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沉沦──大年初三谈话
各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晚上还是跟大家讨论《念佛感应录》(一)。
极乐圣众
今天是大年初三,年就快过了,每过一年,我们是增加了一岁,还是减少一岁呢?有一句话说:「过年是通往地狱、接近地狱的一个里程碑。」这句话对于没有学佛、念佛的人确实是如此。人自从出生下来,过了一天,生命等于减少一天,也就接近地狱一天;可是如果是念佛人,他的生命固然减少了,但却是一天一天的接近极乐世界。因为念佛人,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虽然肉体还在这里,可是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是净土的眷属,而不是阎罗王的眷属,他的寿命已经不能用过去、现在、未来一般三世的概念来形容了。就像我们每天所诵念的《阿弥陀经》中说的: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之人民的寿命,同样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不能以数目年岁来形容它。「及其人民」是指极乐世界的圣众,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都和阿弥陀佛一样,所以是极乐圣众。「及其人民」有二种:一种是以前念佛愿生极乐世界,而且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另一种是现在愿生极乐世界,但是寿命未到,寿命一到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种众生也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也是「及其人民」之一。所以念佛人的寿命可说是不增不减的。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要困难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泯三心空四相,是证悟者的境界,他证悟了不生不灭,而且内心的贪瞋痴三毒也都断了,就像阿罗汉一样。所谓阿罗汉就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因为阿罗汉他应该守的戒律都守了,应该修的功行也完成了,他是「我生已尽」,万古以来生生世世的生死轮回,到这一辈子已画下休止符,不受后有。念佛的众生,虽然没有阿罗汉那样的证悟和断惑,可是果位比阿罗汉更高超殊胜。印光大师说:
来生作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不生西方,必堕恶道。
又说: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这几句话虽然简短,却很有震撼力。大家都以为往生净土很困难,所以希望下一辈子能转世为人,再学佛修行,这是大错大误的。因为下辈子即使转世为人,但有把握还能够学佛吗?能遇到解脱的法门吗?来生要能转世为人必须持守「五戒」,但五戒具足很困难。而往生呢?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阿弥陀佛的力量是现成的,而且是白白送给我们的,所以净土法门是一条易行之道,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轻装上路。我们今生今世已得人身,已经遇到可以解脱的法门了,而且是当生成就的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成佛,所以说比阿罗汉境界还高。
大家翻开第21页第一行:
若不念佛,愿生极乐,则虽位高权重,犹是阎王眷属,日日接近地狱。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终,悔惧交至。
鬼卒带走之路,流泪独行;阎王呵责之庭,屈膝孤悲。
人生像什么呢?如牛赴市,步步近死,即使位高权重还是难以避免阎王的审判,一旦命终的时候,则悔惧交至。《无量寿经》说: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什么叫「悔惧交至」?「悔」,就是懊悔。懊悔什么呢?懊悔已生而为人且遇到佛法,却没有努力修行,不畏惧因果而造恶多端,但已经来不及了。甚至有的人在有生之年,只是为了家庭、儿女在造业,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过,直到临终才懊悔。「惧」,就是惧怕。将死之时,如果见到地狱之火、牛头马面,当然是非常的惧怕;即使还没见到,人也会惧怕不安,因想到死了以后生命到底是继续存在还是断灭?如果继续存在,到底是向苦的地方去,还是向乐的地方去?总之,不明、不知就会不安。我们之所以会造业、痛苦、不安,都是因为二个字──「无知」。无知所以造业,造业所以痛苦;也由于无知才不安,若清清楚楚的知道,怎么会不安呢?
