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格鲁派佛教寺院,始建于清朝康熙33年(公元1694年),因雍亲王(雍正皇帝)即位前曾在这里居住,又称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又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灵柩曾在这里停放,因雍正皇帝在这里生活、乾隆皇帝在这里诞生,雍和宫一连出了两位皇帝,所以这里的宫殿外形皆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规格一致。
雍和宫的第一进殿堂叫做天王殿,是原来雍亲王府的大门。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是四大天王的雕像
。供桌两侧还陈设着一对古铜薰炉,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皇宫御用的物品。出了天王殿,后面是御碑亭,亭内有一块乾隆57年(1792年)所立的四体文碑。碑文是乾隆皇帝用汉、满、蒙、藏四种文体撰写的《喇嘛说》,记述了喇嘛教的来源和清朝政府对喇嘛教的政策。
主殿雍和宫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雍和宫正中供奉着的是释迦牟尼、燃灯佛和弥勒佛像,三尊佛陀两侧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和迦叶,东西两侧还陈列着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像背后,悬挂着的是西藏贡呈的古物——彩绣的十八罗汉像,这十八罗汉服饰都是古印度装束与中国佛教装束的十八罗汉塑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永佑殿是王府时期的正寝殿,也就是雍正继位前居住的地方。现在里面供奉了三尊佛像,分别是无量寿佛、药师佛、狮吼佛。永佑殿东厢为药王殿,是学习医术的地方。西厢为数学殿,是学习数学、历学的场所。
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 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