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无始以来,就有一颗永远不安的心,我们怎么去安他?多数人用热烘烘的方法,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种种享受,用物质的追求、生理的刺激去填补内心的不安;等这些物质与感官的刺激腻了,对这生理的刺激、物理的刺激没兴趣了,他又回过头来走到另一边,希望少事少恼,躲在深山里面一个人就好,一定下来,哇!那种快乐那种身心舒畅,又让你沉迷在其中。我们众生就是这么极端,不是热烘烘的,就是冷冰冰的,没有智慧,还是沉沦,佛法不是这样子的。并不是叫你们把这个世俗的生活,一切衣食住行、饮食男女都丢弃掉,你没有衣食住行怎么可以?不赚钱生活也过不去,一味弃绝世俗的生活条件也不究竟;你除了追求衣食住行、家庭幸福圆满以外,还要追求无上智慧——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你既要有世俗的生活,也要有出世俗的生活,这样的话,你才不会觉得修道生活变成一种矛盾,才不会误解修道是要抛弃一切家庭事业子女社会。可是你要了解:社会这些都是不究竟不圆满的,都是暂时的假象,你既不要被它蒙骗,又要参与其中去摄化他们、度化他们,这就必须有智慧来配合,否则的话,你就容易同流合污。你要不同流不合污很容易,把妻子儿女事业一丢,到深山去打坐修行还不难,但这不是佛法,佛法真正的意思是要我们就世俗的生活当中过着出世的生活,用宗教的修养,跟我们的社会人生打成一片。
所以你们信佛学佛的过程中,家庭事业并不妨碍你们的道业,其实你的家庭、你的社会,一切一切都是很好的修行道场,都是你修道的地方,那就要看你是否时时刻刻都有智慧心、菩提心、大悲心;你如果有智慧心、菩提心、大悲心去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人生,你会很有兴趣去修学种种知识,很欢喜做为一个菩萨,为一切众生去修学一切一切的法门,包括世间的法门、出世间的法门,以便用它去摄化众生,这样子一边广度众生、广结善缘,一边又能成就佛道;有了智慧,你去听经闻法,才不会听得一团迷惑,这个师父这么讲,那个师父那么讲,好像冲突矛盾,事实上,佛法本身并没有矛盾,是我们听的人理解力不够,或讲经的人善巧方便不够,或者专门偏于持某一个法门的时候,往往让我们产生冲突。
在此我要对今天的讲座作一个结论:在我们信佛学佛的过程中,智慧是很重要的学分。有了智慧,你的布施才能成就,你的持戒才能圆满,你的忍辱功夫才能修到家,你才能精进,你才能禅定成就;如果你没有智慧,讲不好听点就变成盲修瞎练。有了智慧,才有包容心,有了智慧才能了解众生根性是这么千差万别,就像我们的饮食,有些爱吃酸的,有人爱咸的、辣的,有些人喜欢吃饭,有些人喜欢吃馒头,有些人爱吃面条,各人喜好都不同,你不能因为你喜欢吃稀饭就叫大家都吃稀饭,那不是很痛苦吗?你喜欢吃苦瓜,别人可能要吃菜瓜,有人则要吃西瓜,你不能勉强别人一定要跟着你吃苦瓜,是不是?有智慧的人,应当有包容性。世间的宗教,我们都要肯定它的价值意义,即使对那些土地公啦、什么神庙中的城隍啦,我们学佛的人都要有这种雅量,也要向他合一个掌,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弥陀佛!你要这样跟他合掌打招呼,你不要觉得自己信佛学佛就了不起,以为自己就是未来的佛,斜眼看这些土地公公算老几,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行喔!对那些神道教,那些教堂的神父、牧师,他们的人格也是很高尚的,他们也是宗教家,劝人为善的,我们见到他,也是Hello!How are you?跟他打个招呼,握握手,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世间的众生,个个因为生活背景不同,历史、教育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还有思想方式不同,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在各个方位,用各个方法去引导众生向善向光明,他们都值得我们赞叹。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在这么多的宗教当中,佛法的特色在哪里?在我们的信仰当中,什么是我们最值得最在意的东西?当然是智慧,无上菩提、无上智慧,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我们永远要把握的核心点。没有智慧则是非不辨、善恶不分;若没有包容心也很麻烦,信佛到了最后会变成谤佛喔!有些人强调参公案就好了,那岂不是将所有书烧掉就好?有人以为我们人生学这么多佛理只是增加妄想分别心,干脆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老实念佛念一句佛号就好了,这背后的意思岂不是所有藏经都是叫我们去分别而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当别人念佛时我们随喜赞叹,别人能从参禅得到好处,你也要随喜赞叹,因为各人根性不同,所适应的方法也不同;就像我们吃饭,你吃苦瓜觉得很快乐,你就吃苦瓜,你喜欢吃花菜就吃花菜,你喜欢吃稀饭就吃稀饭,你喜欢吃馒头就吃馒头,不要互相勉强。信佛学佛的人应当有宽容的、包容的心,一定要有智慧。我们这次讲座,了凡基金会郭秀兰出了很多力,佛陀文教基金会,成就我们大家有这因缘,在这边共修,我个人德学不足,浪费各位很多时间在这边枯坐,将来有因缘的话,很愿意再来这边跟各位共同探讨。我们再三感谢的是佛陀文教基金会,提供这么好的场所,让我们来这边共修。(信息来源: 摘自《菩萨学处》)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金刚经福音网