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林秀贞家住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小说、电视剧《平原枪声》描写的就是这一带。
1980年,林秀贞赡养的老人刘秀焕已过了80岁。一天,她拉着秀贞上了窗台,从窗台的砖底下拿出两个药瓶,“闺女,我把这个交给你吧。有了你,我用不着它了。”“我一看是安眠药,吓了一跳。”林秀贞说。
后来,刘秀焕老人告诉林秀贞,由于没有儿女,她和老伴朱书贵几年前有个约定,一人不能自理,另一个人来伺候;两人都不能自理时,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药,落个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活受罪。
随后,刘秀焕和林秀贞搂在一起哭了一场。
“亏得我赡养了两位老人,不然我得后悔一辈子。”林秀贞说
记者们不断加入,贞姐的事情被发现得越来越多。按照王常乡的统计,她还资助了14名贫困农民孩子上学,安排了8名残疾农民在自己的工厂里就业,并拿出4万多元用于修建学校、修桥铺路等。
原臣赞中心校长李保义估算,受捐助的人可能更多。“资助的孩子本来是12个,后来又有两个家长找到我,说秀贞资助过他们的孩子。这些事儿秀贞自己不主动说。”
“都是一家人”
在生活之外,老人也给林秀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林秀贞从未抱怨过。
林秀贞的儿子朱新宇还记得,家里最多时同时赡养了4个老人,他小时候一起在家里吃饭,母亲给每个人胸前系一个手绢,同学来了还跟他开玩笑,“你们家办敬老院啊!”
在所有老人中,智力只相当于3岁孩子的朱书常是给林秀贞添麻烦最多的,但他也和林秀贞的感情最深。2004年正月,林秀贞生病躺在床了10天,平时吃了饭就四处乱跑的朱书常也10天没出过门,每天就呆呆地搬个小凳子在门口坐着,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俺问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里干什么?他说,俺怕你好不了。听他说出这句话,俺掉泪了。”林秀贞说,别看他傻,也知道疼人哩。
终生抱憾
1999年母亲去世后,林秀贞还经常往母亲家的方向走。常常是走到一半,才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
丈夫朱金英知道她的心事。“她母亲咽气时,秀贞没能看上最后一眼,是她终生的遗憾。六七年过去了,她还经常为此掉眼泪。”
五兄妹中,从小左眼失明的林秀贞最得母亲疼爱。林秀贞对记者说,40年前,自己因为眼疾不能上中专,后来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转为国家干部时,是母亲帮她渡过人生难关。“只要有什么心事困难,我都去找母亲念叨。”
1999年农历腊月初六,身患白血病的母亲已输血40多天,已是病危。林秀贞心里清楚,老人要走了。
此前几天,她照顾多年的老人朱淑芬也瘫痪在床,没人给做午饭。她是6个老人中最依赖林秀贞的一个。一次林秀贞出差前请了个保姆,被老人用拐杖打跑了。“我们姊妹及隔辈的孩子们近20人都守在母亲的身边。那时天已近中午12点,我下意识地一看表。”林秀贞回忆说,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当时的她神志还清醒,对我说,“妮儿,去给淑芬做饭吧,随后就回来”。
不料这竟成了母亲给秀贞的遗言。
匆忙给朱淑芬做饭回来,一进胡同口,听到家里哭得乱成了一团。女儿朱宝琴记得很清楚,“差两分钟,她们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回来后一头栽倒在地上,跪在床前抱着外婆痛哭。”
林秀贞把自己对孤寡老人的照顾也归结于母亲的影响,“我亲眼看着娘是怎么照顾我姥爷姥娘(姥姥)的,我是学她呢。”村里老支书刘福才告诉记者,村里都知道林秀贞的事,这些年,没听说过有人不孝敬父母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