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心地
圣喜法师 讲德雄比丘 译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
Gàme và yadi và'ranneninne và yadi và thale,
yatthàrahanto viharantitaü bh?miü ràma?eyyakan'ti.
──Dhammapada verse 98
各位明智的尊者,世尊对比丘与居士们诵出这首偈颂,以显示离婆多尊者(Venerable Revata)的阿罗汉境界。这首偈颂的含义是:
如果在聚落或林野,如果在低地或高地,
只要有阿罗汉居住,该地即是宜人之地。──《法句经》第98偈
在这首偈颂里,佛陀解释阿罗汉的心是平静与安宁的。我们知道由于人心的缘故,城市等一些地方是不平静、不安宁的。由于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心很浮躁、很散乱,所以这些地方就不安宁。假设一个寺院里的出家人都在禅修,则那个寺院是很安宁的,因为禅修是为了得到内心的安宁。相反地,假设一个寺院里的出家人不禅修,而忙著做很多事务,则那个寺院是不安宁的,因为他们内心不安宁的缘故。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当出家人禅修时寺院会变得安宁。当他们培育自己的心力时,心变得清净,五盖减弱,同时产生定力的光明,这个光明能遍布到全世界。遵循正法的诸天神会尊敬他们,不好的众生则会离开那个地区,所以那个地区变得更平静、更安宁。如此我们就能了解,若想得到平静与安宁的地方,我们就必须先使自己的心平静与安宁。
离婆多尊者是舍利弗尊者的最小弟弟。在舍利弗尊者的家庭里,包括舍利弗尊者在内有四个兄弟及三个姐妹。他们的家庭非常富有。舍利弗尊者在佛陀的座下出家,并且在十五天内证得所有的道果。后来佛陀宣布他为第一上首弟子。之后他对众人开示佛法,听众包括他的家人在内。由于舍利弗尊者的缘故,他的两个弟弟及三个妹妹也都在佛教里出家,并且都证得所有道果,只剩下最小的弟弟离婆多在家里。他的母亲心里想:“万一连离婆多也出家,就没有人继承这些财富了,因此,应当赶快让他结婚。”他的母亲为他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彼此接洽之后,选定了一个日期举行结婚典礼。他们从离婆多家里出发,去到女方的家里举行婚礼。他们举办了很大的宴会及依循传统的礼节。有一位长辈祝福新娘长寿,能够像她的祖母那样活到一百二十岁。离婆多听到了就问说:“她的祖母是否还活著?”他们回答说:“是的。”离婆多又问:“我可以见她吗?”他们回答:“可以,进到屋子里来吧。”他走进屋子,见到新娘的老祖母身体已经很虚弱:无法走动,无法说话,耳朵听不到声音,眼睛看不到东西;身体非常丑陋:牙齿都没有了,皮肤充满皱纹,头发都已变白。离婆多看了之后感到很同情她,就问旁边的人说:“新娘以后也会变成像她的祖母这样吗?”旁边的人回答说:“是的,终有一天她也会变老。”离婆多听了心里想:“原来我的哥哥、姐姐们早就知道了这个‘秘密\’!难怪他们要放弃在家生活而出家。我也应该舍弃世俗的一切,出家修行以便了知这个秘密。”
在回家的路上,离婆多向亲戚们表示自己腹痛以及将要腹泻。于是他进入树林里去,然后又回来;第二次他又进入树林里,然后又回来;第三次他再进入树林里,然后又回来;到了第四次,他进入树林里之后就开始逃跑,沿著一个路线去寻找寺院。跑了很长一段路之后,终于发现一个寺院。他去到上座比丘那里,礼敬之后,说:“尊者,请剃度我出家。”上座比丘问说:“你是谁?”他回答说:“我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弟。”上座比丘就收留他,并且不久就剃度他出家。他学习沙弥律仪及禅修法门。之后他心里想他的亲戚可能会找到那里而将他带回去,所以就请求戒师允许他离开,到远方去,以免亲戚们找到。得到戒师的允许之后,他就去到非常遥远的地方,一个人独住在森林里修行。
舍利弗尊者听说弟弟已经出家为沙弥并且独自住在森林里,就想要去看他。他来请求佛陀允许他去。佛陀观察离婆多沙弥的情况,发现他尚未证得任何道果,如果舍利弗尊者去看他,他将无法在那次雨季安居中证果,因此佛陀说:“舍利弗,雨季安居之后才去吧,我也会一起去。”于是舍利弗尊者就等待到雨季安居结束。
