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禅修的效益
你可以期望从禅修中得到一些利益,最初的利益很实际和平凡,往后阶段所得的利益则是深远与超凡的,它们从简单的到崇高的都有,我们在这里会宣布一些,你自己的体验才算是真的。
那些我们称为盖障或烦恼的东西,不仅是令人不快的心理习惯而已,它们是自我活动过程本身的主要表现。自我感觉本身基本上是一种疏离的感受,一种「自我」与「其他」之间的距离知觉。这种知觉要不断重复演习才能稳固地保持,而那些演习就是盖障所组成的。贪心与爱欲试图为「自我」得到「其他」的一些东西,瞋恚与厌恶则试图拉阔「自我」与「其他」之间的距离。所有烦恼皆因「自我」与「其他」之间有障碍的知觉而生起,而每次烦恼出现时,全都会助长此一知觉。静观能深入与极清晰地体会事物,它能带领注意力到烦恼的根源,把它们的机制暴露无遗,它知道它们对我们所造成的后果与影响,它不会被愚弄。一旦你看清楚贪欲的真面目,真正认识到它对你及其他人的所作所为,你自会停止,不再参与其事。就好像一个小孩,当他的手被烤炉烫过后,你无需叫他缩手,他也自然会做的,而且是不假思索或决断。神经系统自会作出此反射动作,且它的速度比思想还要快。当孩子感到火热的感觉并开始哭的时候,他的手已急拉离开了致痛的源头。静观的运作方式与此很相似,它是无言的、自发的、且绝对有效率。清晰的静观制止了盖障的增长,持续的静观则可彻底消灭它们。因此,当真正的静观被建立起来时,「自我」的墙壁会瓦解、渴爱会减少、自我防御和顽固僵硬等亦会减轻,你会更为开放、更为包容与灵活变通,你学会与他人分享你的慈悲心。
传统上,佛教徒都不愿意谈有关人类的本性,不过,愿意说的人会作出一般性的描述,谓我们的本性或佛性是清净的、圣洁的、且本质上是善良的。人并不如是表现,仅因为对那本性的体验被障蔽了,就像水坝里的水被堵住了一样。盖障就是那些建造水坝的砖块,当静观溶解那些砖块时,水坝就被洞穿,接着大量的悲心与喜心(四无量心之二)就会向外涌出。静观力随着禅修发展时,你的整个人生体验亦会改变,你活着的感受,亦即意识感觉本身会变得清晰明确,不再会因关注事物而不知不觉,而是一个可被持续知觉的东西。
经过的每一片刻都会各自显现,它们不再混淆不清。没有片刻的经验被掩饰或被视为理所当然,也没有经验被标志为「普通的」,所有片刻间的经验看起来都很活跃、明亮和特别,你不再把自己的经验在心内分门别类,描述与解释被弃置一旁,让每一片刻可各自为自己言说,你则老实地聆听着它要说的话,聆听时就好像是第一次听到一样。当你的禅修真的有力时,它亦会变得持久。你连续不断地留意观察呼吸与每一个心理现象,你感到越来越稳定,越来越能令心随时停泊在朴实而单纯的当下经验上。
一旦你的心免受思想束缚,它会变得十分清醒,并安住于全然单纯的觉知之中,这觉知无法可被充分描述,文字并不足够,它只可被体验。呼吸不再只是呼吸,它不再是你曾经熟悉的静态呼吸概念,你不再仅仅视之为一连串的呼吸,它不再是些无关重要的单调感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改变的过程,它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它不再是时间中发生的事,而被视为当下的片刻本身,时间被认为是一种概念,而不是一种经验到的事实。
这是简单化的基本觉知,当中已被去除一切无关的细节。它的基础是当刻活生生的流动,明显地富有现实感觉特色;你确实地知道这是真的,可说比你过去的任何经验更加真。一旦获得这种绝对确定的洞察,你便拥有一个新的有力观察点、一个新的标准,可用来衡量你的一切经验。经过这次洞察后,你会清楚地看到那些自己在单独参与纯粹现象时的片刻,也会看到那些自己以某些心态介入、干扰着现象时的片刻。你会观察到自心,正以某些评论、陈旧的印象与个人意见等扭曲着现实。无论做什么,你都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对于自己错过现实的方式,你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而且,你会被吸引,趋向简单、客观的视察方式,不会对现实稍作加减。你变成了一位知觉非常敏锐的人,依此有利条件,一切都会被看得清清楚楚,无数的身心活动亦会细节鲜明地显现出来。你留意地观察着呼吸不停的起起伏伏,你观察到的身体感觉与活动,就好像一条不会停息、无穷无尽的河流一样;当你审视念念相续的思想与感受时,你又会感到时间稳步前进的回响节奏。此外,在所有这些不停的活动之中,并没有观察者(Watcher),只有观察(Watching)本身。
在这种觉知状态中,没有事物在两个连续的剎那间可以保持不变,每一感知经验都在不停地转变,一切事物皆会生起、衰老与死亡,可以说无一例外。你醒觉到自己的生命在不停改变,你回顾周围,发觉每一事物皆在不断变迁、流动,每一事物,每一事物,每一事物……都在升起、落下,增强、减弱,出现、消失。生命里的一切,从极之微细的到太平洋那么大的东西,其内的每一部分都在持续变动。你洞察到天地万物就像一条流动着的经验大河,你最珍爱的财物在悄悄离开,你的生命也是一样。可是,没有理由为这无常而悲伤的,你站在那里,吓得不能动弹,注视着这飞奔不停的活动,你的反应是一种惊奇的喜悦,一切都在移动、舞动,并且充满生命。
