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世俗化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其实,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宗教都面临着世俗化的问题,因为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它在传播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世俗化的侵蚀。但是,也面临着在世俗化面前如何坚守的问题,因为宗教要保持其自身的神圣与出世精神,就必须与世俗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等区别开来。该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佛教的世俗化问题,这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而盲,是弊大于利的,必须加以遏制,有些提法与做法,也值得好好反思。 1、在理论上必须认真解读与诠释人间佛教思想。近些年,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存在着唐俗化、肤浅化的倾向。我认为人间佛教绝不是让法师、法事走向人间.更不是让法师按世间法经商办佛教经济,而是让法师的功德走向人间。人间佛教更不是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走向人间,跟上时代的潮流,而是让佛法走向人间。所谓功德走向人间,就是利用寺院的财力、物力为社会服务,象香港及周边地区的佛教组织那样,去创办学校、医院、佛教公墓、青少年中心、安养院、护理院等,为社会服务。所谓佛法走向人间,就是让佛教的声音,佛教的智慧走向人间,去化解人间的不幸,人间的恩怨,人间的矛盾。僧人走向政坛,寺院利用声、光、电建设的富丽堂皇,绝不是人间佛教,那是真正世俗化的佛教。我认为,人间佛教的真义.需要高僧大德们进行传达与诠释。不然,真会使我国的佛教不断坠人社会化、世俗化和庸俗化。 2、在行为上,各宗各派最好能在世俗化过程中不失传统佛教的精髓。在这个世界上.佛教之所以能得到许多倌众的敬仰与追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佛教对人生、对宇宙的大觉悟和大智慧。因此,只有本着佛教的基本义理,坚持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敬重,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仰。一个寺院如果殿堂华丽,经济红火,但戒律松弛,生活奢华,僧人说话做事不伦不类,不僧不俗,佛又如何令人生恭敬心呢?良好的道风是佛教赖以生存的根本。历史上几次灭佛事件证明,佛教的发展不在于钱多钱少,僧多僧少,根本问题乃在于寺院道风的纯正。为避免佛教的世俗化与没落,各宗各派传统佛教的精髓,有必要做到不弃不离。如果放弃了对佛陀本怀的坚守,而让佛教的世俗化任其发展下去,真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3、在教育上,要有一个至死如一的坚守,那就是佛的素质。僧人是佛法弘扬的主体.是佛教能否发扬光大的决定性因素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