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继续为大家讲《坛经》法要的第十三讲
。下面这段口诀社会上流传很广,“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是不长角的,长角的兔子是怪物,马戏团里才有,意思是说这个修行人,你在人间修行可以悟道可以修道,但不能违背人道,你修道无论高低在人间你还要吃人饭、说人话、做人事。如果你和世间背离,像莲花离开污泥一样,为什么叫妙莲花,这里面有个“妙”字,它是空有不二的,空和有是互相转化的。同时理论根据两个,佛在僧宿,在原始佛教时期佛是比丘的一员,佛为比丘缝制袈裟,比丘得了痔疮佛都会过问,他是一个长者领着我们修行,是非常形象生动的修行领路人、指明灯。第二个理论依据是佛成佛是在人间成佛的,人是修道的宝器,很宝贵,人在六道的中间,可以上可以下,可以左可以右,学了佛法以后我心我做主,一念善在天堂,一念恶在地狱,你自己可以说了算,再加上民间宗教的影响,怪力乱神的影响,很多人信佛信成了宿命,我上辈子造的孽这辈子这么着,把佛教搞成了民间宗教宿命的东西。不知道心为法王,命自我立的道理,因为自己认识不清,自己见地不高,给别人讲时离经叛道,把自己的歪理邪说讲给别人,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盲人骑瞎马,向前临火炕。需要我们点亮心灯,亲近善知识深入经藏,让自己心的质量不断提高。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六祖慧能自己给自己做了注释,正见就是出世,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如果邪了、歪了、偏了这就是世间。世间的人为了争老婆争房子争地,每一个人都给自己找出一套理由来,这个理由真的是真理吗,不是,是边见、邪见、偏见,不会出六十二见,人间为什么会有战争,因为见地不圆融,佛教徒很多时候表现很厚重、很善良、很智慧、很柔软、很包容,就是有佛法的教化,佛法让佛教徒懂得人间的道理,懂得了出世间的道理,他对别人很包容。
我告诉大家我是在去年年底象牙海岸召开的宗教会议,世界宗教会议两百个宗教领袖一致评价佛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宗教,列举了十大理由,其中一条理由没有因为佛教有战争。没有因为佛教在历史上引起过战争,佛教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它的理论的完整性,像这些我们佛教徒都应该知道。别人对我们研究的很清楚,并且给予我们肯定,而我们自己反而对自己对佛法有时反而不自信,自己内心升不起信心,因为自己智慧很薄弱,慧根没有打开。“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这个话和前面的话同出一辙,但是这个话要用心去悟,邪正尽打却,邪和正是对法,菩提是没有相对的,自性是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如果你心里还有邪和正,说明还没有到家、没有到位。菩提性宛然,宛然是光芒灿烂的样子,自己当下心境自在,像平静的湖面。
南宋时期,永明延寿悟在禅宗,修在净土,在念佛法中是旗帜鲜明的一个人,因为他是大德高僧经常有出家人参拜他,问永明延寿大师什么是开悟,永明延寿大师讲:门前西湖明如镜。你看净慈寺门前的西湖像镜子一样,表示自性的清净和光明。如果自性上有善恶是非有长和短有对立的话,说明你的自性还没有发明。在这里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我在上面给你们背的法诀法要是顿教,不粘连在文字上,不粘连在世相上。是顿悟的,也可以把他看成是大筏船,不是独木桥,众生皆有佛性,自性自悟,大家都可以成佛。这里用法船做了一个载体一个比喻。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