当你继续观察这些改变时,你了解到所有一切是如何配合在一起,你也觉察到所有心理、感觉与感情现象间的紧密联系。你观察到一个思想引发起另一个思想,你看到破坏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感受所引起的思潮。行动、思想、感受与欲望等,你了解到它们一切皆在因果的微妙结构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看见愉快的经验生起与消失,也知道它们是不会持久的;你看见苦痛不请自来,也看见自己焦急地挣扎着想把它抛开;你也看见自己的失败。这一切皆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发生,当你站在一旁静观它们运作时自会领悟。
从这人生实验室中,一个内心无懈可击的结论会自己弹出,让你知道:生命实有令人失望与挫败的标志,而你也清楚知道其原因所在。这些反应皆源于:(一)你无力取得你想要的东西,(二)你恐惧失去你已拥有的东西,以及(三)你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习性。这些都不再是理论性的概念,你已亲身体验过,知道它们是真的。你感知到自己的恐惧,以及面对生死时的根本不安稳。这极度深切的压力(紧张)可一直追溯到思想的根部,并使全部生命成为一种挣扎。你观看着自己在焦虑地摸索,惶恐地在流沙中乱抓,希望可以抓到任何可以牢牢握住的东西,而你发觉没有东西可以握得住、没有东西是不变的。
你明白到失落与悲伤的痛苦,你发觉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日复日地被迫要适应痛苦的新发展,你目睹日常生活过程中所固有的压力与冲突,而你也了解到,自己的大多数顾虑皆浅薄不堪,你观看着痛苦、疾病、衰老与死亡的进展,你学识惊讶地赞叹:这些恐怖事情其实并不可怕,它们只不过是现实(Reality)而已。
通过对自己生命的负面进行透彻之研究,你深切地了解「苦(Dukkha)」── 所有生存皆不能令人满意的性质。你开始在人生的所有层面中知觉到「苦」,从最明显的到最微细的皆然。你明白到执取与苦恼的因果关系,无论你执取任何东西,苦痛都会无法避免地尾随而至。一旦熟悉了欲望的整个动态,你会对它敏感起来,你知道它从哪里生起,在何时生起,以及如何影响着你,你旁观着它的反覆运作,透过每一个感官通道表现出来,控制着心并使意识成为它的奴隶。
在每次愉快的经验中,你看到自己的渴爱与依恋执着出现;在不愉快的经验中,你看到自己的强力抗拒;而你不会妨碍这些现象发生,你只是观看着它们,你知道它们不过是人的思绪而已。你想寻找自称为「我」的东西,但你发现到的是一个躯体,以及你如何认同此袋皮包骨为「自我」的意识。进一步寻找,你发现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现象,例如情绪、思维模式与种种意见,以及你如何认同每一心理现象为「自我」的意识。你看到自己越来越想拥有、保护与防卫这些令人怜悯的东西,也自知那是多么的疯狂、愚昧。你暴躁地在这些东西之中到处翻寻、搜索,不断寻找「自我」;当你彻底追究下去,查看每一个角落和罅隙,不断追寻「自我」时,那些东西仍继续旋转不休。
你什么也找不到。在这身心集合体内持续不断的经验流转中,你所能找到的,只有数不清的客观过程(Impersonal Processes),它们皆各自随已逝去的过程为因缘而生起,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被发现,一切都是过程,你发现思想,却找不到思想的人;你发现情绪与欲望,却找不到实行的人,房子本身是空的,也没有人在家。
至此你对「自我」的观点彻底改变了,你开始看待自己有如报纸上的相片一样,以肉眼看时,相片有一明确的肖像;当用放大镜看时,它却全部分解为复杂的点状结构。同样地,在静观力的透视下,「自我」、「我」或「任何存在」的感觉都会溶解并失去其坚实性。随着内观禅修的进展,你会上升至某一点,瞥见(顿悟)三法印(存在共有的三个特性)── 无常、苦、无我,有力地烧毁诸种颠倒见解。你鲜明地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人生是苦的性质、以及无我的实相。你如是生动、确实地体会到这些特性后,突然醒悟到渴爱、执着与抗拒实全无意义。就在这意义深远的片刻明净之中,我们的意识转化了,「自我」的实体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互相联系的、非个人的(Non-personal)现象,它们缘生缘灭地不断变化着。渴爱熄灭了,重担消除了。余下的只有轻松自在、毫不费力的流动,没有丝毫抗拒或压力的痕迹;余下的只有安宁,可喜的涅槃与无生(The Uncreated)[1]终于实现了。
【注释】[1]无生(The Uncreated): 涅槃的道理,又称不生不灭,或无生灭。另外,诸法之实相无生灭(无生无灭)。所有存在之诸法本空── 无实自体,故无生灭变化可言。但凡夫迷此无生之理,起生灭之烦恼,故流转生死,若依佛教修持,可破除生灭之烦恼,证得无生。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