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放弃不愿接受痛苦的心念。否则,在面对痛苦之际,心中就自然产生烦恼,导致承受力变得脆弱,因此,逃避痛苦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痛苦本身,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它可以转化成力量。如果我们正确地利用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恶缘变化为顺缘。一般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既然违缘不可避免,在面临挫折时,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应该鼓起勇气去坚强地面对。在遇到困境之际,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集中在痛苦之上,而应集中到如何运用转化痛苦的力量上。
如何运用这种力量呢?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帮助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去战胜痛苦,重新获得幸福快乐。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也许有人怀疑自己在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但是,事实说明任何人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我们可以用善良之心,给予那些身受痛苦的人们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安慰。经验告诉我们,遭受痛苦折磨的人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与安慰。所以,这也属于正确利用痛苦的方法之一。
假如我们没有机会和条件,用语言去表达同情和安慰,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观想的方法,去利用痛苦。即以自己的痛苦经历推及于他人,从而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和自己一样的受苦受难者,乃至更甚于自己苦难的众生,实在是数不胜数的。在今天的阳光下,许许多多的众生正在遭受无尽的痛苦。比如,有的因身体饱尝疾病伤痛的折磨而痛不欲生,有的因精神上受到折磨而意志消沉,濒临自杀的边缘。不光如此,就在当前短暂的这一刻,就有无量的众生经受着失去生命的痛苦,如果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还能容忍自己说只有我一个人在受苦的话,他就应该想到自己的心胸实在是太狭隘了。
我们应当把注意力转向到众生的痛苦上,并尽力地生起慈悲之心,如此亦能惠及于己身。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痛苦,就不容易产生关心众生的想法。如果不能产生这种想法,对众生所经受的痛苦折磨就难以产生同情和怜悯,如此则很难生起对痛苦众生的慈悲之心了。相反,当自己正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遭遇,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同情心和慈悲心。所以,牢牢把握住这个契机,痛苦就将产生非凡的价值。
在自己出现痛苦时,我们可以把握机会利用这一痛苦利益众生。若进一步阐明,就是观想以自己的痛苦来代受众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同时发愿:愿以我这一次痛苦的经历来消除众生的所有痛苦及其根源,愿以我的痛苦来换取众生的痛苦,愿以我的忧伤来取代众生的忧伤,愿以我的死亡来替代众生的死亡……对此,愿上师三宝加持我如愿以偿!
我们若更进一步修行的话,可以采用大乘佛教所教授的窍决方法,即通过自己呼吸气息的出入,来进行自他苦乐的交换。可以这样观想:在从鼻孔呼出清净之气时,将自身的安乐和安乐之因,化成白光融入众生或某个特定痛苦众生的身中;在吸气时,将那些正在经受苦难折磨的众生或某一众生的痛苦与痛苦之因,都化为黑光,通过鼻孔,融进自己心中的“自我痛苦”的念头上……
当这种修法修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具备真正消除众生痛苦的能力。以前,国苍巴大师在国苍地方修行。一次,当他正在专心修法时,来了一位名叫让西的妇女,她因死了丈夫和儿子,痛不欲生。国苍巴大师见到她,心里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心。对她说道:“我时常心中充满安乐,你就把安乐拿去吧!把你的痛苦留给我!”话语一落,那位妇女立刻不再感到痛苦,连她自己也感到意外。于是,她对大师充满了信心。以后,她精进修行获得了成就,成了一位自在的瑜伽母。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现在还没有仅依靠观想呼吸,而具有真正苦乐相换的能力,但是,我们若依靠清净意乐,依照此法去修行,也能够间接地对众生有帮助。
对此,难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这样修持观想力真的可以把他人的痛苦拿到自己身心上,那对自己岂不是太危险了吗?……如果有这样的担心,那就象我刚才在前面提出的那样,内心思维“只要以自己所经受的某种痛苦,来替代众生所受之苦”——有了这样的发心就可以了。因为不一定非用这种“苦乐相换”的修行观想方法去做。其实,将众生痛苦真正换取到自己身心上的高深修行力,并非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所以,“危险”的程度自然是很小的。万一真的具备了这种能力对于那些大菩萨来说,则是求之不得。能用自己这么小的痛苦去消除众生巨大的痛苦,那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呀!
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不但不会令人困顿,反而已成为生活上的一种乐趣。以前西藏噶当派的大德们就认为,遇到痛苦,是十分荣幸的事。卡巴格西曾说:
现今所有微小苦,
能消宿生之业障,
此引来世之幸福,
当观痛苦即欢乐。
逆境恶缘为善师,
灾祸促得修行益,
以苦扫除罪业障,
岂视痛苦为不幸?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自己过去世所积造恶业的种子,一直存留在相续中,在没彻底铲除之前,它肯定能发芽生长,早晚都会造成剧烈的痛苦与沉重的灾难,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受一点微小之苦,如果能够正视它,它就会使大的罪业净除,今后再也不经受痛苦了。
因此,痛苦是痛苦的结束,痛苦是扫除罪业的扫帚。然而,为何将痛苦作为善师——善知识呢?从某种角度来讲,正如佛陀所说,假如世间没有痛苦,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从六道轮回中求得解脱了。
但是在以前,这些道理还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现在则可以依靠所受痛苦的经验来清楚地知道。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认识了解脱的意义,促进了修行。所以,我们应该把痛苦作为善知识来看待。薄多瓦大师也说过,一般人对于下雪多感厌烦,但对于远行的商人来说,却是件好事,因为下雪对马蹄有利,晚上下还雪可避免盗马贼的光临。同样,一般人虽然对痛苦感到憎恶,但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这的确是好事,应该坦然接受痛苦、贫穷、谩骂、诬陷等等,甚至包括梦中的痛苦……如此行持,将会得到净除业障等许多功德。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痛苦对修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朗日塘巴大师说:“昨晚我感到特别不适,修法的效果却反而增长了许多。”为了消除大的灾难,应该接受小的痛苦——有关这个道理,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医方中所说,以毒能攻毒,如是以小苦,除大苦何妨。诸法意前导,说意为上首,虽苦岂无益,作现苦后利,何况为自他,引广大利乐,此法是常规!”上面颂词的意思是说,比如在医疗中,就有用毒药做药物来治疗严重中毒的例子,同样,可以用痛苦来消除痛苦。也就是说,应甘愿忍受较小的痛苦,来消除对自己有较大危害的痛苦。尤其是大乘主张,心是万法的前导,心是万事万物中最主要的,所以,以利他之心来接受痛苦能产生极为广大的利益,这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在医生针灸时,病人的身体上会有短暂的不舒适,但藉此可以消除将要发生的严重疾病。同样,我们为了自己和众生深远的利益,不用说这是值得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接受微小的痛苦。这也正是古代大德们的风范。
以上概略地阐述了关于面对痛苦的一些方法。也就是,以不执着(不要执着痛苦)和无常观(痛苦不是永恒不变的)来为面对痛苦打下基础,以梦幻观(痛苦是一场噩梦)和无我观(受苦受难的我到底在哪里)来正式面对和处理痛苦,以利用痛苦(如何利用痛苦)来遣除违缘和促进修行。这三者在这里是以前行、正行、后行的方式来阐述的。但这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根基(条件)以与自己相适应的次第为前提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其实,面对痛苦的方法远不止于上述几种,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