书上接下来有二句《大经》的话: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又言: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这是真实的写照,昨天曾谈到「阳盗邻鸡,阴簿立记」,在阳间偷了隔壁的一只鸡,其实也还不算偷,可是阴间就把它当作欠债,立刻记载下来。到底是谁去记载的?将钱还对方时,文字就立刻消失了,到底是谁消除的呢?可能有人会想,这件事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呢?这件事情应是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因为记载这篇典故的是净土宗的一位高僧藕益大师,他守戒精严,是不会故意犯戒的。而且以佛法来解释,确实也是如此,套一句上师(编按:现代禅李元松老师,末后现出家相,法名释净嵩)所说的,那是「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在运作。「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是指什么呢?在这里不是指上帝的审判惩罚,也不是指阿弥陀佛的力量,而是指昨天所讲的「因果自然」。宇宙之间,有自自然然、无可抵挡的因果报应的力量存在。「因果报应」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要优先畏惧的。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众生身口意所做的点点滴滴都落入因果,所以畏因;而众生则是灾难来了才反悔,但已经来不及,灾难过了,他又忘记,又继续重犯,这就是众生。
因果的道理,不只是佛教强调,一般民间也很注重。我小时候读私塾,第一本读的是《三字经》,第二本是《人生必读》,再来就是《昔时贤文》。这些书籍中就有劝善跟强调因果的句子。当初小小的心灵,读到这几段文,确实也深深刻刻烙在心中,时时刻刻有一种警惕的作用。像《人生必读》就提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另有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以及「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可以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有法界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在监视,所以学佛的人要把畏惧因果摆在第一位,也由于畏惧因果才会想到寻求解脱三世因果。
曾为高僧再度沉沦
请大家翻开第59页这一篇〈曾为高僧,再度沉沦〉:
嘉善诸生支某,向负才名。康熙己酉(公元1669年)夏,赴嘉兴科试,白日见一鬼入腹中,遂仆地,发北方音索命,家人急具舟载回。
嘉善在哪个地方,我没有去查。「诸生」是指读书人,「向负才名」,是一向自认为很有才华,而且也大有才华的名声。他在康熙这一年夏天去考试,「白日见一鬼入腹中,遂仆地」。世间往往好事多磨,一个人福报来了,如果真有福报就能很顺利的享受,但如果福报来时,过去的业障也现前,就会障碍这个福报。所以家中如果有小孩应考的话,我们预先就要多念佛,平常多行善积德,来排除一些在旁边等待讨债的冤鬼。就像文中这个人要去考试,他很有才华,应该可以得到功名的,可是因他过去世犯了很大的错误,结果报应到了,冤鬼进入他的肚子里面,假借他的身体发出声音,家人只好把他载回来,他的功名也就失去了。
请幽澜寺住持西莲法师问曰:「汝何方邪鬼,敢缠搅支相公耶?」
这位西莲法师大概也自恃自己是法师,所以用很严厉的口气指责他,骂他是个邪鬼。这个鬼也不甘示弱的说:
吾非邪鬼,因有宿仇,因缘已至,故来索报!
可以说理直气壮,因为他跟他有冤仇,因缘到了谁都抵挡不了,除非有佛法来解围。
西莲法师诘其故,曰:「吾于明初为副将,姓洪名洙。主将姚君,见吾妻江氏美,起贪婪心。会某处贼叛,姚以老弱残兵七百,命余征讨;余力不能支,全军覆没。姚收吾妻,妻遂缢死。衔此深仇,累世图报。奈姚君晚年悔恨而修行,次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三世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好施与,皆不能报。今第五世,当戌酉连捷,以某年舞弄刀笔,害鬻茶客四人,冥府已削去禄籍,故吾得来索命。」
宿仇就是这样来的。洪洙在明朝时当副将,主将姓姚,起了贪欲心,结果造了很大的恶果。这位姚姓主将害了七百位老弱残兵,他如果不起贪欲心,就不会有这一种计谋,所派的应是上千位年轻力壮的士兵,这样一定能够克敌成功,可是他就是预先要陷他们于死地,然后达到他的欲望,但想不到洪洙的太太忠贞不二,就自缢而死,结果他也达不到他所要的。「衔此深仇,累世图报」,照说要图报此仇也不很困难,可是刚好这位姚姓主将晚年就去修行了,一旦修行,当下就有护法神保护,所以要报复也不可能,还要等待下辈子。可是下辈子他是高僧,又报复不成,还要等待下辈子;下辈子他又当大词林,官位大的话,也会有守护神或善神保护。第三世又为戒行僧,守戒精严,也会有很多护法神﹔第四世为大富人,大富人如果喜好布施,也会有福报,有福报也会有善神保护,凡事存善心做善事,就有善神保护,所以他也无法报复。这一世是第五世,第五世他应该承受着几世的福报,而当大官的,可是他犯了一个大过错,就是舞弄刀笔,害死四个人,结果他以前的这一些官禄、名位,就被削得一乾二净了。也因为福德因缘已尽,所以冤家债主才能够接近他,而且进入他的肚子,要置他于死地。
