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佛系同学们,今天是禅宗历史课,不要 旷课哦

发布时间:2024-02-12 01:24:30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佛系同学们,今天是禅宗历史课,不要 旷课哦

今天咱们来说说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从东汉开始翻译佛经,到南北朝时,北方已经有了许多修行禅法的僧人和信徒,有些高僧的言行,已经和后来记载的禅宗故事很像了。

插图

达摩被认为是中土禅宗的祖师。据考证,达摩大约是公元520年前后,也就是南北朝时期,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曾经和南朝的梁武帝谈论过佛法,但梁武帝所追求的是世间福报,而达摩讲的是出世解脱,两个人谈得并不投机。于是,达摩北行到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禅法的依据是《楞伽(qié)经》,主旨就是禅定思索要心如墙壁,不容许妄念和执念侵入,直到达成破除一切后的空寂境界

我们都听说过达摩在少林面壁九年的故事,不过,这个传说估计是靠不住的,按照禅宗历史,达摩在到中国前已经证得了果位,不再需要面壁了。

从达摩算起,传到第五祖弘忍时,就有了一对最广为人知的禅宗人物:慧能和神秀。要是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达摩是位名义上的祖师,今天的禅宗是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下面的故事,才是禅宗的正式开场。

《六祖坛经》和慧能的故事,你可能已经很熟悉了,很多人都知道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但这个故事实在太重要了,甚至有人说,慧能之前,只有禅学而没有禅宗,所以,我们还是得简要复述一下。

慧能三十多岁时向五祖弘忍学法,弘忍问他:“你是岭南来的蛮夷,怎么能成佛呢?”你看,这就是古代的地域歧视,连高僧也不能避免。慧能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了一句话,“人有南北,而佛性无南北”,这让弘忍相当吃惊。

八个月后,弘忍准备在弟子中选一个传授衣钵,也就是做他的接班人。方法是每人做一篇偈(jì)子,偈是赞颂词的意思,是佛门弟子用来表达思想成果的感言,形式像短诗。

在弘忍当时的弟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神秀,神秀做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听到神秀的偈后,也做了一篇,就是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父弘忍听到,就让慧能夜里到他那里去。当晚,他为慧能讲说了《金刚经》,当慧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时,立刻大悟。弘忍知道慧能已经悟了本性,就定他为六代祖,送他秘密回广东曹溪隐居。

十几年后,在广州法性寺的一场讲经大会上,出席的僧人针对风吹动了旗幡的情景,辩论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走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震动了全场。讲经的印宗法师认定,这个人一定就是传闻中得到五祖衣法的慧能,于是他为慧能剃度,到这时,慧能才正式成为出家人。

慧能开创了禅宗中的南宗,也叫顿教。今天所说的禅宗,其实是慧能创建的南宗顿教。从学理上说,慧能才是禅宗的创始人。在顿悟法门里,最重要的是认识本性,一旦认识到了,就能立即解脱,解脱了就是佛。

与慧能的南宗相对的,是神秀创立的北宗。相比天资过人的慧能,神秀是个苦学积累的知识分子,他不接受顿悟那种“听了一句话,立刻大彻大悟”的浪漫情况,他主张学佛就要下慢功夫去逐渐认知心性,也就是渐悟。

北宗的渐悟相比于南宗的顿悟,严格地说,不是时间长短,而是阶段性的区别,渐悟主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提到境界,类似于要沿着台阶爬山,而顿悟则像是在山下徘徊一阵后一跃而上。其实,从菩提达摩到弘忍,主张都类似于渐悟,反倒是神秀更接近他们。

在当时,神秀也要比慧能风光,武则天和唐中宗都对神秀非常推崇,长安洛阳这样的核心区域,都是神秀的北宗天下,神秀还一度被公众视作禅宗的六祖。

按照胡适的考证,真正树立南宗和慧能地位的,是慧能的大弟子神会。神会在慧能死后三十年,向北宗发起了正式挑战,他在滑台大云寺召集了规模盛大的大会,说南宗才是菩提达摩的正宗传人,在公开辩论中击败了北宗代表。不久后,神会和门徒作的讲述慧能传法经过的《六祖坛经》开始流行,这逐渐确立了南宗的正统地位。在学术历史上常常是这样,要想广为人知,需要有传奇故事,有著作流传,还要有好学生推广。

南宗能够成为正统,除了因为皇家也开始偏向于南宗以外,还有内在的原因:南宗主张的顿悟更简便易行,连祖师都不识字,这让人人都看到了成佛的希望,适合广大信徒的口味。

在禅宗内部,从慧能以后,就不再有七祖八祖了。刚才我们说的神会,给南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他的身份也只是慧能门下开宗立派的五大弟子之一,按照禅宗术语,自立一个派别,叫做有家业下传。

慧能门下这五名弟子分别是青原行思、南岳怀丈、菏泽神会、南阳慧忠和永嘉玄觉,你看,他们的名字分成两部分,前面的是山名、地名或寺名,后面的是法名,这种名字是后来禅师的标准格式

这是因为南宗胜利以后,迅速占领了全国的名山大寺。受禅宗传衣钵的习俗影响,和尚们都很喜欢标榜自己的山头,有的干脆不用法名,而以地名自称。比如,禅师中最有名的赵州和尚,本来的法名是从谂(shěn),但世间叫他赵州和尚,用他的山头来称呼他。

慧能之后,南宗的宗派也变得越来越多,从唐晚期到北宋中期,最有影响的有五宗和两派,这七个宗派的教义是一样的,都是求顿悟、求解脱,区别是具体方法和师徒传承,这被称为各宗派的“家风”。其中,有一个宗派叫临济宗,影响最大。临济宗的家风是当机立断、单刀直入,最有代表性的传授方式,叫当头棒喝。

除了禅宗,佛教在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大的宗派,具体有十三宗或十宗的分类法。其中,像藏传佛教的密宗,有很多神秘的修持方法。

唐玄宗曾将印度来的密宗僧人尊奉为国师,唐以后,密宗在内地就逐渐衰落了,而在藏区越来越盛行。还有强调严格遵守戒律的律宗,就是法律的律,像高僧李叔同就是律宗法师;还有像净土宗,因为宣称只要每天念佛号千万遍,就可以往生净土,一直很受平民大众欢迎。但真正深刻影响中国文化思想的,还是要数禅宗。据记载,到宋代以后,中国的寺院已经大多都属于禅宗了。

季羡林有一个观点,他觉得顿悟不仅对修行者来说简便易行,而且能解决宗教信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排斥佛法活动,都和僧人过多影响经济发展有关。而且,禅宗自己也提倡僧人劳动,唐代著名的禅师百丈怀海制定过“百丈清规”,要求禅宗僧人参与劳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顺应世俗社会的经济规律,是禅宗盛行的社会基础。

在20世纪,铃木大拙等日本佛学家将禅宗介绍到了西方,当时的西方,正在寻求着通向后现代主义的新思想。此时,强调直觉、不受逻辑束缚的禅宗,正好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互补。如今,经西方理解的禅宗,又以商业理念、生活观念、流行文化的形式,重新影响建立现代性的中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循环。

本文采自于张中行先生《禅外说禅》一书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老司机的文章就果断关注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