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福音网

《红楼梦》与佛教(下)

发布时间:2023-09-20 01:21:55作者:金刚经福音网
《红楼梦》与佛教(下)

作者: 西南隐人

四、刘老老念了多少佛?

提起刘老老这个人物,我们便自然会想起她满嘴的佛号。稍有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念佛法门修的是净土宗。净土一宗在我国民间具有广泛的基础,信众多为普通劳动者。如今在大陆和东南亚地区信奉净土的人也相当多。

刘老老虽是农村人,但她对念佛是很诚心的。老老第一次到贾府时,年景不好,迫不得已来“投亲”,但候门似海的贾府是不接受她这个穷亲戚的。初次见面就弄得她战战兢兢遭人赚,看够了白眼,听够了冷语。当听说要见凤姐时,老老一阵胆怯之下不自觉地打了一个佛号。周瑞家的领她来见凤姐,她错将平儿当成了凤姐,在满屋耀眼争光,头晕目眩之下被吓得咂嘴念佛。真见了凤姐,被对方奚落几句后,老老更是赶忙念佛保佑:“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象。”此次进贾府,二十两银子便将她悄悄打发走了。

老老第二次到贾府时,情况有所改变。这时候大观园也修好了,但贾府已是外强中干。一开始老老仍被当作玩物,被一家老小开够了心。由于多住了些日子,与贾府上下有了感情,这才有送这样送那样的,让老人家感动不已。



到贾府的第一天,正值平儿与周瑞家的谈论螃蟹的事。经老人一算,一顿螃蟹就要耗去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一句不经意的佛号道出她平时对佛陀的虔诚。刘老老不仅自己信佛,而且还能讲述佛法感应人间的故事:说自己庄子上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如何因长年吃斋而感动了观音,观音菩萨托梦给她并给她送了一个孙子。老老从贾府回去前,贾家送了她半炕的东西,她十分感动。平儿在一旁为她清点物品,点一样她就念一句佛号,竟念了几千佛。为了报答大家对她的爱护,她发誓回去后每天为他们烧香拜佛,保佑他们长命百岁。向贾母辞行时,老老又得到许多老太太和姐妹们赠送的物品,这时的老人家更是感激不尽,连连念佛。

第三次来到贾府时,贾母刚好新亡,凤姐也危在旦夕。这时的贾府一派破败,昔日繁华如烟散,真是如梦一场。当听说赵姨娘没了时,老老忙念了句佛号。这时的凤姐意欲将巧姐托负给她,并言巧姐的名字是她取的,就和干妈一样。老老又打了句佛号;凤姐问及乡下的光景如何,老老说全仗了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第三次打佛语;第四次是平儿怕她把凤姐吵闹到,将她催出屋,老老恍然大悟,念了佛号;最后是凤姐临危,老老在炕前念佛,为凤姐“捣了些鬼”。

念佛法门的关键是都摄六根,一念专念。念佛的方法可分为实相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和观想念佛等几种。第一种为念自佛,其他三种为念他佛。刘老老的念佛,可以说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持名念佛。

西方阿弥陀佛翻译过来为无量光佛。是佛都有光,而在迷的众生则无光。光又有身光和心光之分。心光为一切种智,能遍照虚空无边法界。身光则有两种:一为常光,二为放光。常光因所化机不同,其光的大小也不同。因此说:释迦牟尼佛常光一丈,阿弥陀佛常光能照十方界。放光更是因机而设,时间处所不定。

佛光与凡光(日、月、灯)不同之处在于,其无障碍无时空界限,无有形无形所阻。故有“日光照日不照夜,月光照夜不照日,佛光日夜皆照”的说法。凡光所照,有形世间众生获得生命;佛光所照,众生得智慧大觉,终为成佛究竟。

