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天心永乐禅寺在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下,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

发布时间:2024-10-05 01:21:55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天心永乐禅寺在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下,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

天心永乐禅寺在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下,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

天心永乐禅寺在武夷山风景区天心岩下,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武夷山志》记载,寺院古称“山心永乐庵”武夷山方圆百里,群峰林立,如成千的莲叶簇拥着一朵莲花,而天心永乐禅寺正处于莲心之位置。寺院周边崖悬壑深,移步见奇,涉目成趣天心永乐禅寺佛教渊源悠远绵长,高僧大德辈出,屡获朝封,并培植出稀世珍宝名茶“大红袍”。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阳崇化学子丁显在赶考途经武夷山时中暑,昏厥路边,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高中状元,这是明代开国以来的首个状元。

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明水乐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明末清初,天心茶僧研制出乌龙茶制作工艺,经久耐泡的乌龙茶为工夫茶提供了有“米”之炊。“大红袍”被称为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源,并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著名茶人张天福在天心水乐禅寺题词“大红袍祖庭”,并勒石以铭。清咸丰五年(1855年年),天心方丈赠予台湾学子林风池36棵茶苗,被台湾广为引种,为台湾名茶“冻顶乌龙”之母

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重建禅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章堂岩铁华禅师弟子果因和尚重开此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鼓山德容和尚主持,大兴佛法,开创了鼎盛的十方丛林,陈宝琛题送“福德因缘”匾额一块,至今尚存。至民国36年(1947年),该寺先后传七堂大戒,曹洞钟鼓启蒙天下,武夷山道场遂为世人所瞩目,被视为佛教的“华胄八小名山”之一。香火旺时,寺内有僧人百余人,极一方胜概。寺庙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寺外古树苍郁,蔚为壮观。寺庙依中轴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禅堂、客堂、香客堂以及钟鼓楼和偏殿,飞檐曲栏,壮丽雄伟。殿宇基本保留至今,由于年久失修,“文革”中又被占为民居,破坏甚大。1989年后,寺院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至武夷山,题额“天心永乐禅寺”;至1992年,居民全部迁出,各界人士策划组织永乐禅寺的修复和改造工程;1993年建成山门1座,并劝募投资80余万元新辟由马子坑至天心的公路;寺庙的修复工程由南京东南大学主持设计,天王殿及香客楼(又名却尘楼)于1993年重建。

建瓯光孝寺

光孝寺在建瓯市城南铁狮山麓,东西溪二水合流处的建溪南岸,占地91亩,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隔江与市区相望。据说寺址原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宅,吴灭后,吕蒙子孙将宅址献出,由僧建佛寺。寺成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其历史悠久,比之泉州开元寺(始建于686年)早百余年,比福州鼓山涌泉寺(始建于780年)早二百余年,其余寺院则更在其后唐代称“隆兴”,北宋几度易名,称“景福”、“天宁”、“万寿”等。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代中叶及明万历、嘉靖年间曾两度毁于战乱,十次毁于火灾。明洪武、万历和清光绪年间三次重建。民国14年(1925年)重修。旋因年久失修,毁坏严重。

1982年,建瓯县人民政府将该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2月,协同佛教协会与有关部门成修复光孝寺及水南塔委员会,向海内外筹募资金维修殿宇,重塑佛像。该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顶高15米,面阔5间总宽30米,进深6间总长29米。另有方丈室、藏经阁、僧房、香积厨等。现保存清康熙三年(1664年)理石刻1块。光孝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福建佛教的发祥地,为闽、赣僧人求戒圣地,福建传教法会历代皆以此为戒坛。唐代,日本高野的空法师来华取经时,路经建瓯曾登寺膜拜。清顺治皇帝曾拜光孝寺维琳和为师,封其为玉琳国师。在光孝寺受戒僧人,现侨居美、日、东南亚及香港播法音者还大有人在。

光孝寺不仅在福建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处风景名胜地。清《重修光孝寺大殿碑》作如下描述:“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双水,报称形胜。且寺基弘敞,曲经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祉树青葱信心登礼者,疑梵释放天之宫从空而坠,不知人在人间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