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究因果报应,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常常是好人潦倒窘迫,坏人逍遥舒坦。为什么会这样呢?
发出这样疑问的人,是因为你忘记了还有六道轮回这回事。中国的大多数佛教信众,并没有把六道轮回当回事,很难理解涅槃的境界。反倒是藏区的人们,六道轮回的理论深入人心。
《三世因果经》里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好人为什么多灾多难?因为他们前世作孽太多,现在的不顺是前世造成的。但是好人现在所做的善事,还是有意义的,会在后世得到福报。坏人为什么过得很好?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德行善了,但是他们今生的恶行,会在来生遭到报应。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这辈子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也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来生就会得到福报,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有后两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只是要用一辈子来等待报应的到来。
但是如果严守缘起论,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人就不会再有自由意志,那将是一件多么无奈和可怕的事!
佛陀时代并不会想到这一点,毕竟那时的知识水平有限,与现代人无法相比。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倘若用严谨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佛法的这个漏洞。
后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要修补这个漏洞。《大般涅槃经》里就打上了这个补丁,里面借助佛陀说出了一套理论:业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定业,一种是不定业。说白了就是,你种下的前因有可能导致确定的结果,也有可能导致不确定的结果,这样自由意志便有了存在的空间。
还有,人也分成有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两种。前者即使做了很重的恶业,也能得到较轻的果报。后者就算做了很轻的恶业,也会受到很重的果报。
智慧愚蠢经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鸳掘摩罗是古印度一个有名的大恶人,做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后来受点化,做了佛陀的弟子,证得阿罗汉果位,修成了罗汉。这简直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范。按照佛陀的理论,鸳掘摩罗有慧根,所以才会重业轻报。
借佛陀之口,还特别指出:正是因为业力具有不确定性,这才使佛法修行成为有意义的事情。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了“顿悟”的影子
。《大般涅槃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但也和“心无义”一样引发过高僧阵营里的激烈论战。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