“明心见性”即心光初发,见到心光即获得佛法的加被,就见法身,就具备成佛的条件。随着修持的长久,法力的增长,心光会大发,融为心身不二。

五、《红楼梦》与净土宗

许多人都以为净土宗好修,不过是念念佛号而已,这样临终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佛道都这么容易,那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了。修净土只念佛,不发心是不行的,发心小了也不行。实际上,修净土是很难的。它对修者的要求很高,是要上根之人才易修成。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中有曰:“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我们从《红楼梦》中念佛修净土的信众当中不难发现,往生彼国者几乎没有,原因何在?一是发心不大,发心大小及修持的高下决定了成佛往生的果报;二是慧根太低,多为“情执深重”,个个都是情种胚子,能获得个有漏果报就不错了,更不要奢谈成佛。信佛之人没有得到佛的接引,这是很可悲的。特别是鸳鸯,尽管其念的是“米佛”,而临终显现的却是秦可卿的亡魂。贾母更是,由于平常不吃斋念佛,连梦都没有,临终才后悔将人间的福已享尽,必堕下道无疑。所以她对凤姐说:“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实心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就是旧年叫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不知道送完了没有?当凤姐说没有时,她也只有无柰。

净土发展到后来,只有念佛一项,既不持戒,也不行功打坐,甚至把发愿也给丢了。所以佛陀曾预言:净土宗最后灭。原因就在于它被简单化了。下面让我们再继续看一看《阿弥陀经》是怎样说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段经文强调修净有三点:一是善根福德要好,即只有上根之人才能往生极乐国土;二是必须执持名号,即一心念佛;三是应当发愿,往生极乐

。仍以贾母为例不难发现:她可不是一个拥有善根福德之人,平时不念佛,临终却坦言人应该修行,这虽已有所觉悟,但发心已晚。刘老老执持名号很心诚,但她并非一心不乱,而是波动心一起,名号即脱口而出,根本就做不到一心不乱。至于鸳鸯虽念“米佛”,名号可为念得多矣,心念也专一,但和刘老老一样,其在发愿上出了问题:即一个几乎不发愿,而另一个却发错了愿,把贾母当做观音来认。至于妙玉身边的那些小市民们,他们渴望的是来世有一个男身,其愿心是很小的,终究在六道轮回当中。

既然净土一宗是要发菩提心的,因此我们从净土各经中就不难发现,发心的大小与功德圆满与否都会影响往生极乐国土的层次。《无量寿经》将其分为上、中、下三辈。上辈者必须是舍身出家的沙门行者,须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此辈行者,临终前是阿弥陀佛真身显现。行者被接引后,在极乐国土还有自在神通等智慧。中辈者虽不如出家沙门,但也由于发心之大,临终时亦可获化身佛的接引。下辈者也需发菩提心,但临终时就被动得多,其只能在梦中见到佛陀而往生彼国。

净土一宗最适合缺少资粮的信众修行。因为他们倍感现世痛苦无期,急需有救苦救难的菩萨救出苦海,以求解脱,往生到一个清净的国土。释迦牟尼对弥勒描写人间苦难时亦说:“我悲此土众生,尽其形寿,为心走使;无田宅,忧田宅;无财宝,忧财宝;无眷属,忧眷属。适然得之,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惟己之神识,独生独死,独往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只增生死,不出轮回。……此皆不了佛智,不信佛语,不拔生死轮回根本,迷没愚痴苦海,无有出期。”(《无量寿经》)这也就是娑婆界的性质,即轮回无期,众生在迷不觉。

西方极乐国土真那么好吗?对于在世受苦受难的众生来说,那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去处。那里没有烦恼,有的是七宝莲台,有金砂铺地。由于佛力化作,虚空界住有众鸟,其鸣如佛声说法,其界法音悦耳。除了阿弥陀佛能放无量慧光外,还有两位大菩萨,即观世音与大势至护持左右。所谓佛就是大觉悟者,在世的最大觉悟不过就是先要了脱生死,因而在生死关头也最能体现众生悟性的高下。贾母临终虽有觉悟,但只是渴望修福,远未达到了脱出期的大发心。她的果报正如佛陀所言:“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只增生死,不出轮回。”发心太小,更何况是发心修福,只会增加生死的次数,终究不出轮回之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