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玄法师
Q1
向外求or向内求
其实,生活与修行平衡不了。
如果一心想着去平衡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心就落入了算计之中,每诵一部经,每做一件好事,都在计算自己功德的账户上攒下了多少存款,可以供烦恼去挥霍,这样一直将“功德”寄托于外在的种种事相上。
还会跑到寺院里找到师父诉苦:“师父,《金刚经》不是说一四句偈的功德胜过恒河沙等身的布施吗,我每天都诵经,为什么还这么烦恼?”
净慧老和尚倡导“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本义并不是将生活与修行对立起来,放在天平的两侧去寻求平衡,而是以禅的精神作为生活的支柱,将生活支撑起来,时时刻刻都贯穿戒、定、慧。
中秋节的时候,居士菩萨们很积极热心地排练中秋普茶晚会的节目。记得在安国寺的打卡群里,袁居士在记录一天的功课时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今天我们一大家二十多人,一起去新洲问津书院参拜游玩,开心愉快的度过了一天。
虽然我家只有我一个人虔诚信佛,但是感恩菩萨加持能得到家人们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感动的是一家人吃完晚饭,老公立即主动送我去寺院排练中秋普茶晚会节目。
这段时间寺院要做的事很多,原来只要是寺院有事,我会不顾一切的去寺院做事去了。即使不去,在家待着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想起自我皈依后大年初一、十五、中秋就没在家陪伴家人过节日,老公和儿子认为给他们的爱比原来少了,疏忽了家庭和他,经常生烦恼。儿子也曾善解的劝我,问我能不能换一种方式生活。
学佛以来,我个人认为家里里里外外的还是像原来一样没改变,我都在做,甚至比原来做的更好,为什么家里人都不开心?
我没皈依前,一家人出去旅游,家人进寺院去拜佛也很欢喜的
。而我皈依三宝四年来,老公反而不进寺院门了,还生烦恼了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也努力在寻求一个好的方法来平衡生活。其实今天得来如此简单:在家时就得放下心情,好好自如的陪着家人。自己内心不把家人当成学佛的精神负担,做事开心快乐用心做事。念佛随心念佛。感恩三宝加持,感恩师父,早起按时完成自己每天的定课!
修行,不仅仅是念经、拜佛,正如袁居士这样,在生活中善待家人,为家人带来欢喜,照顾好家人的情绪,解决身边的人的烦恼,开开心心地践行佛陀所教导的法门,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哪有什么平衡不平衡?一切唯向自心求!
Q2
损人不利己or自利利他
以前听说有大师的踪迹,就会和朋友相约去见识一下。
记得有一次,在武汉见到了一位法师,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听得有人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在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样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在生活中修行呢?有时候如果要遵循佛法,好像事情就做不成了,东西卖不出去了……
那位法师很是睿智,似乎明白了她的难处,巧妙地打断了她支支吾吾的提问。
其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很多人面对“利益”的犹豫——又想轻松地损人利己、攫取眼前的利益,又害怕做了不道义的事情受到菩萨的“惩罚”,同时还想念几句“观世音菩萨”请他老人家帮自己瞒天过海,改日一定为菩萨重塑金身……
其实这正是修行的时候!正是在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了矛盾的时候、自己的因果信仰与强烈的贪嗔发生搏斗的时候,菩萨的考验就在这里等着我们每一个人。
如果把目标放长远一些就知道,损害他人的利益一定不会真正利己,而“人为道,犹若食蜜,中边皆甜”,佛法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行为原则,这个准则不论从那个角度都能带来甜美的果实,不仅是心里踏实,更种下了善因,一定会感召乐果,自利利他。
Q3
随顺烦恼or对治烦恼
李老师是虔诚的佛弟子,她也是一位资深的茶艺老师。可是她平日里最深恶痛绝的,就是许多茶艺馆挂着一块“禅茶一味”的字,然后忽悠一些不懂禅也不懂茶的“小白”,在兜售“禅意”的同时,将各种茶叶、茶具、衣服打包强卖了出去。
有一次她来寺院礼佛,说起以前的朋友,不禁又是一阵感叹:
“流于表面是我们现今佛弟子们的第一大特点!以前老一代的居士菩萨们喜欢赶热闹场,参加各种活动,法会很是积极。现在,品茶熏香盘珠子,几乎成了一些人‘信佛’的标配,他们把师父当成茶友,只跟师父吐槽生活中的问题,却从来不跟师父学习佛法,他们不参禅不念佛不读经,却总是在比:谁的珠子盘的最好……”
这也是我们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学佛以前看起来还挺谦虚的,信佛以后,就整天神神道道,智商不在线呢?
原来他一直都智商不在线,只不过学佛以后,没学会熄灭贪嗔痴,反而学会了怎样用“禅”的名义去包装自己的“贪嗔痴”,有了老佛爷这个后台,就不害怕暴露自己捉襟见肘的素质了!不仅以前的毛病一个没落下,反而捡起一副“修行人”的虚荣,增长贪爱,无关乎禅,更以身谤法,可不惧哉!
生活禅的意义就是在生活中探索禅的内涵、实践禅的精神,没有人不适合修行,也没有人不适合在生活中修行,但要将戒定慧的内涵贯穿在生活中,而不是打着禅的旗号在生活中妆点烦恼,做好这三道选择题,好好享受生活中最清凉的禅意吧!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