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庭苇:我用歌声来化缘
利益他人是佛教的精神,也是我的中心思想。——孟庭苇
春节前, 孟庭苇去了趟山西。寒冬腊月的北方,天气正当脆冷,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她和家人游历了山西的名胜古迹。乔家大院在这个时候门可罗雀,孟庭苇也鲜被人认出来。因为她不施脂粉, 简素到了极致。 诚然气质出众,但身上难寻明星气儿。
先是去了云岗石窟和北岳恒山,接着,孟庭苇一行又来到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在那里的菩萨顶朝拜了文殊菩萨。殿门前,她四岁的儿子宝弟跟爸爸妈妈一起拜下去,动作稚气,神情如同妈妈一样虔诚。
简车就行,家庭和睦,是孟庭苇的生活现状
。在娱乐圈红足二十年的她,与司空见惯的美食华服、流光溢彩几无关联,她的世界不过由三部分组成:佛陀赐予她的清宁、身为自己精神支柱的儿子宝弟,和她几乎将全部收入投向慈善的歌唱事业。
孟庭苇更多属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绝佳记忆。那个时候,明星尚未泛滥。纯真岁月里,最时髦和受人崇尚的不过是琼瑶式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三毛式浪迹天涯的自在。孟庭苇19岁出道,踏入娱乐圈的第一年,便以一首《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一举成名, 有了“月亮公主”和“自然歌后”的美誉。崛起歌坛后,《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曲目相继出炉,且首首经典。她到底红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想想现在的周杰伦吧!那时候的中国,不论大街还是小巷,清甜悦耳的声音随风入耳,诉说的都是这个台湾女孩的心事。
也许正是在成名的道路根本没有经过任何磨砺和等待,孟庭苇对当时的那种热烈境遇并不上心。相反,本就对名利毫无欲望的孟庭苇提前厌倦了闪光灯下的生活。光艳的娱乐圈背后,讲求的是数字、是销量,是无时无刻需要提神醒耳的机警与持重。而孟庭苇不愿为了名利摧眉折腰。她在台前拥有无数掌声和祝福,台后,却无比渴望普通人的生活:早晨起床,不用化妆,不用弄头发,不用思量穿什么衣服,也没有人打扰。
忙燥的生活持续了十年,就在红得无以复加时,孟庭苇突然在专辑发布会现场宣布:我将退出歌坛。她一个转身,走得干脆利落,不带走片角云彩。直到2004年,孟庭苇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模样还是当年那个白衣胜雪的清爽女孩,但她结婚了。丈夫是她的高中同学,昔日的暗恋对象。
在大众的疑惑中,孟庭苇道出了离开四年的生活——她青灯古佛,彻底抛开了俗世中的一切。 刚退出的两年,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后来,偶尔上一些宗教节目,此外的时间基本都用于修行佛法,颂读经书。跟朋友聚会也是去参加法会。其间,2003年孟庭苇去印度朝圣,原本打算看看环境,因为志同道合者在那里找到了清修之地,让她特别向往。果然,从印度回来后,孟庭苇最终验证了自己的佛缘深浅,并下定决心皈依佛门。然而就在这一刻,命运之神把她岔向了另外一个人生路口——偶遇到她的丈夫张志鹏。
本来一个青春貌美女孩,几年不见,张口修行合口闭关。这让曾是孟庭苇高中同学的张志鹏异常诧异:“你是小龙女么?”现在说起这些,轻轻的笑意一直浮动于孟庭苇的面容,没有丝毫杂质。甚至会让人感到些许恍惚:眼前的这个女子真的已年近四十,真的已为人妻为人母么?她干净得不像属于这个凡间尘世。而用她自己的话说:婚缘也是一种修行。
2010年,孟庭苇开始了“有孟庭苇的时代就是我们的纯真年代”出道20周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她的舞台没有多余的炫技,一件稍显身材的旗袍已经是她的底线,但观众场场爆满,七零后八零后怀旧,再年轻一些的慕名而去。孟庭苇将包括这些演唱会的部分收入和唱片的全部版权收入捐给慈善,打消了“复出捞钱”的传言。她说:“我对名利欲望的狂热追求已经消退,这个圈子不允许无欲无求。我能在演艺圈将近二十年,可能是因为我的定力足够。事实上,看这个圈子的起起伏伏和来来去去,要有很强壮的心脏才行。娱乐业就是一个很泡沫的东西,我要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像我知道我的歌声是来化缘的,我把钱拿来做善事。”这是佛教徒孟庭苇的自白。
谈修行:不会出家,关注医疗教育
孟庭苇几乎将自己的每个公开活动都与慈善挂钩,据说这些年她总共捐赠的慈善款项至少超过7位数。孟庭苇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但她否认了自己会正式“出家”。
羊城晚报:曾有消息说你打算出家?