在那次雨季安居期间,离婆多尊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精进地修行,以期证悟佛法。他持续不断地专注于禅修的业处。当他持续地修行时,他的心愈来愈平静,完全地安住于单一目标。他的定力愈来愈深,生起智慧之光,证得色界禅与无色界禅。然后他转而修行观禅,而且观智愈来愈深,能够透视内在与外在世间的种种事物,了知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进一步他证得所有的道智、果智及神通。
雨季安居之后,佛陀动身前往离婆多尊者住的地方,包括舍利弗尊者在内的五百位比丘也跟随佛陀同行。离婆多尊者知道佛陀要来看他,就进入第四禅,然后以第四禅的定力为基础而发起神通,决意变现出提供佛陀及所有比丘使用的一切设备。当他们到达那个森林时,见到那里一切设备都齐全。
他们在那里住得很舒适。有些还没证果的比丘因此而对离婆多的住处产生不好的想法。佛陀知道这件事,就决意在他们要离开时会有某些比丘东西忘了带走。当他们走上回程时,有些比丘才想到手杖忘了拿,有些比丘滤水囊忘了拿……等等。于是他们走回原来那个住处拿自己的东西,才发现之前的一切住屋及设备全都不见了,他们忘了拿的东西都挂在树上。他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那些东西拿到,然后与佛陀一起回到舍卫城。
回到舍卫城那天,毗舍佉母(Visakha)邀请佛陀及比丘们隔天去接受饮食供养。隔天佛陀与比丘们去到她家。当她在供养食物给比丘时,她问说:“尊者,离婆多尊者的情况如何?”有些比丘回答说:“他过著很奢侈的生活。”毗舍佉母再问其他比丘说:“尊者,离婆多尊者的情况如何?”他们回答说:“他住在很艰苦的地方 ,没有什么设备可用。”毗舍佉母是很有智慧的人。等到比丘们都用完餐之后,她就去顶礼佛陀,请问佛陀说:“世尊,离婆多尊者的情况如何?有些尊者说他过著很奢侈的生活,有些则说他住在很艰苦的地方。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呢?”佛陀解释说:“无论阿罗汉住在哪里,那个地方就变得平静与安宁。”那时有许多比丘聚集在那里。佛陀诵出这首偈颂并且讲了很好的开示。许多比丘就在听法时证得圣道与圣果。
在这首偈颂里佛陀谈到阿罗汉。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阿罗汉,但是我们还应当深入地了解阿罗汉的情况:阿罗汉的心中没有贪爱,没有嗔恨,没有愚痴,经常都有智慧生起。就一般人而言,心中不能经常有智慧,因为他们的心中生起贪爱、嗔恨、愚痴的缘故。由于这些贪、嗔、痴,结果就有更多浮躁与散乱的念头生起。阿罗汉的心中没有执著也没有愤怒,所以时时刻刻都有智慧力存在内心。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阿罗汉的心中不会生起这些无用的念头。这是由于他的理解,由于他的智慧,由于他的观智,由于他能透视世间一切有为法的缘故。
一般人的心中有四种密集:
一、相续密集(santatighana);
二、组合密集(sam?haghana);
三、作用密集(kiccaghana);
四、所缘密集(àramma?aghana)。
相续密集(santatighana):我们将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单一、不变的个体;我们认为我、你、他、她都是单一的个体与自我。同样地,我们也把树木、建筑物、岩石及其他外在事物看成单一的个体。然而,当禅修者的智慧变得锐利时,他就能了知这些都是生灭相续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我们在三、四十年前得到这个身体。在那个时间之前我们不是今生这个生命,但是由于投生于母亲胎中的第一念心,所以才开始有色法(物质)生起。这个色法在几天的时间内慢慢累积成小团;在几个月当中渐渐成长;然后出生到这个世间来。那时,这个婴儿会认为 :“这是我、 那是我的母亲 ……。”他的身体渐渐长大,他会认为:“现在我长大了。”同样地,他的身体会成熟,到了中年,到了老年,衰败,生病,最后死亡。死亡之后他的身体被大地所吸收。不明智的人会说:“这个身体就是我,这是我的眼睛,这是我的头等等。”事实上,这些物质只是依照自然法则而生起、暂时存在、坏灭而已。这些都依靠色法的生灭相续而产生,不是单一、不变的。我们身体里的色法能够产生新的色法;我们将这种旧色法产生新色法的现象看成是一个人或看成是我。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身体时,我们就会知道身体只是一堆色法微粒(rupa-kalapa;色聚)而已 ,而且这些色法微粒产生新的一代之后就立刻坏灭。当我们照见到色法微粒的相续产生时,就破除了相续密集。
