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净土法门法师:贫富的标准是知足不知足

发布时间:2024-06-26 01:20:54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净土法门法师:贫富的标准是知足不知足

我们再看念老的注解。分类不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分类不同,均表苦类众多」,一类一类的,苦太多了。「菩萨了达一切诸苦,皆是虚妄,毕竟不可得,故能安忍,住於平等,故曰不计众苦」。菩萨难得,对於这些众苦的现象他通达明了,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於是他就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这个虽苦他没有感受到,放在心上才会感受到。不放在心上,不以为然,若无其事,别人感受很苦,他无所谓,所以是不在乎。他能看破,不计较这些,虽有,知道怎么来的,知道怎样应对。念佛人应对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就是这一句佛号,所有一切受,苦受、乐受、非苦非乐之受,都归一句阿弥陀佛。才有这个感受,阿弥陀佛提起来,这个苦乐忧喜舍就伏住了,这叫会念佛。念佛的功夫可以降伏烦恼,可以控制烦恼,让烦恼不起作用。所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遇到慧可。慧可大师知道这是一位大德,从印度到中国来的。他有苦,苦在哪里?修学多年,有妄念,心始终安定不下来,这是他的苦,求达摩祖师教他。那个时候正是冬天,外面下雪,他看到达摩祖师在房间里入定,他在门口等著,门外下雪。雪下到已经把他膝盖淹没了,可见得时间之久,雪下得很大,他还站在那里。达摩祖师知道,他在那里,有个人站在那里很久了。慧可看达摩祖师将要出定,把左手砍下来,出家人带的有戒刀,拿著这个手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看到,这真诚到极处,什么人愿意把手砍下来,让自己残废?问他,你有什么事情?你何苦来?有什么问题?他就说我心不安,求大师替我安心。达摩祖师伸出手来: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让他回光返照,是啊!心在哪里?找了半天找不到,心到底在哪里?回答达摩祖师,「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达摩祖师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这句话里头开悟了。雪地里站了那么大半天,没有白站,砍这一段手臂去供养,没有白供养,真的开悟了,禅宗第二代的祖师,愿就满了。

每个人开悟的机缘不同,时节因缘也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夜睹明星开悟的,惠能大师是听《金刚经》开悟的,无尽藏比丘尼是听六祖讲《涅盘经》开悟的,法达禅师是听六祖讲《法华经》开悟的,不一样。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里头有一千七百条公案,就是说一千七百个人开悟了,记载他们的事迹。悟了之后明白了,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毕竟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你放下就是。

故能安忍,怎么样才能安?安前头有个平,心住於平等,你就得到安忍。清净还不能安忍,平等就到安忍了。安忍的功夫高,这些人不计众苦,也就是一切苦不放在心上,一切苦遇到了若无其事,没有感到苦。「少欲者,不多求也。知足者,所得虽少而不恼恨」,他没有烦恼,他没有怨恨,这种人修道容易成就。斤斤计较的人,佛来教他也没用处。所以修行基本的条件,少欲知足是一定要懂得的,要做到。「如《涅盘经》云: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经论里头赞叹少欲、赞叹知足的这些文字非常之多,常常都能看见。下面又以「《遗教经》云: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少欲的人不巴结人,无需要求人欢喜,也不为诸根所牵扰,这个牵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干扰。眼见色,少欲的人无所谓,有欲的人总想多看一眼;遇到喜欢听的音乐,总想多听一点,少欲的人无所谓。这就是多欲的人很容易受外面境界干扰,因为你放不下,少欲的人不被它们干扰。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他没有忧虑,他没有害怕的。「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跟这些多欲的人比,他完全不一样。多欲的人多求,得到了还不够,所谓是欲海难填,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种人就非常痛苦。所以佛在经上说,知足者富,什么叫富?他知足,不求了。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还有求,你不知足;换句话说,你还没有到足,你还有苦。那个人,那个人满足了,求不得苦他没有了;你还不能满意的时候,你就有求不得苦,无论是对人、对事、对财。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盘,是名少欲」,有少欲者才能够契入涅盘的境界,涅盘是清净寂灭。涅盘境界六道众生得不到,虽然有人向往,他的烦恼习气障碍了他,让他得不到,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佛底下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这段话说得好!什么人最富?知足的人最富,他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不要,拥有再多的财产不能跟他比,拥有再多财产的人,他的生活苦,这个什么都没有他快乐。人活在世间,我们认真想想,是为苦活著,还是为乐活著?苦是自己找的,自找苦吃,你要不找苦,苦不来找你。是聪明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去找苦来受?连一般世间宗教都赞叹贫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他们的名词用得很好,叫神贫,说明神圣都是清贫的。释迦牟尼佛是神贫,一无所有,一天到晚快乐,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求,求法的念头断了,一切法的真相全了解了。所以佛对弟子们说,这些出家的比丘,若欲脱诸苦恼,我们要想摆脱一切苦恼,当观知足,你一定要细心去观察知足。知足常乐,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只要知足,富乐安稳你就得到了。这句话也是真话。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这是说缺乏物资,晚上睡觉连个床铺、连个被子都没有,睡在地上,他快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这是苦、乐两个强烈的比较。不知足的人,住在天堂他还不满意。修行人、得道的人、佛菩萨的看法、感受,跟世间人确实不一样,世间人一定要拥有多少财富那是乐,其实不然。我见过,见过拥有亿万财产,他在我面前叫苦,提起来这又欠了、那个又缺了,他还天天在追求,七、八十岁了还放不下,真苦!苦到什么程度?晚上不能睡觉,一定要吃安眠药,安眠药吃成习惯,没有安眠药不能睡觉,你说他多辛苦。那个一无所有的人他快乐,他没有这些苦。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两句话说得很好。这个不是世间人说的,这是知道真相的人才能说得出来,佛与法身菩萨才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穿。贫富的标准是知足不知足,知足就圆满,不知足永远不能圆满。「又《法华经劝发品》云: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之行是什么

?《华严经》上佛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於是我们就明白了,普贤行是成佛之行,那成佛,决定是少欲知足。看看每个补处菩萨,就是后补佛,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后补他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住在什么地方后补?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表法的意思很深。弥勒代表欢喜,为什么欢喜?知足了。不知足,愁眉苦脸,知足了快乐。

在中国五代后梁时代,布袋和尚出现在浙江奉化。我听一位老人告诉我,他看过蒋先生的家谱,蒋介石先生的家谱。他们家谱里头有记载,五代后梁的时候供养过布袋和尚,供养两个月,就是请布袋和尚在他们家住两个月,所以有人说他们家出两个总统。那个时候种的因,到这个时代才结果。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他走的时候自己说出了身分,告诉别人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完之后就走了。这是真的,说完之后就走是真的,说完之后不走是假的,那你目的无非是争取名闻利养;说出来就走,於名闻利养不相干了,离开这个世间了。布袋和尚教人,就是劝人放下,在当时也小有名气,人家见到他都生欢喜心,他是以欢喜跟大众结缘。有人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手下垂,做出这个样子表示。人家看了点点头,这是放下,懂得了,是教人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提起来背到身上走了,理也不理你。到以后人明白了,这叫放得下、提得起,提得起、放得下,这就是佛法。提起放不下错了,放下提不起也错了,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该提起的时候提起,这叫佛法,不需要说话。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0集) 2013/4/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8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