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禅修要领是,运用正确观念,指导人生,处理问题,完成心态的改变。
《自然的回归》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告诉我们,一味追求物欲,抵达不了幸福,还会使我们失去内心的宁静,变得浮躁而焦虑,造成各种烦恼和痛苦。因为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在满足了基本生活水准后,又会产生攀比心,希望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要超过别人,比如说想要吃得好点,住得舒适点,穿得好看点等等,始终得不到满足。就像法义说的,生活中的许多需求,与其说是社会使得我有这种需要,其实是我自身的需要。而在不停地攀比中又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然后就在这么一个又一个欲望中使自己疲惫不堪。这是很多现代人的现状和心态。
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应该怎么办。就是要回归自然,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学会享受自然的给予。
我之前也疑惑过,因为学佛以来,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简单,但还是有焦虑、烦恼。然而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开始意识到法义中这段话的涵义:“多数人,对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们的心中装满事业、家庭、财富……却很少能够意识到自然中最美好的存在,从来都不懂得去珍惜。所以人类应该感恩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宁静。”我觉得法义不是让我回归自然,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就完了,而是当我遵循简单自然的生活,把心事、把欲望放下,才有时间反省自己的心灵世界,观照自己的精神需求;才有时间去观察自己在这个世间所拥有的一切。比如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当我去观察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后,才会生起一种感恩心、珍惜心。通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我从原来浮躁、焦虑、烦恼、痛苦、不满足的心态,调整到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心、珍惜心。心态变了,内心自然就宁静了。
这个是从法义本身来说怎么完成心态的改变。
我们小组在用这个部分法义结合自己解决现实问题时,有组员提到,我现在已经遵循了简单自然的生活原则,物欲也不是很强,不容易感受到一味追求物欲所带来的烦恼,跟自己结合就不是特别有感觉,那怎么调整?
其实物欲只是贪欲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观察烦恼的根源其实来自贪心。
比如我在修学中,对这种法喜、收获有贪欲,所以有收获的时候就特别欢喜,没有收获的时候就烦恼。包括做义工,也会贪图师兄们的随喜赞叹,说明我对这种赞美、优越感有贪欲。或者做义工时,内心对师兄们有所要求,如果没达到我的期望就会烦恼,说明我内心也有这种主宰欲。特别是一直困扰我的班级氛围,因为对班级氛围有一个设定、期待,所以当出勤不高,有师兄不愿意分享时,我就会烦恼。以往我总觉得,是师兄们的原因,是班级氛围的原因,才造成了我的烦恼。所以老想着他们需要改变,希望他们能突破自己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造成烦恼的不是外在环境,不是班级,不是师兄们,而是因为我内心的贪欲。我贪每个人都要精进修学,每个人都要分享,而且要分享得生动,让我有收获。当我内心处在这种贪欲中时,就像法义所说“我们心中装满事业、家庭、财富……对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熟视无睹,从来都不懂得去珍惜”一样,我也沉浸在自己的贪欲中,从来没有去想过,我在修学中所拥有的一切。当开始意识到贪欲的过患给自己造成了种种烦恼、痛苦后,我试着把欲望放下,开始思维我的修学因缘。是父母赐予我色身,是三宝、导师的功德显现,才让我有机会修学佛法,走向生命的觉醒之道。而每一次交流,能与师兄们探讨法义,加深理解,不仅有师兄们每日修学的用心积累,还有交流当天放下他们自己的事情,来成就这一场共修,来成就我的修学。感受到每次共修的来之不易,对师兄们只有满满的感恩心,对修学也充满了珍惜心。
通过如理思维,从充满贪欲的心,调整到了感恩心、珍惜心,最后就安住在这种正向的心态中,越久越好,使之成为生命品质。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