定善属於观行,包括观佛,皆是自力,修诸功德而成就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昧等,而念佛属於忆想、系念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因「从如来如实功德生」,又「修行者亦得 (阿弥陀佛的) 如实功德」,「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皆是他力 (佛力――大愿业力和善住持力) 而成就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昧等,佛法力真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可知净土法门是一个他力成就、他力救度的法门,有别於一般大乘菩萨教――自力修戒定慧、修诸功德,自力成就、他力解脱的法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