由这一点我们知道,最想念我们的是谁?(有同修答:南无阿弥陀佛!)(众笑。)(同修又答:冤亲债主﹗)是啦!说阿弥陀佛也没错,阿弥陀佛从十劫以来一直站在我们面前,金手常伸,悲切的呼唤我们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所以是阿弥陀佛最想念我们,只是我们迷而不知,被贪瞋痴欲望所掩盖。另外最想念我们的是冤家,因为他衔此深仇,生生世世都在旁边等待,时时刻刻想要报复。众生都有瞋恨心,都有不平不满,只要别人对不起我们,一定要讨回公道。因有这种心,所以生生世世都在冤冤相报,无穷无尽。如果能够冤亲平等的话,当下就离开六道轮回了,可是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的贪瞋痴执着深重,所以冤亲债主时刻都在等待我们。如果我们有福报或是身强力壮之时,冤亲债主近不了身,但等到年老体衰,或者有重大过失让我们福德削尽,他才能够接近。
西莲法师闻其言有序,劝之,许其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唯诺。
西莲法师听他讲这些典故有条有理,就劝他要诵经拜忏来解决他们的冤仇,超度他。本来要他灭此深仇,舍去不报复是很困难的,但是西莲法师很会讲道理,讲动了他的心。一般诵经拜忏都是拜最有名的忏,如《梁皇宝忏》或是《水忏》,还有《金刚忏》、《药师忏》、《大悲忏》等;诵经呢?大都是诵持《金刚经》、《地藏经》或是《药师经》、《普门品》,诵《法华经》的比较少,因为《法华经》比较长;但这些都不如念佛、讲净土的道理,来让他不只超越三恶道,同时远离六道轮回。
遂请西莲法师作佛事,支病顿愈。
可见立竿见影。
后数日,复作鬼语。西莲法师责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断无反复。今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师疑吾负信,故特相报。」言毕遂去,俄支某病发,不信宿而亡。
这个典故,我早年就看过,给我的警惕非常大。这一本《念佛感应录》,总共有一百五十二则念佛感应的事迹,篇篇都是有关念佛的,只有三篇跟念佛无关,就是第一篇、这一篇和下一篇〈诵法华尼转生官妓〉。这三篇跟念佛无关,把它们编进去是为了跟念佛互相对比。什么对比呢?我们看文后的按语:
曾为高僧,及戒行僧,转世便迷,再度造业。
他以前曾经当过高僧,也当过戒行僧,可是隔世就迷失了,他以前的道心何在?戒德又哪里去了?
若其末路,能修净土,一世解脱,不贻后悔。
如果他在第一世晚年悔恨修行的时候,能修专念弥陀名号,愿生极乐世界,那么当时就可往生极乐世界,当生解脱了,不会再生生世世轮回,只要有生生世世就一定会造业的啊!所以印光大师说:
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
书上接着说:
生死路险,轮回可怕,六道未出,难免堕落。我等行人,借镜支某,誓生极乐,不蹈覆辙。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他如同一面镜子给我们看,其实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不要以为只有支某才会这样,我们生生世世以来,什么恶事没有做过,所以说我们同是一丘之貉,应该互相同情,互相包容,互相劝勉。
请翻开第18页最后一行: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若不念佛,轻罪不灭,何况重罪。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就像什么?就像大冶洪炉那样。我们众生,生生世世以来,必定累积重大的罪业,《华严经》说:我们生生世世的罪业如果是有形的话,尽虚空是不能容纳的,可是即使那样多的重罪,跟阿弥陀佛这个如大冶洪炉的万德洪名比起来,也不过是空中片雪。这如空中片雪的罪业,一接近如大冶洪炉雄雄烈焰的这一句弥陀名号,当下立刻消失;如同印光大师比喻所说:「吾人罪业,如空中片雪;弥陀慈悲,如大冶洪炉。」但如果不念佛的话,即使一点点的罪业也不会消灭,何况生生世世以来的重罪。
有二首因果偈,一首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对于今生所受的苦乐祸福,不必太高兴,也不必不平不满,因为点点滴滴都跟我们的过去世有关系。也可以说,今生的苦乐祸福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所以不可怨天尤人。另外一首就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沙虽轻,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我们的罪业譬如石头,石头如果没有船承载,即使是一沙之轻,也会沉入六道的苦海;而再多再重的石头,只要乘上阿弥陀佛的愿船,就能够达到彼岸。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像大海,而我们的罪业,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比起来,就像沧海之一粟,如同大海之一滴而已;但即使是一滴,如果没有愿船的话,就一定会堕落,如果有愿船的话,罪业才算是一滴,因为与弥陀功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今生已经是确定往生极乐的人了,等于是倒驾慈航,所以希望我们能「自信劝人信」,像上师所讲的一样:「行有余力,要弘扬弥陀本愿。」
今天晚上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二○○四.一.二十四)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