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渐修与顿悟,我了一下,走走看看后,发现要么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完全错误,要么解释的不够清晰明了。没有那种浅显易懂,让人看了就眼前一亮的解答。也许有,不过没找到。
大悲寺僧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顿悟就是明心见性,俗称开悟。渐修则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包括顿悟之后还是要渐修。不过此时的修、证、悟则是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使其渐渐的更加深、广直至圆满,也就是与真心本性完全契合的一个过程,不仅悟得,还要证得。就像我们迷失很久了,忽然一天醒悟过来,回想起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以及回去的路线该怎么走。比喻顿悟,明心见性。但是此刻却并未到家,还要需要上路爬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方得回家。比喻渐修至圆满。
若要顿悟,先要积聚资粮。什么资粮?智慧资粮。所谓的开悟就是开智慧,把我们众生本具的智慧开显出来。从受持三皈五戒开始,持戒生定,因定发慧。此慧为闻慧、思慧、修慧,指听经闻法、广学多闻,听闻之后就如理思维,思维正确了就立刻去修。渐渐地,我们的定慧不断的深入、增广。有一天因缘具足了,就在某个时间空间的点上,突然一瞬间契入本性,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就像乌云遮天,忽开一洞,见到青天白日般。此时虽尚未圆满,但亦得见真心本来面目,只待次第渐修,达至圆满。
大悲寺所有的顿悟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无一例外。利根之人,你见他很快就开悟了,那也是宿生修行积累的结果。这个积聚资粮,不是一生二生十生百生就能明心见性的,而是要经历很多大劫,才在今生有此结果和收获。象是六祖惠能法师那种开悟就证果的,更是大菩萨再来示现的,焉能不快哉!
顿悟之后才是真正修证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顿悟之前的我们就比如一路辗转苦行来到须弥山脚下,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上山的路。遂四处游转,搜集情报、地图、向导等等。这些是渐修集聚资粮。忽一日找到了路口。比喻顿悟。便立刻沿路而上,即乘性起修。从干慧地经三渐次、四加行、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登入初地,再一路修证至十第,破最后一丝无明,即证佛果。这一路都须渐修。
所以说,渐修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没有渐修就不会有顿悟,不经过渐修亦不能成佛。但若无顿悟,则不知路在何方,家在哪里,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光明,瞎摸乱闯。渐修和顿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大悲寺僧众行脚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