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到祇树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小偷专心闻法,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小偷却趁机到处窃取信徒的钱财。
佛陀说法圆满后,两位小偷回到家,偷钱的小偷嘲讽不偷钱的小偷是傻瓜,且没偷到钱所以无法买东西来吃。不偷钱的小偷听到同伴所说的话,心里就想:「这个人这么的愚蠢,却自认为自己很聪明。」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说:「愚人若自知愚昧,由于这份自知,至少还可认为是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能自知愚昧,反自认为自己很聪明,那就真的是个愚痴之人。」
现代人都标榜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性,各行各业为了突破自身所在领域中的局限性,均需大胆创新
基本上,我们是在偏离真正快乐的轨道中生存,因为所追逐的一切都建立在我行、我素、我知、我见上。生命的痛苦本身就处于对「我执」的盲目宠爱和纵容中,一切由「我」作为出发点的动机必定是痛苦结果的成因,无一例外。聪明的结果就是过度肯定「我的」和「我所有」的存在。每个聪明人在证明自己和飞扬跋扈的那一秒开始,嚣张气焰的背后就是备受心灵煎熬的痛苦在那里伺机等候。
聪明而非智慧的表现在于,从「我」为出发点的一切认知都属妄念,因为本该心如止水的觉知被遮蔽,在如波涛汹涌的起心动念中,对于妄念造作认知的结果是无法力挽狂澜的,心不平静,外境的显现当然不平静。我们何以不烦恼呢?以错误的方式认知,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错误的 ,一切的聪明都是内心对于贪、嗔、痴、慢、疑的虚伪掩盖,目的还是要把无明的习气无限扩张。这样换得的结果在身外用财富、地位等闻、名、利、养做了肯定,但是内心的漏洞必定千疮百孔。心累了,无法得到真正的平静,即便加足马力的要前行突破自我,或许结果还是进一步退两步。
聪明标识下的虚妄让人误解世间的一切,最终忘了自己是谁。虚妄会产生所有不善的境界,即便是聪明过人,富可敌国,但是也买不来功名过后对内心平静的那份渴望。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我们只有脱离虚妄,以智慧观察世间,才能对事物的实相有正确的认知。否则,作为凡愚的我们,孤芳自赏的结果无法让内心富足,我们所求的快乐和幸福也会停滞不前。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