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圆慈法师:净土宗师 叁祖承远大师

发布时间:2024-08-31 01:24:06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圆慈法师:净土宗师 叁祖承远大师

印光大师撰

叁祖承远大师(712~802)唐代僧,为净土宗第叁祖。汉州(四川广汉)人,俗姓谢。早先就学于成都唐公,年二十四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衡山(今湖南省衡山市西南),从通相受具足戒,并跟他学经、律。后听说,慧日师到了广州,便去求法。慧日法师开示说: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叁昧,以救济群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重回衡山,始居衡山西南之石下,仅安置经像,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食,无人供养则食土泥茹草木,衣着但求御寒蔽体。来求道的人,常见到一人身形叟小,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待后方知他就是大师

他居之茅舍称为“弥陀台”,大师在此专修般舟念佛叁昧(即九十日不坐、不卧、不杂用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由于大师能以万缘放下,精进修行,于是证得念佛叁昧,常感圣境现前。久之,远近风闻,人从而受教化者数以万计,代宗时之法照国师即其门人,代宗皇帝前来参礼,并先后赐其道场“般舟道场”之号、“弥陀寺”之额。

大师之法门惜不甚详,就师之本传所载,知师以持名号为正行,以布施持戒为助行。

依据《净业汇编》所说:“师以专念法门书之途巷,刻之溪谷,丕勤诱掖,以援于下,不求而道备,不言而物成,所有资生之具,施与饿疾,而自处于岩石之下,食土泥,茹草木,嬴形垢面,躬负薪樵,虽天子不可征,其自律可谓严矣。”此为古德苦行堪为世式。缁门崇行录有赞云:“茆茨构而尧堂疑于村舍,衣服恶而禹述疑于野人,况释子以钵衲支身者耶,今时有侈服饰,置臧获,惟恐人之不知而扬过闾,亦可以少愧。”

大师于贞元十八年(802)入寂,世寿九十一,柳宗元为撰碑文,立石于寺门之右。门弟子千余人,其中以法照、日悟、惠诠、知明、超明等为最着。[净土圣贤录卷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德行

大师的感人生平德行,还可以从唐永州司马柳宗元为大师撰写的南岳弥陀和尚碑文中了解一二。文中说:“在代宗时(763-803),有僧法照为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有异德,天子南响而礼,度其道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

公始居西南岩之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南极海裔,北自幽都,来求厥道,或值之崖谷,嬴形垢面,躬负薪樵,以为仆役而之,乃公也。

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书涂卷刻豁石,丕劝诱掖,以援于下,不求而道备,不言而物成,皆负布帛,委之岩户,不拒不营,祠宇既具,以泊于德宗,申诏褒立是为弥陀寺。施之余,则施与饿疾者,不尸其功。

公始学成都唐公,次资州诜公,诜公学于东山(弘)忍公,皆有道;至荆州进学玉泉真公,真公授公以衡山,俾为教魁,人从而化者以万计。

初法照居卢山,由正定趣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致肖焉,乃从而学传之天下,由公之训。公为僧凡五十六年,其寿九十一,贞元十八年七月十日终于寺,葬于寺之南冈,刻石于寺大门之右铭曰:

“公之率众峻以容,公之立诚放其中,服庇草木十蔽穹窿,仰攀俯取食以充,形游无极交大雄,天子稽首师顺,四方奔云之从,经始寻尺成灵宫,始自蜀道至临洪,咨谋往复穷真宗,;弟子传教国师公,化流美亿代所崇,奉公寓形于南峰,幼曰弘愿惟孝恭,立之兹石书玄踪。”度化法照

从上碑文中可以了知,承远大师曾在定中点化过法照大师。当时,法照大师在卢山修禅定。有一天他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穿着不太好的老比丘侍立在弥陀佛的身侧,于是法照就问佛那位老比丘是谁?佛回答说:“这是住在衡山的承远,他发愿来到我的国土,胜缘已经结了,所以他的真影来现。”1法照大师出定后,即前往衡山面谒承远大师,他在衡山之峰,详云绕绕之处见到了他定中所见到的承远大师,他当下是悲喜流涕、顶礼向拜而受其教,并愿承入室之弟子,转修净土。

远近道俗也厅闻到了承远大师的德业,前去衡山新近乞教的人很多。他们自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对此,承远大师既不拒绝,亦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饿病苦者。

又从碑文中得知,大师教化众生时,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学佛者早证圆觉道果,大师慈悲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导人们念佛求生净土。由于大师的身体力行,感化教育了很多人,前后受法弟子千余人。其中以比丘惠诠、智明、道侦、超然、法照等皆为入室之秀。

后来,唐代宗皇帝尊奉法照大师为国师,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并赐承远大师所住的寺庙为般舟道场。大师的德行除见于柳宗元所撰南岳弥陀和尚碑,还见于唐衡州刺史吕温所撰写的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

大师一生以慧念夺人浮想,以身率先投注念佛实践中,他身教大于言教,不图着作。然而,从碑铭和其它一些资料来看,他服从慈愍(慧日)叁藏的教旨,在衡山弘扬净土法门,他坚持戒行,专修念佛般舟叁昧,以此自利利他,成为独特的一代祖师风范。

【注释】

1见于唐衡州刺史吕温所撰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