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居士。他的东坡居士之名,广为文学界和佛教人士所熟知。苏东坡不仅深入经藏,研习教典,还经常与佛门高僧往来论道,探究佛理。他与许多佛门高僧都有密切的往来,跟从这些高僧学习佛法。在与苏东坡往来的高僧中,佛印禅师是与他情谊最为深厚的高僧。他们之间的情谊远远超越了师徒之间的情感,成为亦师亦友的典范。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来往频繁,两人相处无拘无束,不仅经常辩论佛理,有时还相互戏虐,从中取乐。他们之间的很多典故,都成为历代佛子津津乐道的佳话。
佛印禅师(1032一1098)是宋代云门宗高僧,法号了元,字觉老。佛印是苏东坡相交颇深的方外知交。佛印自幼学习《论语》等典籍,后来礼宝积寺日用为师,学习禅法。曾至江西庐山参访开先善暹,后又亲近圆通居讷。28岁时接善暹法师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此后,先后住持推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江苏省镇江)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佛教名刹。佛印曾四度住持江西云层山,还整编白莲社流派。作为一代禅师,他对净土思想也十分推崇。宋元符元年(1098)一月圆寂,享年67岁,朝廷赐谥号“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儒家之流,各种经典无所不读。他平时喜欢以滑稽之语与人对谈,其学识之渊博当时无出其右者。佛印与东坡为挚友,两人一起饮宴时,一定相互戏虐为乐。宋神宗在位期间,由于天旱,便诏请在京城的僧人入宫修设道场,演经说法。苏东坡就戏对佛印说:“你向来喜欢释教,我听说神宗诏请僧人供奉,你不如冒充侍者到宫中观看这一佛门盛事。”佛印听信苏东坡的话,就以侍者身份进入王宫中。
宋神宗见到佛印相貌魁伟,于是赐佛印剃度为僧。佛印迫不得已只得剃度为僧,但出家并不是他的本愿,他为此事还很长一段时间痛恨苏东坡。一次,苏东坡在宴席上戏虐佛印说:
“以前我曾与您谈及古人诗云:‘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又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们经常叹息,古人常以僧对鸟,言语中有轻薄僧人之意。不曾想今日禅师你也出家为僧。”佛印说:“所以,老僧今日得对苏学士。”两人哈哈大笑,苏东坡由此更加喜欢佛印禅师的辩才。
苏东坡在杭州与佛印禅师一同游山玩水。一日,苏东坡见到一座山峰高峻峭拔,就对佛印禅师说:“这是何山?。佛印回答:“此是飞来峰。”苏东坡说:“你为何不飞过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苏东坡说:“若欲静来如何?。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苏东坡一日来到一寺门前,见到新塑造的两尊金刚。苏东坡问佛印:“两尊金刚,哪一尊更重尹。佛印说:“那尊抱拳的金刚更尊贵。”两人行至佛殿前,见到有供佛之人,罗列各种斋供,摆出各种香烛。苏东坡又问佛印:“金刚尊大,却没有人为其设斋供养,这是为何呢?。佛印说:“金刚守护门户,恃势张威,降魔护法,无人预先为其设斋供养。所以,有人作诗嘲笑金刚云:‘正眉怒目挺精神,捏合从来假共真。刚彼法门借权势,不知身自是泥人。’”
苏东坡某次陪同佛印游天竺寺,见到观世音菩萨手持一串佛珠。苏东坡问佛印说:“观音既然是佛,为何又手持佛珠,这是何意呢?。佛印说:“也不过是念诵佛号罢了。”东坡问:“念何佛号?。佛印回答:“也只是念观音佛号。”东坡说:“他自己是观音,为何要自诵自号,这是什么缘由?。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又来到观音法座前,一卷经在佛桌前上有一偈云:“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彼人。”苏东坡由衷地感叹说:“佛自仁心,岂有免人之―难而害人之一命乎。这是去彼及此,与不爱众生有什么不同呢。我体会佛之本意,将偈颂改正一下可以吗?。东坡作偈颂云:“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彼此都没事。”佛印说:“善哉!南海观音真奇绝,手持串珠一百八。始知求己胜求人,自念观世音菩萨。”
赵州从谂禅师住持赵州观音院时,赵王前去拜望他。赵州禅师并没起身迎接,而是坐在禅床上接待他。赵王只得到禅床前拜望禅师。赵州禅师说:“赵王!我年老力衰,没有力气起来迎接你,请原谅!。赵王毫不介意,和赵州禅师谈得很开心。回去之后就派遣一位将军,送给赵州禅师很多礼品。赵州禅师一听,立刻下床到门外相迎。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赵州禅师:“前天赵王来时,您不下床;这次赵王的部下来,您为什么反而下床相迎呢?。
