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精华所在,经典中有许多佛家大乘教化,发人深思诲人不倦。
细品《金刚经》可以看出整部经卷反复强调和印证着一个主旨,那便是“空法”与“空相”,这也是佛教的核心教义所在,意义在于看破“法相”并非实有,只有自心自性才是真实。所以真正能印证到自心自性便可得可断金刚的般若智慧,这便是整部《金刚经》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才能证得此境呢?经中的四句颂偈便是关键所在,如果能够真正领悟便可踏上般若之境。
四句名偈原文为: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那这四句名偈具体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进行一下分析。
“一切有为法”的意思是说,所有我们主观认为存在的规律、法则、道理等等,包括我们所认知的一切真实物质形态,以及自然规律等万事万物,其中也包括天道、地道、人道、佛道、众生道、自然之道。
而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则是承接第一句所说,世间所有的一切包括整个宇宙及其所囊括的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一般虚幻缥缈,我们所有的感受就像是朝露闪电一般,瞬息之间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而最后一句“应作如是观”则是此经中的重中之重,当我们领悟了前三句偈语之后,便要不间断的加强自身的清醒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所见所闻所知所觉皆是梦幻并非真实。这便是这四句偈的真实含义。
那么一切诸法皆是幻象,什么才是真实呢?
真实便是佛陀所说的“无相”,经中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诸相起于何处,何处便是真实,不管我们如何去感知诸相,无论眼耳鼻舌身意还是色声香味触法,还是我们所见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一切的一切皆有“心”起,万事万物没有脱离开自己的心而客观存在的东西,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的主观感觉,人无法感知主观感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以说世间真实的东西只有“心”。如何洞见“自心”才是佛家中心智慧,这里的“心”并非具象的器官,也非主观的感受,而是那原原本本未曾缘起的初心。当能得悟此理才算真正的窥见般若智慧之径。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才说了那句著名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本来世间便是无相之空,何来尘埃落定?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