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应不昧因果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中国人常说:做人要厚道;厚道的人,必有厚福。西方谚语也说:人人常行厚道,由此匡扶天下(Ifwealldoonerandomactofkindnessdaily,wejustmightsettheworldintherightdirection.)。今天,我们就看看南北朝时期顾协以及吴郡顾氏四百年的故事。
南北朝顾氏家族的厚道与善报
《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意思就是教人们要「自求多福」。福与祸,都源于自己的思想与言行。
早在东汉时期,江浙一带,社会教育、经济发展方面,还比较不发达。这时,在这个称为「吴郡」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无锡一带),有一个姓顾的大家族,因为家学代代相承,家庭教育做得很好,为当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公元一世纪,吴郡的顾综因为学问渊博、德行深厚,被任命为尚书令,在京城的太学负责文书工作。汉明帝对他十分礼敬,尊称他为「叁老」,将顾综作为长辈来尊重奉养。
从此,吴郡的顾氏家学一脉相承,忠孝立身、厚道为人。到了叁国时期,顾综的后代顾雍又被孙权礼请为丞相。在他任丞相的十九年间,给吴国带来难得的社会和睦和经济发展,这对处于战乱时期的老百姓而言,十分难得。
顾荣是顾综的孙子,曾经跟随祖父住在洛阳。他长大以后,一天,应邀赴宴。在宴席上,有一位厨师给他呈上烤肉,脸上露出很想吃的样子。于是,他就拿着自己的那份,送给烤肉师傅吃。同席的人都笑他有失身份,可是顾荣神态自若地说:「哪能让天天烤肉的人,不知道烤肉是什么味道呢!」这份仁慈、关怀弱势人群的心,让我们想起宋朝张俞的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可见古代读书人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充满了爱心与慈悲。
后来,战乱四起,每当顾荣遇到危难,总会有一个人前来帮助。顾荣十分感激,询问他的姓名,才知道就是当年的烤肉师傅。真如同《伊索寓言》所说:善心善行,纤毫必报。(Noactofkindness,nomatterhowsmall,iseverwasted.)顾荣的侄子是顾和,从小就很懂事、有德行,顾荣看了很欣慰,说:「顾和是我们家的麒麟儿,将来一定能够兴旺我们顾氏家族!」果然,顾和长大后,得到了丞相王导的器重,认为他是江南吴地难得的青年才俊。
顾和沿袭了顾家的勤俭与厚道的家风。有一次,他与同僚许璪(音「早」)一同出门,办一件很重要的事,便嘱咐家人给他特别準备一件新衣服,以示尊重。许璪因为一直看到他穿着旧衣服,就笑着说:「顾先生还会有新衣服穿吗?」顾和虽然位高权重,却一直都很简朴,一件衣服穿很多年。
顾和人如其名,一切以宽和为重。有一次,王导派手下的官员到各地视察,回来匯报得失的时候,只有顾和一言不发。最后王导只好请他发言,他说:「您是辅佐皇帝的丞相,应以宁可宽和为政,为什么要搜集传言,通过苛刻的调查来执政呢?」王导非常讚叹。果然,王导以宽和治理东晋,团结了不同的族群,为东晋初年带来了稳定与发展。
及至南朝时期,顾家以家业厚、家教好而人才辈出、惠利一方,在当地很有声望。顾和的六世孙是顾协,和顾和一样,顾协在小的时候,长辈也对他有很高的期许。有一次,外祖父带全家去虎丘游玩的途中,他摸着顾协的小脑袋问道:「孩子,你想玩什么呢?」顾协用了一个前朝典故来回答,说:「孙儿想枕石漱流。」「枕石漱流」是文人用来表达隐居的一个文雅的比喻。外祖父看到孩子还小,居然读了许多书、很懂事,就感叹说:「这孩子一定能够兴旺顾家。」
顾协长大之后,依然十分好学,孜孜不倦,让表兄弟们都感到十分佩服。他在扬州做官的时候,写的报告文章,尚书令沈约十分欣赏,说:「从东晋建立到现在,就没有见过写得这么好的策论。」
后来,朝廷委派他去新安县做县令,还没到任,母亲就去世了。顾协连忙回家奔丧,没想到在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同行的船全都翻了,旅客也都遇难了。只有顾协乘坐的那艘船,因为被风吹到了礁石边,没有翻船,一船人倖免于难。人们都说,之所以能够遇难呈祥,还是因为顾协有孝心啊!
塬来,顾协塬本计划要迎娶张家的姑娘,因为母亲突然去世,他就决心单身,不再娶妻了。为了给母亲祈福,他一生吃素、不穿丝绸。这份至诚与孝心,真的是人有善心,天必有应。
《弟子规》上说:「丧叁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部清朝人编的童蒙养正经典,说的并非是理想,而确确实实是一个心存爱心、懂得恭敬的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对于顾协而言,感念亲恩不止是叁年,而是一生。
然而,那位未过门的张家姑娘也非常守道义,虽然是大家闺秀,一家女,百家求,但是因为内心已经答应嫁给顾协,于是就守在娘家,终身不嫁。顾协六十岁的时候,看到她仍孑然一身,没有子孙照顾,就和她成亲。人们常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儿」,顾协和张家姑娘,虽然没能少年夫妻,却因恪守道义,得以在人生的暮年彼此相伴。梁武帝讚叹顾协「事亲孝,与友信」。
顾协在朝廷工作,非常勤奋、俭朴。当时,许多官员都因为在朝廷任要职,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是只有顾协依旧不改简朴的生活作风。有一次,朝廷派了一位新来的门生给顾协帮忙,他也知道顾协清廉,所以就只送了一点点钱,想着表达一点心意,总是可以的吧。这下顾协发火了,把钱还了回去,还打了他二十板子。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敢送东西给顾协了。当他上朝的时候,同僚看到他的旧衣服很是单薄,怕他冻坏了,就很想把自己身上的棉衣送给他,想了半天,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不敢送。
晚年的顾协,深得梁武帝倚重。每当武帝有诏令发佈,都会先问问顾协的意见,同僚因此都很羡慕他。公元五四二年,顾协去世,当时竟然连盖棺用的被子都没有,这样俭朴的作风让南朝的读书人都感到佩服。武帝看到他家无余财,连忙自己出资为他办理丧事。
顾协非常博学,对于动物学、植物学以及文字学都很有研究,正如当年外祖父所言,吴郡的顾氏家族的确因为顾协而得以光宗耀祖。顾协因为到了晚年才结婚,所以一生没有子嗣。可是,对于整个吴郡顾氏家族而言,依然是家学相承、家道不衰。顾协去世之后一百五十多年,顾琮成为唐朝武则天朝的宰相;又过了八百年,顾家的后代顾宪成是明朝的名臣,他重建东林书院,提写了着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鼓励读书人当胸怀天下、勇于承担。及至清朝初年,顾炎武先生又延续了祖先博学的家风,撰写经济、地理着作,影响深远
。到了十七世纪,当年秦汉时期还是蛮荒落后的吴郡故地,已然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清代徐扬所绘製的《姑苏繁华图》,再现了18世纪苏州的繁荣与美好。图中右上角的小山和高塔,就是顾协当年和外公去游玩的虎丘。
《易经》的乾卦有言:君子自强不息;坤卦又言:君子厚德载物。这两点,是古往今来的读书人共同的修身纲领。能够自强不息,才能传承祖宗家学、领会真理大道;能够厚德载物,才能生生不息,成就文化传承。
学歷史说感应知善恶明因果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天的时间到了,下次再见!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