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
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等。
一、生苦
我们生下来就是苦,我们都不记得生下来的样子,回去问问妈妈就知道了。小孩生下来都会哭,你要不哭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生下来是不哭的,凡夫生下来都要哭。为什么?
因为在母胎之内体温是恒温的,那个温度比空调可能还要舒服,从母胎内出来以后,外界温度跟在体内的温度形成反差,冷风刮着小孩很嫩的肌肉是特别疼的。所以,小孩生下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哭啊,哭啊!”这就是在喊苦。
二、老苦
人老了更是痛苦,每个人都会变老,不可逆转。人老了,头发会白,脸上会有皱纹,牙齿会掉,耳朵会聋,腿子会迈不动,眼睛会花等等,还要受有些年轻人的指责“这个老不死的!”这都是很痛苦的。
三、病苦
谁都会生病,吃药打针就不必说,哪儿不行了还要给割一刀,人一旦生病的时候,身心都非常地痛苦,小病有小病的痛苦,大病有大病的痛苦,现在癌症等疑难病还特别多,自己都觉得没希望。
四、死苦
一般人体会不到,这个苦最难讲,人在弥留之际的时候,面临着四大分离、瓦解,那个痛苦是非常剧烈的。虽然我们都没有死的经验,但我们如果经常到病房里看那些人怎么死,就能够精进修行,就能够珍惜人生了。
过去中国的传统是人死了以后弄到山里去一埋,现在人死了以后则马上把他弄到冰柜里去冻起来,那不是八寒地狱是什么?把他放到炉子里去烧,那不是八热地狱是什么?所以,生老病死非常痛苦。
五、爱别离苦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当你最想见的人见不到的时候,你就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天天对着天上数星星数月亮,是非常惆怅痛苦的。
六、求不得苦
你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也很痛苦,想升官升不上,一辈子当职员你觉得苦得不行,想得到很多的钱财、东西得不到,想得到满意的人得不到,你都会感到痛苦。
七、怨憎会苦
彼此之间互相抱怨,你怨天尤人,怨人家,气得咬牙切齿,非常痛苦;仇人相见格外眼红,咬咬牙、握着拳头跺跺脚,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个态度使身心都受到摧残。
八、五蕴织盛苦
五蕴是我们这个身体的代名词,这个身体是产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也是苦。
这么多苦充满了五蕴世间,伴随着我们整个人生的历程。人的生命就像一辆列车,从起点出发后,路上有时会有好的风光,有时会经历痛苦。
但是,当这辆列车开向终点的时候,当你的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当你要下车的时候,你是微笑挥挥手下车呢,还是一下车之后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要深思、要考虑。
九、坏苦
相对苦来说,应有快乐,但佛教认为这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个快乐是短暂的,叫“坏苦”,俗话说“乐极生悲”,这个快乐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又会是痛苦。
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当你经常沉浸和面临着一种高兴的状态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感觉特别好,当心态低落以后,就会用原来的高兴心态作为标准,马上就觉得非常之痛苦。
有些明星,听惯了掌声,习惯了鲜花,可是一旦没有这些,让他做平民百姓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会过不习惯,会非常痛苦。
佛法里讲快乐也是痛苦,有人说快乐就是快乐,快乐怎么是痛苦?因为快乐是痛苦的根源,快乐是痛苦的一个参照物,有了快乐的心态,一旦失去而没有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随之产生了。
我们不要跟着感觉走,有时候的感觉是非常危险的,感受常常是靠不住的、是虚幻的,否则,我们会走近悬崖、走进深渊的
。既然一切是苦,我们就要放弃纵欲主义,但有人说人间很快乐,五欲之乐非常好,于是为纵欲主义找了许多借口,放纵自己。
我们有些佛教徒,学了一点佛法以后,就把佛法当作挡箭牌,说好好修行就要一切随缘,其实随缘要有一个前提是不变,你内心里面没有达到不变,那随缘就是放纵。
十、行苦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这些变化都让你会产生痛苦。
比如,一个杯子,你以前看到它是新的,就很高兴,用着用着它变旧了,就会不高兴。
人生是苦,也有相对的乐,但是那个乐都是短暂的,乐结束以后,随之而来的又是痛苦,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受是苦。
观受是苦就是要让我们放弃纵欲主义,不要去放纵那个感受,不要放纵那个贪欲、快乐,它会给痛苦制造机会,快乐之后会非常之痛苦的。所以,我们要觉察到生活里的很多感受。
当然我们也不要悲观,以为人间都是苦的,就没有希望,而消极、被动的应付生活。
放弃了纵欲主义,走出悲观主义的牢笼,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保持一个镇定从容的生活态度,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及周围的事物。
不要分别,远离虚妄,远离内心的纵欲和贪恋,远离悲观和失望,这就是观受是苦的积极意义。
《岳阳楼记》里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要因为外面有什么东西有利于自己,就高兴得不得了,也不要因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非常地悲观。
我们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在乎人家说你什么,不要在乎人家怎么看你,也不要自我膨胀,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保持镇定从容的心,遇事以不慌为有智慧。
佛法跟我们讲观受是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摆脱这种纵欲主义的干扰,同时走出这种自我悲观主义的困境,养成一个镇定从容的心态。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用佛法来把握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去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