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有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一路上的人与事,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不仅不会归于萧瑟,反倒在我心里更加熠熠生辉。
5月23日,刚刚从学院的学衔授予活动抽出身来的我,来不及有太多“充分调整”,便迎来了来学院工作后的第一次出差任务---2018年度招生考试工作。此行招生,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好考评老师、辩经人员、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
临行前,大家都很关心我:“招生工作比较辛苦,去了藏区要小心”“要喝红景天口服液,其他都不管用”“别撑着,不行就吸氧”……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甚至有点想当然:毕竟5年前我去西藏采访过,没什么很强烈的反应。
事实证明,高原反应是包括我在内的招生工作人员必须面临的挑战。
第一站迪庆。迪庆的海拔较北京高出3300多米,早晚温差较大。招生工作组一到迪庆便有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疼、失眠、嘴唇开始变紫、感冒……怎么办?如果在迪庆就适应不了,那后面拉萨和玉树的招生考试,恐怕就更难了。
△迪庆考点报名现场
云南省委统战部、迪庆州委统战部、迪庆佛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关心我们的身体:走路、说话都要慢一点、少一点,多吃糌粑、多休息。开考在即,王院长率领督导组来到了迪庆,领导们的关心让我们倍加温暖,工作更有干劲。在所有的关心支持下,从考场筹备和考生报名,到辩经考试、综合笔试,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他叫洛头,第八届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是此次招生考试来自四川格尔登寺的考官,他参与评判了云南迪庆、西藏拉萨、青海玉树三个考点全程的考试。然而,不论是考试评分还是考场筹备,都有他的身影。他总说,“母校培养了我,现在需要我做点工作,我义不容辞”。
时间过得很快,第二站拉萨。得益于此次招生考试的工作安排,招生工作组在适应了迪庆3400米海拔后,拉萨的高原反应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烈。
入住酒店距离西藏佛学院有40多公里,沿途的街道、村庄是最美的风景。
而比沿途风景更美的,莫过于辩经考场的你问我答。思想在击掌诘问中翻飞、智慧在言语激辩中升华,一面是高耸入云的青山,一面是沸腾火红的考场。这静与动的画面,若不身临其境,绝难想象得出。
△拉萨考点辩经考试现场
△他叫特布旦,是此次招生考试来自甘肃拉卜楞寺的考官,他参与评判了西藏拉萨、青海玉树三个考点全程的考试。作为考官,他总会直接参与到辩经中击掌发问,他的认真执着给考官和考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大家称作是“坐在考官席上的辩经人员”。
终于到了第三站玉树。高原反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得强烈,加上一路奔波的劳累,一些考官在开考后不久接连生病了。但考官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招生组工作人员备受感动。在玉树州委统战部、玉树州佛教协会、玉树州佛教学校各位领导、同事们的鼎力支持下,招生考试得以圆满收官。
△玉树考点辩经考试现场
△此次招生考试中,大家提起最多的是十世班禅大师的经典教言:培养僧才,绍隆佛种,是我们佛教徒担荷如来家业的一件大事。正是在这样的使命感召下,尽管面露倦容、眼袋渐出,大家的乐观坚守,为此次招生考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本都是跋涉。回首这一路,“开卷”时的好奇与期待渐褪,“掩卷”时收获的更多是温暖与回忆。就像在藏区参加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招生考试工作,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到一到更多的学习积累,一切都是从内到外的精神洗礼
。在藏区的一个月里,我喜欢上了一首名叫《寄语白云》的藏语歌曲。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迪庆机场,它悠扬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我,终于在到达迪庆的第五天知道了它的名字。尽管在之后的招生路上不止一次听到,尽管我听不懂它藏语的歌词,但奇妙的是,这旋律一直萦绕心间。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