如果我们进一步透视每一颗色法微粒的组成元素,见到有些微粒由八种色法元素构成,有些由九种,有些由十种,如此透视时就破除了第二种密集──组合密集。当我们深入观察而了知这些色法元素的个别作用时,就破除了第三种密集TT作用密集。第四种密集是所缘密集,这是名法(精神)的密集,是比较复杂的一项。
有时禅修者会想:“我能够了知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是如此这般。”但是当他进一步反观那个能了知的心时,他才知道那个心也是被观察的目标(所缘)。当我们说话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由不同的心产生出来,例如我们说:“我的定力很好。”当我们说到“我的”时,我们心里想这是属于我的;当我们说到“定力”时,我们心里想到定力或快乐;当我们说到“很好”时,我们心里对它产生执著。如此,禅修者执著于自己的禅修进展。有些人说:“我没有定力。”当他说到“我”时,他的心以自己的身体为对象;当他说到“定力”时,他的心想到可喜的境界;当他说到“没有”时,他的心里感到不愉快或难过。当禅修者培育起很敏锐的正念时,他就能了知这些心念的情况;那时他破除了所缘密集,不执著能思惟的心,并且能去除没有用的心念及培育好的心念。
阿罗汉的心深入地透视世间的这些现象,所以他了知没有什么可以执著,也没有什么可以生气。以这样的了知,智慧时时刻刻都伴随著他的心生起。当他观照任何有为法时,他的心能够深深地透视它的实相,藉此而达到寂灭(涅槃)的境界及生起果智。如此他以智慧力而时时处在安乐的境界。
各位尊者,我们的开示就讲到这里。愿我们都能遵循佛陀的教导,修行到证得阿罗汉果。(2001.12.23 讲于斯里兰卡.龙树林僧寺)
【注解】
密集 (ghana) :字义为:厚、固体的、密集的、紧密的。当名(精神)与色(物质)相互资助而生起时,由于误解它们为整体,故有密集的概念产生。色法有三种密集:──
一、相续密集:误解身体及其他物质为单一、不变的整体。当禅修者定慧力增强到能透视物质(色法)是由微粒构成的,这时他破除了相续密集。这些微粒快速地在生灭,旧的微粒能产生新的微粒,才使物质相续存在,而给人单一、不变的错觉。
二、组合密集:见到微粒者可能会误解每一颗微粒是单一的整体。当禅修者进一步分析而见到微粒的组成元素时,他了解微粒也是组合体(色聚),这时他破除了组合密集。
三、作用密集:能分析微粒的组成元素之后,可能会误解这些元素有相同作用。禅修者必须更进一步观察各个元素的个别作用,才能破除作用密集,彻底地见到色法的真相。
名法有四种密集:──
一、相续密集:一般人会误解自己与他人的心都是单一、不变的整体。当禅修者修行到名业处,能够照见每一刹那有不同的心念生起时,就破除了相续密集(名业处:分辨精神现象的修行法门)。
二、组合密集:将每一刹那的心念误解为单一的整体。当禅修者进一步分析每刹那心念的组成时,他透视到每刹那有一个心及数个心所同时生起,因此心念也是组合体(nàmakalàpa;名聚),这时他破除了组合密集。
三、作用密集:当禅修者深入观察到心及各个心所的个别作用时,才破除了作用密集。
四、所缘密集:知道心与心所是能缘(能缘取目标;能了知目标),不知道它们也是所缘(被其他心与心所缘取的目标;被了知的目标)。当禅修者用后一念观照前一念的心与心所时,才破除了所缘密集,彻底地见到名法的真相。
色聚 (rupa-kalapa):色法的基本元素(究竟色法)不能单独生起,必须成群地以微粒的型态生起,如此的微粒称为色聚。每一颗色聚里的所有色法元素是同时生起、同时消灭的。
(《嘉义新雨杂志》第40期)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