孟庭苇:我有一段时间想出家。经常听师父讲经说法,心里特别富足,而且在佛学中心跟人谈论佛法,让我对出家有了很浪漫的想法,我想加入他们。后来有朋友给我泼冷水,说“出家后每天凌晨4点半就要起床,还不能上网,你的头型剔了头也不会好看”。我就反驳,说很好啊,我每天早上起来不用吹头发,也不用烦恼穿什么。
羊城晚报:那为什么后来没这么做呢?
孟庭苇:我的好朋友桑尼(台湾知名演员)打消了我出家的念头。她那时候被分在知客室,主要工作是接待香客们参观各个殿。她跟我说,本来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没想到很多人听说她在那里,都去看她,成了一个“活招牌”。所以我想好了,我不能在台湾出家,自己闭关修炼。
羊城晚报: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孟庭苇:一个是照顾小宝弟,希望他平安、健康、快乐地长大,以后最好能跟着我修行。另一个就是尽更多的责任,在医疗、教育方面做些事情。我去过青海和西藏,看到那里的不少人缺医少药,因为很简单的发烧炎症而失去生命,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与孟庭苇谈佛:利益他人是我的中心思想
记者:去年的演唱会场场爆满,拿现在与最红时相比,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孟庭苇:随着年纪与经历的增长,对名利欲望的狂热追求已经消退,现阶段面对群众除了感恩之心,有更多感受是同行在人生路上的分享与纪录。
记者:你总是微微笑着,给人一种平和安静的味道,一直是这样的心态么?
孟庭苇:我学习着禅宗的境界:来则有,去则无。当然也有暴躁或生气的时候,但我会很努力去调伏自己的情绪。
记者:当年最红的时候,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你的歌声,为什么在巅峰时隐退?
孟庭苇:那个时候拥有外象的名利与掌声,但忙碌与疲惫的心并没有让我得到快乐。而宗教信仰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喜乐,因此我选择追求真正的内心皈依处。
记者: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信仰了佛教?
孟庭苇:1994年,家里的小狗过世,我开始吃素,后来慢慢地开始接触佛法。我不是遇到什么挫折,或对人生失去信心。我十几岁就出道,看到了太多浮华和虚伪的东西,我很不开心,而接触佛学后,我感觉自己很充实,如果不是遇到我的先生,我真的要出家了,但婚姻也是一种缘分,我也要珍惜。
记者:你平时用什么方式研习佛法?
孟庭苇:假日我会去佛学中心听闻讲经说法。平日在家研修佛典经书,定时早晚课,每个月做八关斋戒,并且还有皈依的上师传授定课。
记者:你是居士?
孟庭苇:是的。我是在家修行的佛家弟子。我的居士汉名叫明惠,居士藏名叫央金卓嘎。
记者:佛学给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孟庭苇:内心平静,不再失眠、积极赚钱,利益众生,人生无常,不必执著。
记者:你差一点选择出家,是一念之想,还是酝酿了很久?
孟庭苇:我当时酝酿了许久,那是一种精神层面上非常渴望的境界,也是自己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最后,几乎出家,但还是自己福报不够,机缘未到。
记者:2004年逐渐复出,但你把绝大部分收入投入了慈善,这跟信仰有关么?
孟庭苇:可以这么说。利益他人是佛教的精神,也是我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