赵州禅师说:“你们有所不知,我接待客人有三等:上等的客人,我在禅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中等的客人,我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的客人,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迎接他。”
赵州禅师接待客人的三原则曾被苏东坡拈提:一天,苏东坡要到金山寺去拜访佛印禅师,便先修书一封,让佛印如当年赵州禅师迎接赵王那样不必出来迎接自己。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当苏东坡到达金山寺之时,佛印禅师已经在金山寺的山门外等候他了。苏东坡见佛印禅师在山门迎接,便哈哈一笑,说道:“禅师!你的工夫到底不及赵州禅师,你的境界也不及赵州,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佛印即以偈作答: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佛印认为,从表面来看,我是到山门外来迎接你了,但实际上,我已经把大千世界作为我的禅床了。所以,佛印禅师到山门外迎接与在禅床上迎接是一样的。苏东坡听偈之后,对佛印禅师做法大为叹服。
苏东坡一次与秦少游共进晚宴,忽然抓到身上一只虱子。苏东坡对秦少游说:“这个虱子是由垢腻所生成。”秦少游说:“不是,是由棉絮毛污染生成。”两人争辩良久,互不相让。苏东坡说:“明天我们一起问佛印禅师,若是谁输了,就请吃一宴席。”酒散之后,秦少游私下到佛印禅师住处,对佛印说:“刚才我与东坡争辩虱子来历。他说是垢腻所生,我说是棉絮毛受到污染生成。他来问你只说我说的是对的,他输了就得请我吃一素宴。”秦少游悄悄交待之后就离开了。不一会儿,苏东坡也到佛印住处,对佛印说:“我刚与秦少游辩论虱子来历。我说是垢腻所生,他说是棉絮生成。等他来你只说是我说的对,他就会请我们吃泠淘(古代一种凉水过滤的凉面)宴。”
两人私下与佛印说好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到佛印住处相互争辩,请佛印作评。佛印听完两人的争辩,装模作样地说:“这个很清楚,是垢腻生成了虱子的身子,棉絮生成了虱子的脚。我先吃泠淘,后吃素宴。”三人哈哈大笑。
苏东坡的妹妹是秦少游的妻子。一日妹妹回来,见大众在宴席上吃烤焙过的栗子。妹妹对苏东坡说:“栗破凤凰见(意为内中黄见)。”请苏东坡作下联。苏东坡想到天下不曾无对的对联,但自己却很多天对不上来。一天,佛印来问苏东坡最近有何著述。苏东坡说:“本打算对一副对联,却没有对出来。”于是,就将妹妹出的上联告诉佛印。佛印应声说:“藕断鸬鹚飞(意为藕断节即出飞丝)。”佛印说:“就像‘无山得似巫山耸’一样,这是同音两意。”苏东坡即说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弟弟子由说:“不如说‘何水能如河水清’,以水对山最为的对。”
佛印住持润州金山寺时,苏东坡到杭州经过金山寺,在寺中停留数日。一日,苏东坡便服到方丈室拜望佛印禅师。佛印问:“翰林从何而来户我这里没有地方坐。”东坡说:“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佛印说:“山僧有一转语,翰林眼下即回答,就依照你说的做。若稍有拟议,就将你身上所佩玉带留镇山门。”苏东坡高兴地答应了,当即解下玉带放置在几案上。佛印说:“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翰林想要坐在哪里Z。苏东坡拟议良久,也没有回答出来。佛印叫侍者说:“将这条玉带收起来留镇山门。”东坡笑着将玉带交给了佛印。佛印取出了一件衲衣交给苏东坡作为对玉带的回赠之礼。
佛印禅师为此作了两首绝句,其一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叫乞食歌姬院,故欲云山旧衲衣(据《冷斋夜话》云:东坡悟其前生为戒禅师,常穿衲衣,因此,佛印赠东坡衲衣。又据《北梦锁言》云:裴休常披毳衲于歌姬院持钵乞食,以为不为俗情所染,可以说法为人。因此诗中说乞食歌姬院)。
其二云: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真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景德传灯录》记载,万回法云禅师,俗姓张,师八九岁时,其兄戍守安西,师为传信朝往夕返万余里,故号万回。唐武后赐予锦袍玉带)。
苏东坡与佛印出城游行。佛印对苏东坡说:“你骑在马上,十分好看,就像一尊佛。”苏东坡回答说:“你穿一领玉袈裟,骑在马上好像一堆大牛粪。”佛印说:“我口中出佛,你口中却出屎。”随从听佛印说完都呵呵大笑。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之间的上述典故,不仅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幽默诙谐,而且还体现出两人的机智善辩和深谙佛法。通过两人之间的这些典故,我们在一笑之余,从中也能得到诸多佛理与人生哲理的启示。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